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第070章 侄子带她飞(第3页)

陆老太太不喜陆明珠,也跟二姨太一块回去。

终于清净了。

陆父揉了揉太阳穴。

陆明珠一点都不同情他:“谁叫您妻妾成群呢,这才到哪儿?您还有三个儿子没结婚,孙子也陆续长大了。”

陆父瞪她:“新年礼物不想要了?”

陆明珠马上改变态度,“啊,亲爹,您儿孙满堂,是福气呀!”

“快去洗澡。”陆父催她。

裙子虽好看,但一天穿到晚,不会很舒服。

陆明珠便拿自己带来的换洗衣物去陆宁房里的浴室洗澡,出来换上柔软宽松的淡蓝色天鹅绒家居服,披着一头秀发。

陆平安正在整理大家看完就随处乱扔的报纸,翻了一会,突然抽出一张报纸。

低头看片刻,他抬头问陆明珠:“姑姑,你手里有钱吗?”

“有啊,干嘛?”陆明珠并没有隐瞒的意思。

陆平安把这张报纸放在她面前,指着一条不起眼、用英文写就的新闻,“有一家英资企业打算处理一批旧机器,于明天举行拍卖会,价高者得,我想去看看。如果合适,我们买下来,转手卖给有需要的人,必能赚钱。”

机器不是那么好买的,哪怕是旧的,仍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

陆明珠看了看,“就几句话,你怎知机器好不好?是什么机器?什么样的人需要?”

陆平安一笑,“我听爷爷说过这家企业,成立三年不到,大概是觉得香江经济萧条,所以撤出,他们的机器能有多旧?我估摸得有七八成新,不影响使用。至于是什么机器,他们开纺织厂,当然是纺织、印染、提花之类的机器!需要的人还用说吗?”

陆父在一旁目露赞许,“说得不错,等机器买到手,我请两个机械专家给你们检查检查、修理修理,肯定不愁卖。”

陆明珠跃跃欲试:“那还等什么?干就完了!”

次日一早,给陆父拜完年,陆明珠便和陆平安前往拍卖地点参与竞拍,意外发现现场几乎没几个华人,大多都是老外。

仅有的几个华人还不那么自信。

陆明珠低声对陆平安说:“人不多,总共才二三十,竞争不大。”

陆平安点点头,小声对她道:“在香江,90%的华人不懂英文,而懂英文的人往往从事买办、秘书、文员等职业,其中又有90%的人不关注商业新闻,因此,英政府和英资商行最奸诈的一点就是他们登报招商,全部都用英文写就,不懂英文的华资商人自然而然地失去很多机会,很多可以赚大钱的项目都落入外国人手里。”

陆明珠明白了。

在香江,懂英文才能赚大钱。

这家英资企业不算太黑,带他们到纺织厂查看即将被买卖的机

器,甚至还让他们看工人上手操作,或者自己上前试用。

陆父开纺织厂,陆平安跟着打下手,对这一行颇为了解。

别看他年纪不大,可操作机器却比很多人都熟练,还用英文跟厂里的工人聊了几句,得知他们不仅卖掉机器,还要卖掉纺织厂及其地皮。

陆平安在厂子里转了转,跟陆明珠说:“这是一整套纺织设备,非常先进,损耗小,约有八成新,几乎没毛病,低于100万拿下是最好了,超出150万也能赚一笔,只是赚不到一倍。厂子加地皮得值120万左右,他们急于撤出,价钱可能还会低一点。”

陆明珠佩服地看着他,“你可真厉害。”

她就看不懂。

很快开始竞价,姑侄俩惊喜发现大家出价都很低。

几位华商可能是资金不够,纺织设备叫到50万就不出价了,尴尬得满脸通红,外商倒是加了一点,加得有限,止步于73万港币。

陆平安直接叫价80万港币。

刚开始没人把这对漂亮的少年少女放在眼里,直到现在!

一口80万,魄力不小。

外商往上加价,叫到90万。

“100万!”陆平安叫价更果断,不带一点犹豫的。

几个外商犹豫片刻,放弃了。

陆明珠非常高兴。

接下来竞拍厂房和地皮。

比陆平安估价还低一点,以110万拿了下来。

两笔加在一起是210万港币,而陆平安本人只有86万港币,剩下都是陆明珠出的,幸亏永丰银行分红、万古洋行分红、光辉置业公司分红和房屋顶手费、租金都没动,再加上金钻行分红在还过谢君颢后还剩20万,完全可以补齐差额。

不仅可以补齐,还有剩。

办完手续,陆平安就叫陆明珠玩去,他联系买家来看机器。

很明显,他知道谁想购买纺织设备。

既然不需要自己,陆明珠去给王伯晖夫妇和王太太等人拜年,也得去给谢君颢拜年,还有契爷贺云、干妈安如意等。

至于晚不晚,应该没人在乎,赚钱最重要啦!

陆明珠拜年时也跟他们说明了情况。

谢君峣一大早就去给陆父拜年,结果没见到陆明珠,得知她和陆平安去竞拍旧机器,只好独自回家,等到将近中午才等到她来跟大哥拜年,忍不住小声抱怨道:“明珠,你有多忙啊?我给你准备的新年礼物差点送不出去。”

“今天是意外,以后肯定不让你等。”陆明珠赶紧送上自己给他买的袖扣和领带夹。

不是她不给谢君峣买贵的礼物,而是男人的饰品就那么几样,很单调,毕竟谢君峣不可能像女人一样披挂各种珠宝首饰。

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谢君峣却很喜欢,“我给你买了一支钢笔,以后用它就能天天想到我。”

陆明珠大笑,“行,天天想你。”

真是甜蜜的烦恼。

两人出去玩一下午,晚上到家就听陆平安打电话对陆明珠说他找到买家了。

这才半天!

陆明珠匪夷所思,“谁买?多少钱?”

“不止一个人,是几家合伙的,他们很早就在物色纺织设备,只是苦于没有门路,我以前跟爷爷参加聚会时听他们说过。所以,下午带他们看过后,他们很心动,讨价还价把这套出厂价100万美元的纺织设备谈到250万港币,我还把纺织厂一并出租给他们使用。”陆平安年纪不大,做成这么一桩生意,难免有些得意,“姑姑,我们花210万,拿回250万,还多一块价值上百万的地皮和厂房,年租金24万元。”

陆明珠只有一个想法。

不愧是未来的首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机遇果然很重要。

一天时间,侄子带她靠机器赚到24万港币,厂房、地皮和租金有6

0%的份额属于她。

按出资比例算的,陆平安让了她一丢丢。

陆平安应该拿40%出点头,而她则是60%差一点。

想到这里,陆明珠很郑重地对陆平安说:“大侄子啊,亲侄子,你以后有赚钱的门路可得想着你的亲姑姑,有钱大家一起赚。”

“知道了,姑姑,肯定不会忘掉你。”陆平安有很多赚钱的主意,就差资金了。

姑侄俩合作,皆大欢喜。

陆明珠提议道:“不如我们俩成立一家投资公司,按出资比例占股,以后就以这间公司的名义做投资,我们俩拿分红。”

陆平安觉得很好,“没问题,就叫明珠投资公司。”

姑姑的名字最好用。

姑侄俩各出资100万港币,各占50%的股份,请陆父作见证,成立明珠投资公司,办公室地点就设在陆氏置业公司的工业大厦,同时将刚到手的厂房和地皮以原价110万港币卖给公司,两人各得60%、40%,然后分别追投50万给公司,仍保持两人之前的占股。

可惜租金还没收,以后直接属于公司收入。

陆明珠已经很知足了。

忙完这事,她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小说不写了,剧本也不写了,只想顺利通过结业考试,拿到毕业证。

谢君峣倒是拿出劲头帮她收集、整理资料,帮她打理生活琐事。

譬如衣食住行,譬如收租。

直到二月二,陆明珠才停下学习的脚步。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