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临摹高手(第2页)

  赵瑾瑜本想说书信既然是袁承志所传,上头一定有他的指印。

  随即一想项珐亮都知道袁承志这个人了,没准那东西还真就是袁承志摸过的,贸然开口恐会落下口实,那些个言官都是牙尖嘴利,擅长挑刺的,情况不明还是少说两句为妙。

  景睿帝疲累的望着底下吵成一团的众人,忍不住揉了揉眉心,底下的人站在各自的角度说的都有理,这时候他的决断就很重要了。

  否则陈青岩的下场,就如同那个遭自己人嫉妒,被算计死的图赫一般无二。

  “战报被截一事由刑部彻查,韦尚书上呈的证据交由大理寺辨别真伪,萧王之事容后再议,既然郭御史对户部尚书提出弹劾,宣平侯任期的政绩便交由中书省与门下省考绩,退朝。”

  景睿帝安排好一切,强忍住身体的不适起身,赵瑾瑜忙去扶他。

  景睿帝摇头,在他耳边低声道:“你留下来。”

  吏部只考核四品任免四品以下官吏,四品以上官吏由吏部列出名单,中书省参预冤狱复审、考课,再由门下省驳正裁决。

  中书省设有六位中书舍人分押尚书省六部,协助中书令、中书侍郎批复章表公文,中书舍人中资格最老的为阁老,是文士极任清贵之官。

  户部尚书是正三品的官员,考核审理之事已不归吏部所管。

  自从昭和长公主在凉州出事,他在凉州和小凉州加派了明探暗探无算,也曾仔细调查过那支蒙军的来历,陈青岩通没通敌他心里最是清楚。

  这明显是有人做了局,非要让陈青岩离开凉州,只怕与莽古德通信的人是项珐亮等人,而这大殿上是真有人通敌。

  如果莽古德没有带人去烧稻田,陈青岩没有在那夜突袭杀掉图赫,一但镇西军突换将领,那便是大战将起。

  蒙国不会随意调一方边疆主将去往千里外的边境,这般不寻常的调动,必然是有全力攻打赵国的计划。

  只是陈青岩拦在凉州,两边大战小战打了八个月有余,赵国境内的危机又被一一化解,还除了好些蒙国的细作,蒙国这是急了才把图赫调过来。

  没想到一代枭雄,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的算计和陈青岩刀下。

  陈青岩若是这个时候回到京都,即便是再赶回去也来不及抵挡蒙军的进攻了。

  他不是自负,这江山若不是他来坐,只怕早亡了!

  他接手时就是个烂摊子,艰难维持到今日,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几经波折才给儿子定下了陈家的亲事,不止是需要陈家的忠心支持,还需要与蜀国交好牵制蕃蒙两国。

  他身体每况愈下,他必须让赵瑾瑜尽快适应这个朝堂。

  作为帝王不能偏听偏信,一意孤行,要学会掌控平衡。

  就像今日他不能公然维护陈青岩一般。

  若他今日表现出对陈青岩十分的信任,偏袒他的次数多了,就不会再有人对他说陈青岩的不好,甚至还会因为他的纵容去巴结讨好陈青岩。

  若他没有弄权的心思便罢,若有,他就是自己给他的继承人挖了个坟墓。

  同理,对其他的朝臣也一样。

  即使他今日对郭御史和韦尚书有些不满,也要忍着,让其他人与他们展开激烈的碰撞,这就是帝王平衡术。

  他也刚好借此机会观察朝堂的风向。

  谁与谁走的近了,偷偷结盟了,是否还忠心于他,在朝堂之上看的是清清楚楚。

  他现在需要与赵瑾瑜互相信任。

  第一步就是放权给他,让他的心腹朝臣向赵瑾瑜靠拢。

  没有东宫属官又如何,他的心腹亦能传给他。

  景睿帝一走,众位大臣也就大胆的讨论了起来,通事舍人有序的引导众人退出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