携剑远行 作品

第103章 无所不在的结社(第3页)

  “朝廷要加税,至少十贯。虽然不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有各种花招,但总体上就是这样。

  甘州百姓困难本使君也知道,只是朝廷的政令不可违,王二娘子以为如何?”

  方重勇无可奈何的问道,将甘州府衙里的那份草案中,关于税收的一页,交给王二娘子查看。

  “圣人这是不想我们活了吧。”

  一字一句的看完后,王二娘子叹息问道。

  没错,朝廷确实没有说加税十贯!

  只是那些其他的要求,零零碎碎加起来,又要出粮食,又要出布匹,还要出人力。把这些以雇佣的形势算下来,可不就是每户要加税十贯嘛,这些钱还不一定能打得住!

  团结兵不是民兵,他们有雇佣的性质,工资日结!

  虽然府衙也就给他们一点口粮酱菜什么的,一个季度发一件衣服。但招募六千团结兵,把这些算下来可不是小数目。

  这还不算到城旁里面去雇佣粟特人所需的额外费用。

  “如果不花钱,那府衙就要在张掖城内强制征发壮丁,由团练使统一训练。

  这样的话,又有一些人不能在田里劳作了。”

  方重勇叹息说道。

  城旁的粟特人,半耕半牧,还有不少人经商,散落在大唐各地。粟特人“以财为大”,虽父子仍立契约,“无财不动”。跟粟特聚落的人打交道,直接谈钱就行了,他们跟大唐也没什么感情可谈的。

  这也算是个好消息,毕竟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也就不是大问题了。

  “奴是妇道人家,官府要钱肯定没有,家里还有数十亩水田,不如收走好了。反正,要钱是没有的。”

  王二娘子很是强硬的说道。

  方重勇心中一沉,暗叫不好。

  王二娘子家中看上去就比较殷实,连石磨都有。

  连她家都觉得不可能缴税,那其他人家就更不可能了。

  果不其然,方重勇掀开帘子,让渠社其他成员也进来商量加税的事情,这些人顿时炸开锅一般议论纷纷。殴打辱骂刺史他们是不敢的,只是很多人跪下向方重勇求情,希望朝廷能少收一点。

  要是加税一贯,那还可以商量商量,咬咬牙,说凑齐也就凑齐了。

  加税十贯,也就是一万文,那几乎就是绝户之策,农夫们走投无路,河西走廊沙洲地形,人也不能在沙漠里跑,估计到时候只能在甘州本地民变了!

  考虑到这些人都加入了渠社,要造反也不是一个一个的闹。万一民变闹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方重勇终于知道为什么甘州本地的那些官吏们,宁可摸鱼当瞎子,也不肯执行基哥的秋防令了!

  如果把军费大头摊派到本地大户上面,本地大户本身家里部曲众多,属于半军事化组织,这些人投靠吐蕃怎么办?

  城旁聚落也不好惹,超过之前与大唐官府商议好的额度,他们就不好说话了。

  典型的“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