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2.05Sigma+唤醒勇虎的强强联合
起重机那独特的嗡鸣声,立马吸引了旅长和瘦子参谋的注意力。二人顺着声源方向一路小跑,很快便来到了早已部署完毕的炮兵阵地。
穿过设立在铁路沿线的临时弹药仓库后,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只见四门240毫米巨炮,已经在各自的炮位上展开了战斗队形。它们的炮管如同用量角器丈量过一般精准,正以+3°的装填仰角蓄势待发。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属几台正在吊装炮弹的新型起重机。
那坚韧的钢索在午间的阳光下泛着冷光,高辨识度的黄黑警示条纹在阵地上显得格外显眼。
“嚯,总算是见到真家伙了,240毫米的大管子果然又粗又硬。打眼看过去,我感觉它比太原兵工厂的烟囱都要大。”
“话说回来,这门炮的炮弹到底有多重啊?居然还要靠起重机来伺候?”
240毫米,55倍径的mle1930,光是炮管的长度就足足有13.2米。
站在它侧翼,旅长甚至得退后几步,仰起脖子才能看清整个炮身的全貌。
待自家首长绕炮一周,将整门自行火炮的各处细节尽收眼底后,现场的炮兵连长上前一步,面带自豪地介绍道:
“报告旅长,mle1930的常规高爆弹重量是220.9公斤,如果加上发射药的话,总体还要更重一些。”
“除了he以外,武器实验研究局还提供了两款其余种类的弹药。”
“一款是加重弹头的混凝土破坏弹,专门用来打鬼子在内、外市沟修筑的工事。一款是特殊化学弹,不过备弹只有15发,需要谨慎使用。”
“如果您需要检阅,我随时可以让弹药排将备弹吊起来展示。”
此话一出,旅长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220+的弹重,几乎是寻常155榴的五倍有余。要是换成本子陆军的九六式榴弹炮,这个数字甚至能飙到六倍!
经过简单的先算,就连见多识广的瘦子参谋也忍不住咋舌道:“这威力,炸在敌人的阵地上得多大一个坑啊。”
“它的命中率怎么样?炮弹的最大偏差度是多少?”
似乎是提前猜到了首长们会关心误差问题,炮兵连长在听到询问的一瞬间,嘴角立刻扬起一抹未卜先知的笑容。
很快,他利落地从军装内袋抽出了随身的笔记本,紧接着又快速翻到写满计算公式的那一页。
“报告首长,mle1930的精准度非常高。它的纵向偏差仅为0.3%~0.6%,横向偏差约为0.2%~0.4%。”
“我们连在阴山试验场测试出的数据表明,如果由熟练的炮组来操作,它对直径30米永备工事的首轮命中率高达81%。”
“按照黄局长的话来说,那就是在203~283这个级别的重炮里,它绝对是一字斩级别的存在,又准又狠。”
跟几十年后那个射程150公里,末端偏差近3~5米就会被嫌弃的时代不同。
在这个没有北斗,也没有数字化火控计算机的1943年,八路军这门240无疑就是全世界最准的大口径重炮。
只能说啊,它没有愧对亨利四世的2.05siga,也没有愧对唤醒勇虎系统的技术加持。
魔法船厂和填色游戏的强强联合,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在心中默默计算出了125米这个最大偏差数值后,旅长扶了扶自己的军帽,盯着拼多多版巨炮和起重机继续问道:
“射速呢?一旦战斗爆发,你们能在一个小时内打出去多少发炮弹?”
涉及到自己的专业,炮兵连连长依旧是那么信心十足,他没有丝毫犹豫便给出了答案。
“如果保持固定射向,且进攻期间无需频繁调整参数,我们连能在一个小时内打出45~60发炮弹。”
“不过武器实验研究局的同志特别提醒,mle1930最好不要长时间满负荷射击,毕竟它的炮管寿命只有1000发左右。”
“考虑维护需求,每射击10发就暂停冷却,是最保险的操作方式。”
旅长看着数据报表和维护指南,嘴角突然扬起一丝笑意:“一千发的使用寿命吗?这重炮要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抗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