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自己拿
“现在的突尼斯大君埃哈迈德·贝伊是个傲慢且毫无信誉的野心家,我们需要一个对我们更友善的统治者。”
弗兰茨的意思很明显,他要颠覆突尼斯的政权,然后扶植一个听话的傀儡上台。
这种操作在这个时代十分常见,而在埃哈迈德·贝伊的统治下整个突尼斯早就是遍地二五仔想要找个傀儡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事实上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带路党主动联系了奥地利帝国,他们不但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信息,甚至还为奥地利帝国出谋划策。
外交大臣哈贝斯库勋爵虽然还是一个刚刚三十多岁的愣头青,在外交大臣这个位置待久了,考虑的事情也就变多了。
“陛下,击败突尼斯,扶植傀儡上台对我们来说不难办到。但是突尼斯与英国和法国都有勾结,英法有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干涉我们的行动。”
拉图尔伯爵立刻十分不屑地说道。
“那正好将他们一并收拾了!现在法国人根本就不堪一击,而英国人又在为近东的事情焦头烂额,我不信他们敢干涉我们的战争。”
“伯爵大人!现在英国人还未参战!您要搞清楚!而且突尼斯有十五万军队,三十艘军舰。
我们必须考虑攻取突尼斯所带来的利益能否配得上我们的付出,而并非只是简单的是否能攻下。”
外交大臣哈贝斯库勋爵曾经也十分狂热,认为应该寸土必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开始认同那些传统外交家的观念。
风险与代价大于收益的事情不值得争取。
“突尼斯人是些什么东西?他们凭什么和我们打?”
战争大臣拉图尔伯爵显得十分愤怒,他对于非列强国家一贯是充满了鄙夷,此时也不例外。
哈贝斯库勋爵则是继续解释道。
“我说的是进攻突尼斯可能会得不偿失,并没有说我们无法战胜他们。而且一旦英国插手干涉难保法国人不会立刻跟上。
突尼斯不同于东色雷斯,俄国人可帮不上我们的忙。我们只能靠自己。”
哈贝斯库勋爵虽然没有明说,但他觉得弗兰茨的这个主意真的很烂。
进攻突尼斯的计划极有可能会让奥地利帝国陷入被动,如此一来之前的努力岂不是前功尽弃了?
弗兰茨当然明白哈贝斯库勋爵的意思,他也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外交大臣几年时间就学的这么精于世故。
“勋爵阁下,您还是有话直说的好。我们需要把事情挑明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之所以公开这个计划就是希望大家可以查漏补缺。
关于进攻时机的问题,您说的很好。不过我们完全可以等到英国人与俄国人开始交战之后再行动。
而且在突尼斯我们有很多朋友,想要解决突尼斯问题并不一定需要我们亲自动手。”
弗兰茨的话就比较骇人听闻了。
突尼斯虽然在奥地利帝国面前算不上对手,但依然如哈贝斯库勋爵所说是一个拥有十五万大军,三十艘军舰的强国。
这样的兵力配置哪怕放眼整个欧洲大陆能战胜它的国家也不超过十个,如果放在德意志邦联内恐怕也只有普鲁士、荷兰、汉诺威才有把握战胜它。
其实突尼斯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大,正如前文所说,其内部早已经是千疮百孔,所以想将埃哈迈德·贝伊推翻并不难。
哈贝斯库勋爵还是有些疑问。
“可如果在我们颠覆突尼斯之后英国人和法国人来摘桃子怎么办?毕竟英国人可是很精于此道。”
弗兰茨笑了笑。
“这个问题,我们依然可以交给突尼斯人来自己解决。”
弗兰茨自然指的是让他们自相残杀,不过哈贝斯库勋爵依然有疑问。
“陛下,如果我们不能直接控制突尼斯,那么由谁来掌控突尼斯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弗兰茨给出的解释是。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我们已经拥有了的黎波里此时占据了先发优势,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来。
这场大战对于我们奥地利帝国来说就是最好的机会,的黎波里的生态太过脆弱根本养不起一个庞大的移民群体,但作为古迦太基的领土突尼斯的潜力却是无穷的。
战利品这种东西如果等俄国人给我们发,那么我们大概率什么也得不到,或者只能拿到一些别人想让我们取得的土地。
所以这种东西最好还是由我们自己来选。”
弗兰茨既然已经盖棺定论,那么其他人也就没什么好辩驳的了。剩下的只有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拿下突尼斯...
伊斯坦布尔。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激战,在禁军和匆匆赶来的城防军的前后夹击下俄国那支小部队终究是没能拿下托普卡帕宫,只能回撤等待大部队支援。
“俄国人逃跑了!”
奥斯曼帝国的禁军发出了兴奋的吼声。
听到皇宫守住了消息,奥斯曼帝国的高层都长出了一口气,穆拉德五世更是直接跌坐在地大口喘息着。
此时首席乌理玛依然是不忘初心地说道。
“伟大的苏丹,俄国人已经逃跑,现在正是我们突围的好时候。”
“是啊!苏丹,我们突围吧!”
然而穆拉德五世却摇了摇头。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我不能撤!我要和这个国家共存亡!告诉阿尔伯·奥泽尔加固防御,我们还有三万人,俄国只有一万人,我要在这里和俄国人决一死战!”
“不,我们不止有三万人,我们可以组织那些平民加入军队保卫首都。”
“没错!那些家伙也是该为国捐躯的时候了!”
“能为伟大的哈里发效死是他们的荣誉!”
奥斯曼的高层也纷纷献言献策。
“伊斯坦布尔有五十几万人,轻壮男性至少有十几万,这么多人一人吐一口口水就能把俄国人冲进大海里。”
身为大维齐尔的奥尔马站出来说道。
“臣愿意去组织一支部队继续与俄国人死战到底!”
穆拉德五世听后十分感动,当即握住了奥尔马的手。
“大维齐尔,奥斯曼帝国的安危就靠您了!”
好一副君臣相得的画面。
起初其他高官还有些疑惑,但很快他们便反应过来开始纷纷请战。
这让穆拉德五世十二分的感动,他觉得到了关键时刻奥斯曼帝国的忠臣良将还是多呀!
不一会儿众臣便逃也似地离开了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