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司隶诡局(四十三)(第2页)
“冯县令觉得此事能成吗?”
“田尚书勿怪,冯某觉得此事能成与否,皆在殿下心意,下官区区一介县令,何德何能过问此事?”
“冯县令,话若如此说可就没意思了。”田丰的脸色忽然一沉,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冯县令既然选择为殿下分忧,就要有该有的态度。冯氏乃是上党豪族之中的翘楚,莫不是不愿为殿下出一份力?”
“田尚书莫要生气,且容下官一一道来其中关键。”冯才转头行了一礼,无奈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为官的本分,冯某自然不敢怠慢,殿下若有所需,冯氏自当鼎力相助。
只是冯某区区一县县令,若说成皋政策、地方民生,冯某倒是可以倒背如流,还能给出一些自已的见解。可若说谈论朝政……冯某莫说知其一二了,了解半分已是多,怎敢妄自谈论?
若能为下官详解其中奥妙,下官倒是能说些愚见,已做查漏补缺之用。”
田丰也是个爽快人,听完后立即道歉:“原来如此,倒是本官有些急功近利了,此乃本官之错,还望冯县令勿怪。”
“不不不,尚书也是一心为殿下分忧而已,岂能说错?我等所思所想皆是为殿下分忧,只是田尚书想要快些为殿下解忧而已。”
“哈哈哈……冯县令说的对,我等皆是为殿下解忧而已。冯县令,你再说说,你觉得此事能成吗?”
“田尚书,下官……”
“冯县令,本官知道你了解不多,但本官就想知道了解不多之人是如何想的。”
“这……”冯才看了一眼身后肃穆的士卒,低声问,“敢问田尚书,您此行要去何处?”
“青州。”
“青州?”冯才心中一惊,知王弋定是心意已决,便说道,“下官以为牛马市乃是万世之功,一旦通商,便可连通东、北。并州少地,多牛马,不仅牛马可以入青州耕种,百姓也可以入青州定居,以充实青州人口。”
“只有这些吗?”
“当然不是。下官所说都是好的一面,可凡事有利,必定有弊。人口迁徙必定会导致社会混乱,冲突四起,治安恶劣。可若官府禁止,所去青州之人定是胆大妄为之辈,治安会更加混乱,甚至可能……导致民变。”
“冯县令倒是敢说啊。”
“既然田尚书问了,下官怎敢不认真回答。”
“好一个认真回答!若各地官员如冯县令一般,殿下不知该轻松多少,唉……”田丰叹息一声,似乎不想继续话题,反而问道,“还没到吗?将士们随我一路奔波,着实辛苦,让他们早些吃饭,早些休息。”
“就快了。”冯才向前方一指,说,“那里就是。”
一行人很快便来到冯才安排好的营地,说是营地,其实是一座豪族庄院,住进去五六百人轻轻松松,丝毫不感觉拥挤。
不过,虽然住所十分舒适,他安排的饭菜倒是十分一般,就是军中标准,连田丰都没有例外,他自已也跟着吃了一顿。
用过饭后,田丰没有再留冯才,而是亲自将他送到了门口,作别之时,田丰忽然说道:“冯县令做事当真周全,成皋的百姓有福了,只是没想到冯县令对军中饭食也如此了解。”
“多谢尚书赞誉。尚书不知,左军后营常驻于此,每次运送的粮草颇多,成皋又是重镇,粮草存储乃是重中之重,调度繁琐,与我等地方官员多有交集。见得多了,下官知晓的也就多了。”
“知晓的多好呀,知晓的越多,殿下越放心。冯县令慢走,本官就不远送了。”
“尚书留步,下官这就回去了。”
“对了。”田丰拉住冯才马匹的缰绳,低声说,“本官要在此地补给粮草,下一次就要去陈留了。本官最多停留三日,若冯县令对牛马市有什么见解,这几日不妨来和本官商讨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