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只要他算的快,那些朝臣就忽悠不住他(第3页)
赵瑾瑜语气莫名的说道:“这买路钱给的倒是大方。”
三万石粮食按市价七钱一石卖,他也只能得两万一千两银子,粮税三十纳一,他这一路走来每停靠一次,就要纳掉一千石粮食的钱,七百两。
再加上途中损耗,他这四十船粮根本就是打了水漂,真是好大方。
陈琬琰见他沉着脸,就将手中的玉鹿放回锦盒,替他捏了捏肩膀,问道:“三万石粮,他们为何要装四十条船?”
“还能是为何,船上的货物不止三万石呗。”
“偷税漏税?”
赵瑾瑜的手覆在她的手上,“不过是商人常用的戏码罢了。”
“微臣估摸着,这批货应当会多于四万石。”船只超负重运输是常态,管漕运的官吏拿了好处,对商人这种夹带私货的行为都是闭一只眼。
他只是没想到汤家第一次与他合作,就抛出了四万石粮,这还只是来探路的,往后只怕会更多,难怪会惊动帝王。
“他们收购的粮即便是均价五钱,四万石就要投入两万两,按七钱卖就是二万八千两,利润八千两,人工、船只租赁、抽税,损耗按三千两算,还有五千的纯利润。”
陈琬琰粗略的估算了一下,便觉得这两万两的买路钱一点也不多了,只要打通了一条路,这两万就不用再出了,该怎么打点就怎么打点。
吞下马家后,汤家就会恢复七钱一石的正常价卖粮,有了炮灰马家,另外两大粮商也不敢与他们对着干。
两万两买个靠山,太划算了。
赵瑾瑜闻言,狞笑了一声没说话。
陈琬琰迷茫的问道:“我算错了吗?”
“你算的很对。”赵瑾瑜道。
赵敬淮能明显感觉出他的不悦,陈琬琰账算的是不错,但五钱收粮,是官员给朝廷的报价,实际从大粮商手中购进,是低于这个数的。
朝廷为了保护百姓的利益,防止市场粮价崩溃,除了固定征收的粮税,即便是丰年,也会按照五钱的价格收粮囤入常平仓,但收的数量毕竟有限,所以就有大量的廉价粮流入粮商手中。
汤马两家把粮价控制在五钱,是因为朝廷对粮价的底线在这里,他们的收购价肯定低于五钱。
“还请陛下示下……”赵敬淮谨慎的说。
“就按昨日说的去办吧。”
陈琬琰也能感受到赵瑾瑜的低气压,也不知道他在气什么,就想活跃一下气氛,故意打趣他:“可是陛下手里的银钱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