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剑远行 作品

第202章 草根の野望(第2页)

  要是不上一点“干货”,自己“上进”的目标完全不可能达到。

  “以某观察,朝廷对河北百姓压迫太甚,又防范河北世家子弟进入中枢高层为政。长此以往下来,河北自上而下,必定恨朝廷入骨。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率先发难!

  而朝廷要应对这样的情况,则必定会优先给予幽州节度使与平卢节度使各种军政大权,让他们强力弹压河北,这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若不扩大河北那几个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则无法弹压民乱,一如当年的契丹李尽忠反唐。

  而一旦增加河北几个节度使手中的权力,则他们尾大不掉,甚至与河北世家暗自勾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节度使一个一个的轮换,总会出现胆子大的铤而走险之辈。

  总之,河北是一定会出事的,只看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

  此其一。”

  高尚沉声说道。

  “有点意思,继续说,某洗耳恭听呢。”

  方重勇装作很有兴趣的鼓励道。实际上这些老生常谈,他早就知道了。

  “其二,圣人已经年过六旬,刚刚册立的太子,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

  不仅如此,圣人还将几位皇子调出了长安。未来弱势的太子,与强势的皇子,必定互相争斗不休。

  朝臣们也会各自站队,拥护他们看中的皇子上位。圣人驾崩之日,就是他们互相发难之时。”

  高尚言之凿凿的说道。

  “放肆!圣人的事情,也是你可以说的么!”

  方重勇怒斥道。

  “请方御史恕罪,某也是口不择言了。”

  高尚对着方重勇叉手行了一礼说道,脸上却并无愧色。

  “那你继续说吧。”

  方重勇微微点头,他的怒气也是装出来的。

  “再有,别处如何且不说,就看这关中。

  富者土地阡陌交通,一眼望不到头;贫者无立锥之地,一年下来,温饱尚且为难。

  普通农户家的靴子,祖父穿了阿爷穿,阿爷穿了子辈穿,一双靴子要穿三代人。

  他们不仅要交税,还要承担各种额外的色役。

  长此以往,能不出问题么?”

  高尚面带冷笑询问道。

  长安作为都城,给关中带来的人口压力与环境压力就不多说了。

  一下子多了几十万“不事生产”的人口,为了养活他们,周边百姓所承担的各种劳役可谓是数不胜数。

  大唐给长安中枢官员发的“工资”,其中一项就是“力役”。换句话说,就是让服色役的百姓,到官员家中免费当劳动力,当做是给官员的一部分工资。

  这个力役,可以在官田里面劳作,也可以是帮忙打扫清洁,搬运货物等等,具体就看官老爷们需要什么了。

  长安中枢的官员规模这么大,每个月所需要的“力役”也是数量可观的。那么到底是谁去服“力役”呢?答案就是长安普通百姓,长安周边各州县的百姓。

  这些事情,由“色役使”来统筹安排。

  与河西相比,长安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确实,某观豳门驿驿卒,骨瘦如柴面有饥色,确实如此。”

  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

  “何止是面有饥色,豳门驿是小驿站,都是本州薄有田地的人来承担,自负盈亏。

  州府缺钱,已经拖欠他们的运营款很久了,这件事就是某在办的。

  豳门驿此前已经逼走了这里的好几家富户,一年一换甚至是一年换几次都是常事。”

  高尚忍不住嗤笑了一声。朝廷中枢的官员们还以为四海升平呢,殊不知地方上早就难以为继了。

  运营驿站的钱,本应该是从“地税”中拨款,专款专用。

  但是很显然,随着大唐官员数量的增加,往来的频繁程度提高,官员的排场越来越大,地税的征收不及时等等因素。

  导致很多地方的小驿站,都是由地方州府在负责。

  可是地方州府也没钱呀!

  所以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就是通过“私人承包”,将包袱甩出去。然后通过财政补贴与免税的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

  这种事情,其实在武周时期就司空见惯了。开元初的时候,曾经改善过一阵的。但是很显然,现在似乎又“故态复萌”,甚至是变本加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