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冰柠檬水 作品

第1547章 第一网(第2页)

  “想太多了,无缘无故也不会攻击渔船。”担任轮机长的退伍兵说道。

  大家这会儿谁都顾不上吃饭,都捧着饭碗盯着前方,拿着筷子指着船尾,指指点点。

  剑鱼撕咬着猎物,将周围的海水染红了猩红色,但是不一会儿又被海水冲刷的一点痕迹都不露。

  其他的鲣鱼早就沉到水里无影无踪。

  剑鱼吞食完猎物,身躯如弹簧般猛然舒展,它那长剑般的上颌劈开波浪,银蓝色的背脊时隐时现。

  近两米长的上颌在海面上划出一道转瞬即逝的白线,转眼间就消失在深海之中。

  但就在它疾驰离开的瞬间,船尾的海水突然剧烈翻涌起来。

  几道青灰色的背鳍划破水面,像锋利的刀刃般在水面穿行。

  “虎鲨!“老肖倒吸一口冷气,指着船尾喊道。

  其他人也惊呼,“我操,大鲨鱼!”

  “虎鲨!”

  “我勒个乖乖……”

  “这走了一条大的,又来一群更大的……”

  三条体型硕大的虎鲨正围着船尾打转,每条都有四米多长。

  它们粗糙的皮肤上布满独特的黑色条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狰狞。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们那张开的血盆大口,上下颚布满锯齿状的三角形利齿,每一颗都像锋利的匕首般闪着寒光。

  其中最大的一条突然加速冲向船尾,在即将撞上螺旋桨时猛地转身,露出雪白的腹部。

  另外两条则潜入水下,灰暗的身影在深蓝色的海水中若隐若现,偶尔露出尾鳍拍打水面,溅起大片浪花。

  叶耀东也盯着船尾,“它们应该是被刚刚的血腥味吸引过来的。”

  或者是本来就跟这群鲨鱼一起活动的。

  它们喜欢跟随鲸鱼和鲨鱼的尾部,形成一种集体的游动方式,可以被视为一种共生关系。

  因为鲣鱼会先吃掉海水中较大的食物,剩下的则由鲸鱼和鲨鱼吞噬。

  老肖也道:“那刚刚那些炮弹就是被螺旋桨搅起的小鱼吸引来的。”

  “没错,赶紧吃,吃完找一处下网,这边黑潮支流处于洋流交汇处,货多的很。”

  “好嘞。”

  大家应和着,但是眼睛却直勾勾盯着船尾,碗里的饭都是干巴咽,也不用配了。

  “哇塞……”

  就在这时,一条虎鲨突然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它那布满斑纹的身躯完全暴露在阳光下,足有半吨重的体重砸回海面时,激起的水花甚至溅到了甲板上。

  这个充满力量的腾跃,像是在向他们展示它在这片海域的霸主地位。

  “卧槽……”

  大家都捧着碗,赶紧背过去,后背被水花溅湿了一大片。

  甲板上都还残留着海浪的泡沫。

  “我勒个去的,全身都湿了……”

  离得近的,从头到脚都成落汤鸡,站远一些的也差不多,整个背部都湿的。

  还好大家也都穿着连体的雨衣雨鞋,机灵的在背过身去的瞬间就顺手将帽子套头上。

  “踏马的,接二连三的……”

  “这里鱼肯定多,这么多的大鱼都集中在这吃饭。”

  “看看看,那边一个大漩涡,肯定是刚刚的鲨鱼在进食……”

  叶耀东将自己脑袋上的帽子摘下来,也看到了不远处的海面上的漩涡。

  他们才刚出来就碰到了这么多个大家伙,以往在近海十天半个月也不一定能碰到一条,都得凭运气,还要看季节。

  “赶紧吃,我去通知其他渔船,找个点散开来,下一网看看。”

  催促大家的同时,他自己也将碗里剩余的饭扒拉干净,将碗放到一旁,赶紧上到舵楼去。

  陈石正激动着呢,“东哥你看到了吗刚刚,那么大的鲨鱼跳起来砸到水面,要是刚刚的剑鱼跑晚一步都得狠狠的干一架。”

  “都瞧着呢,正好在吃饭,看得清清楚楚。你去吃饭吧,这里我来,吃完了去睡觉吧,等会儿换班老肖自然会过来。”

  “行,那这里交给你了。”

  正好他也要下去跟其他人交流一下,刚刚接二连三遇到那几个鱼群。

  叶耀东站在“远洋一号“的驾驶舱里,手指在雷达显示屏上缓缓移动。

  黑潮支流与沿岸寒流交汇处形成的温度锋面,在屏幕上呈现出一道清晰的蓝绿分界线。

  他拿着喇叭走出船舱,“老肖,放Ctd探测器。”

  这个是水质探测器。

  “收到!”

  老肖立即指挥船员将圆柱形的水文探测器投入海中。几分钟后,数据显示屏上跳出一组数字。

  叶耀东看到后,又调出鱼探仪的扫描图像。

  屏幕上,中层水域密集的红点显示这里聚集着大量鱼群,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占满了整一个屏幕。

  他看了也有些兴奋,这年头资源果然丰富。

  要是放在上辈子,想要找鱼群还得边航行边找边探测,或许也是这处是洋流交汇处也有可能。

  但是想一直在这边交汇处捞也不行,风险太大了,很有可能会遭遇洋流突变。

  有时候黑潮流速可达2-3节,突发加速可能导致网具变形,网口闭合,或者钢缆断裂,这个需保持200吨级抗拉强度。

  也有可能遇到海底峡谷,深度突变,这些都是很大的风险。

  适当的捞一网就走就好了,不能太过贪心,这年头其他地方也照样货多的很。

  叶耀东联络了其他几条渔船,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要在这一处洋流交汇处拖一网,让他们几条渔船都散开,各自探测下网。

  几条渔船的仪器规格都差不多,大多都是进口的,最早的两条可能会差一些,但基本仪器都有,大家也都有经验,知道要怎么做。

  他只要通知到位就行。

  几条渔船接收到信息后,立马变换了阵型,四散开来,各自探测。

  叶耀东盯着鱼探仪的扫描图像,调整增益旋钮,图像立即清晰起来,鱼群分布在50-80米水层,厚度约30米。

  他按下驾驶台上的警报按钮,短促的汽笛声响彻整个船队。

  “准备下网。”

  甲板上顿时忙碌起来,船员们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各就各位。

  有的检查拖网网衣的每一个结节,测试液压绞机的压力表,轮机长监控主机转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