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家要吃肉 作品

第1314章 过气支书再翻红(第2页)

“福军,我知道你现在搞的这个生产责任制,是大势所趋,是为了老百姓能吃饱饭,这是好事。

我……我之前是有点转不过弯来,总觉得辛辛苦苦搞起来的集体说散就散了,心里头不得劲。”

田福堂的话说的很坦诚,田福军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哥,你的这个想法很多基层干部都有,这不奇怪,事情的推进往往都需要一个过程。”

田福堂喝了口热茶,语气加重了一些,继续说道:

“但是现在我想通了!集体是散了,但人还在,地还在!以后各家种的地,看起来是单干了,但麻烦事儿肯定也不少!

浇水、抢收、卖粮、买化肥、农机具……这些哪一样是单门独户,能轻易办好的?到时候肯定还得有人出来协调,组织!”

田福军眼睛微微一亮,身体不自觉的前倾了些。大哥的这个思路,和他最近在思考的一些问题不谋而合。政策是推行下去了,但后续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如何跟上,这正是他所担忧的事情。田福军鼓励道:

“大哥,你能这么想,真是太好了,你继续说!”

得到了弟弟的肯定,田福堂更来劲了,他把叶晨的话融合了自己的理解,侃侃而谈:

“我寻思着,我嘛,在双水村待了半辈子,情况熟,脸也熟。虽然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但动动嘴皮子跑跑腿,帮大家联系联系事情,应该还行。

比如,能不能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搞个包工队,农闲的时候出去接点活?或者打听打听,哪种经济作物值钱,引导大家种一种,到时候统一去找销路?再或者联系上面,看看能不能给村里争取个农机补贴?几家人合伙买个小四轮……”

田福堂越说思路越开阔,仿佛看到了自己重新在村里发挥作用的场景,不再是那个逐渐被边缘化的“前支书”,而是能带着大家在新路上往前走的人。

田福军安静的倾听着,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赞赏。他简直太清楚农村工作的复杂性了,政策的落地,极其需要田福堂这样熟悉基层、就有一定威望的人,来进行转化和衔接。

田福军忍不住拍了一下沙发扶手,语气兴奋的说道:

“哥!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非常及时!我们光把地分下去还不行,后面如何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如何建设新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才是更大的课题!你能主动想到这些,并且愿意去做,真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心病啊!”

田福堂嘿嘿笑了笑,摆了摆手然后说道:

“我哪有那个脑子?都是叶晨帮我拿的主意。”

田福军明显愣了一下,看着大哥问道:

“叶晨?你说是叶晨帮你分析的?”

“对,就是跟他喝了这顿酒,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的这盏灯啊,啪的一下就亮了!”田福堂感慨道。

田福军的眼中闪过惊叹之色,他知道叶晨的文章写的,没想到在个人见解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忍不住开口夸赞道:

“这个叶晨,真是个难得的人才!不光文章写得好,对农村的现实和未来,竟然也看得这般透彻。他这是给你,也是给我们基层工作者,指了一条实实在在的好路子啊!

哥!就按你这个想法去做!大胆去尝试!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需要什么政策上的支持,随时来找我!双水村要是能走出一条新路来,我给你请功!”

兄弟俩的这一番谈话,持续到了深夜。田夫君来时的愁苦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腔的干劲和希望。

他骑着自行车离开地委家属院时,秋夜的凉风吹在脸上,他却觉得浑身火热。他知道,自己人生的第二幕,或许才刚刚开始。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住在筒子楼里的年轻后生,一席高瞻远瞩的点拨。

……………………………………

田福堂回到双水村,整个人如同被重新淬炼了一般,精气神都焕然一新。他不再是那个蹲在墙根下唉声叹气、感觉被时代抛弃的前支书,那双曾经精明锐利的眼睛里,又重新有了光。

他没有立刻大张旗鼓的宣布要干什么,而是先揣着一包烟,开始在村里转悠。不再是以前那种背着手、视察工作的派头,而是真正蹲在田埂上,跟正在忙着伺候自家责任田的乡亲们拉家常。

“老二,今年这麦子长势不赖啊!打算啥时候浇二遍水?”

“栓子,我看你家人手少,这十几亩地追肥追的过来不?需不需要搭把手?”

“桂英嫂子,你家这红薯垄打的真整齐!听说今年供销社收红薯的价格比去年高哩!”

田福堂的这突然转变,起初大家还有些诧异,甚至私下里嘀咕:

“这福堂支书是咋了?想通了?还是憋着啥劲儿呢?”

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田福堂不再是那个指手画脚的“旧领导”了。

地分到户了,复耕在即,问题也随之而来。牲口、大农具就这么些,怎么分也分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