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败仗(第3页)
此时的乾盛帝正在思量与努尔哈赤议和的问题,在今日的午朝上,大臣们都讨论过了,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主和,另一派主战。
主和派认为建奴虽然在宁远大败,但是实力仍在,而新收复的三百里失地也需要时间经营,此时跟建奴议和,有利于争取时间消化吸引,同时也可借此把庆王换回来。
主战派则认为建奴在宁远大败中已经伤筋动骨了,而且有传言称努尔哈赤被红夷大炮击伤濒死,此时主动求和,可见传言极可有能是真的,这个时候应该乘胜追击,一举解决建奴这个心腹大患。当然,主战派也不敢置庆王的生死于不顾,所以建议假意与建奴议和,代换回了庆王后,立即出兵打过辽河去,毕其功于一役。
乾盛帝本人倾向于主战,一举解决多年来的隐患,但他又担心仓促打过辽河去不保险,倘若吃了败仗,那么通过宁远大捷这场翻身仗,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士气和优势便会土崩瓦解,重新陷入被动。
事关重大,乾盛帝不得不慎之又慎,此时的他就像一个赌徒,输了七八年,都输麻了,突然间大赢了一把,自然想着赢更多,但也更担心把刚赢回来的筹码给输出去。
正当乾盛帝举棋不定,心烦意燥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暖阁外,声音急迫地道:“皇上,宫外传信,紧急军情!”
乾盛帝心头一震,隐隐觉得不妙,沉声道:“逞进来!”
陈矩这才推开暖阁的门,将急报逞给乾盛帝,后者接过打开一看,登时面色大变,嘭的一掌拍在御案上,大骂:“该死!”
原来这是一封锦衣卫眼线,从辽东传回来的八百里加急密奏——前方吃败仗了!
根据奏报上的描述,辽东经略孙承宗在广宁城接见建奴议和的使者时,建奴的四贝勒皇太极忽然出现在辽河对岸的耀州城,不知打什么主意,而据情报得知,皇太极身边竟只有五百人护卫。驻守三岔河堡的游击将军满桂贪功冒进,不待觉华岛的水师赶到便擅自渡河攻击耀州城,结果中了埋伏,损兵折将而回,死伤千余人马。
乾盛帝看完密报,不由怒火中烧,这次败仗虽然损失不大,但对刚恢复士气的晋军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而且在这议和的节骨眼上吃败仗,对大晋来说是极不利的。很明显,那皇太极出现在耀州,分明就是一个诱饵。
“孙承宗是吃干饭的?岂有此理,难道前线没了贾环还真不成?”乾盛帝面色阴沉,目光变幻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