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再见故人(第3页)

  人活在这世上,各有各的难处。

  “臣妇承娘娘吉言,亦祝愿娘娘事事顺遂。”

  赵瑾瑜心不在焉的听着她们尬聊,目光不自觉的看向陈琬琰的小腿,那年宫宴她的双腿血流如注,可她仍旧站在舞台中央。

  他一直记得,当时张策夫妻不顾后果,毅然决然的帮助她,李珩当是记得这一茬,不知是不是受了陈琬琰的指使,前些日子还在他面前提了一嘴。

  “朕记得张爱卿善礼乐,便去礼部的礼部司任职吧。”

  “微臣谢陛下隆恩!”张策跪地谢恩。

  郑凝雪也跟着跪地谢恩,同时在心里默默的松了一口气,她最怕的就是张策被外放,他已经快七十岁,外放的路颠簸,还没到地方就要颠走半条命。

  前些日子,郑家还说眼下京都的差事不好安排,礼部和吏部官员的府上宾客络绎不绝,他们情况特殊,还得去找国舅发发力,最好的结果就是留在京畿道。

  陈琬琰对赵瑾瑜讨好的笑笑,小声说:“谢谢夫君。”

  赵瑾瑜轻嗤,伸手在她鼻子上刮了一下,起身道:“朕还有事要忙,今日就不陪你用午膳了。”

  他现在是惹人嫌了,他不走,这三人说个话都别别扭扭。

  “臣妾恭送陛下!”陈琬琰一点也不留恋的将他欢送走,大剌剌的对红花和绿叶说,“快请张大人和张夫人坐。”

  赵瑾瑜一走,殿内的威压骤散。

  陈琬琰刻意穿了一身朴素的常服,未曾佩戴华贵头饰,面上只扫淡脂,就为显得平易近人。

  张策偷眼去看她,见她仍是年轻时那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便目不斜视的听她和郑凝雪闲聊。

  “本宫时常想起从前无忧的日子,咱们结伴踏青,去乐园放纵,互帮互助,今日能在宫里见到你们很开心。”

  郑凝雪笑着回道:“臣妇也时常想起与娘娘相伴的时光。”

  那些日子被封存在记忆里,没有人提,便以为忘记了。

  可有人提起,那些美好时光,就会带着鲜活的颜色跃上脑海。

  “咱们都老了,未来是年轻人的天下,会越来越好的。”

  三人一起用过午膳,张策夫妻和陈琬琰说了不少在雷州的事,还有回京都后的趣闻轶事。

  陈琬琰听的津津有味,直到宫人提醒宫门将闭,才依依不舍的送他们夫妻出宫。

  年底,乐平公主在睡梦中离世,之后的五年,清河公主、淳安公主、四皇兄安王、五皇兄洺王相继离世。

  赵锦锋也八十一岁了,正式向赵瑾瑜提出致仕。

  赵瑾瑜任命长子赵琛为京兆尹,次子赵珶接任赵锦锋的河南尹,剩余八位皇子抽签决定留在京都当京县令,还是跟赵珶一起去都畿各县做县令。

  三年后,又换赵琛去东都,赵珶回京都,其余人继续抽签决定去留。

  开元五十二年,赵瑾瑜带着陈琬琰、陈明玄父子,奔赴凉州为陈青岩过百岁大寿。

  “爹爹!”

  “小豆芽,乖。”陈青岩已经是个干瘦的老头,坐在轮椅上,费力的抬手冲他七十岁的老女儿招手。

  陈琬琰被人搀扶着,坐在他旁边的小墩子上,将头靠在他皮包骨的大腿上,内疚不已。

  他们父女这一生相处的时间很有限,可这个老人却毫无保留的爱着她。

  十月十五,陈青岩去世,留下一封书信给陈琬琰,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乖豆芽,爹去找你母亲了,勿念。

  还单独给赵瑾瑜留了一封书信,说他的梦都是真的,但希望他不要纠结于此,他的父母和兄长,这世与他的缘分已经断了,让他好好治理国家,未来自有相见的缘分。

  赵瑾瑜追封陈青岩为太师,将他的神主位请入太庙,赐谥号武,命翰林院为其立传,将其列在功臣阁首位。

  十一月上旬,陈崇让他的长子从凉州带到京都一只大箱子,里面全是陈青岩这几十年间写给陈琬琰,没有寄出的信。

  十一月十五,陈璄给赵瑾瑜送来一朵棉花,说这东西突然出现在皇宫的御花园里,且只有一株。

  “娇娇,你看看,长兄找到棉花了!”

  “哎呀,你慢点慢点别激动,都七十多岁的人了!”

  赵瑾瑜乐的胡须一抖一抖的,陈琬琰看到棉花,却突然嚎啕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