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疏狂 作品

第 36 章 宝珍的淘宝之路(...(第2页)

这会儿是傍晚,家家户户都在做晚饭,燃炉子,院子里一股子人间烟火气,于奶奶当然也在做饭。

但她属于退休职工,夏天的煤炭供应量不多,都是出去买的死煤,烧起来一股子烟,于奶奶在那阵烟雾里呛的一直在咳嗽。

“于奶奶?”忽然听见一个声音在外面喊。

于奶奶穿过那阵死烟杠气,这才看见了萧宝珍,她继续咳嗽,“宝珍啊,找我什么事情?”

“家里炖了一碗黄焖小公鸡,肉都炖软了,送您一碗。”萧宝珍笑着说。

“不用不用,我这也在做饭呢,你家自己吃就好了,端回去自己吃。”于奶奶连忙说。

萧宝珍:“您先别急着说不要,我来还有一件事情想跟你商量,我家高敬马上要出去学□□共十天左右,但我不会做饭,就想着这十天里面您把口粮带过去,我们两家人合伙吃饭行吗?在这十天里面吃饭用的煤炭都由我家出。”

“你要是答应的话,现在把这一碗黄焖鸡肉接过去,从明天开始咱们就一起吃饭,如果不答应也没事,我再找别人就是啦。”

于奶奶回头看了一眼自己还在冒烟的煤炉子,又看了看脚边呼呼喘气的大黑狗,二话没说把鸡肉接了过去,又找,“行,我答应,明天我就拿着口粮去你家做饭。不就是多做两个人的饭,有啥难的。”

萧宝珍出去的时候,高敬就在家门口看着她,眼睁睁的看着她端着那碗鸡肉去了于奶奶家,又拿着空碗回来,还笑着朝他扬了扬脏碗。

高敬嘴角下意识的勾了起来,满眼笑意的看着萧宝珍。

他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喜欢宝珍姐了怎么办?

好多复杂的事情到了她手里,好像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既然吃饭的问题解决,高敬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明天中午就可以坐上火车出去学习。

晚上睡觉之前,他有点蠢蠢欲动的往萧宝珍身边凑了凑。

萧宝珍咳嗽一声,“别忘了我们的赌注,我今天不想过夫妻生活。”

这话一出,萧宝珍明显感觉身后的高敬沉默了,她从他急促的呼吸里,隐约还感觉到了一丝淡淡的懊悔。

萧宝珍实在没忍住,笑的整个床都在颤抖。

……

夫妻俩就这么抱着睡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高敬就拎着自己收拾的行李出了门。

他早上去上班,中午在场子里吃过饭以后就直接坐火车去外地。

也就是说,从此刻开始,家里就只剩萧宝珍跟高莘两个人了。

还别说,挺不习惯的。

高敬离开的第一天上午,萧宝珍在家打扫了半天的卫生,中午跟于奶奶搭伙吃过饭后,她决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推上自行车出门,去废品回收站。

淘宝!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送到啦

萧宝珍之前一直在思考,怎么把两只鸡和三斤鸡蛋塞进竹篮里,因为她的竹篮里还存着奶粉和糖呢。

现在好了,糖被大勇一股脑的捧走,鸡朝着篮子里一塞,招呼上二哥就可以回家了。

回去的路上萧宝珍算了算账,就发现自己今天买完糖、奶粉、鸡,还净赚了两块钱。

得,鸡在篮子里咕咕叫,得赶紧回家吃午饭啦。

到家的

时候菜还剩下一个没有出锅,萧宝珍立刻让二哥宰了一只鸡,然后送到厨房让李秀琴炖了吃。

“有鸡就自己带回去吃,为什么现在就宰了?”李秀琴捏了捏那只肥嘟嘟的鸡,有些心疼的说,“我跟你爹,还有你哥,我们三个都是拿的全公分,你大哥还时不时的寄点东西回来,我们不需要你补,吃喝很够。”

“这怎么能算补贴,我那还有一只鸡,家里有的吃,我手里这只咱们大家一起炖了吃不是很好吗?”萧宝珍笑着说。

说了半天,李秀琴犟不过闺女,还是接过那只肥鸡剁开,做了一顿香喷喷的红烧小公鸡,里面的土豆都炖的面面的,含在嘴里能直接化开。

吃过饭后,萧宝珍今天转娘家的目的就算完成了,带着装满东西的竹篮返回城里。

现在城里是不允许养鸡的,所以剩下的这只鸡带进城里活不过一天。

而此时的天气,虽说已经过了三伏天,但气温还是很高,鸡肉在室温里放着不出一天也得臭。

所以等傍晚高敬下了班,萧宝珍直接让他把小公鸡宰了,全家再一起吃一顿。

高敬当然没意见,听了萧宝珍的话,逮着那只鸡就出去杀了,再回来的时候鸡已经断了气,放在案板上咚咚几下剁成几块。

要说在顾家这方面,高敬真的没的说,每次到了家都是主动做饭,从是一种放松,不用在脑子里想着那些公式,绘图,所以他的动作是很轻快的。

不过今天萧宝珍站在旁边看着,就发现高敬做饭的动作慢吞吞,而且眉毛一直皱着,别提多严肃了。

“怎么啦?为什么一直在皱眉,动作也慢吞吞的。”萧宝珍凑过,“你没发现小莘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吗?我们都等着吃鸡肉呢,你是不是工作上遇见什么不顺利的事情了?”

前两天回来才说通过了厂子里的考核,要出去学习呢,不应该啊。

高敬摇了摇头,加快动作,嘴里却说,“我只是在担心一件事,家里你不会做饭,小莘也不会,我出去学习的时候你们吃饭的事情怎么办?”

他看向萧宝珍,犹豫了一下,“要不我跟领导说,不出去学习了。”

“就因为没人做饭就不出去学习了?你把我想的太弱了高敬同志,你不在家,我不会把自己跟你弟弟饿死的。”萧宝珍都有点生气了,“你出去学习,加工资,评职称,这比做饭对我来说意义更大,关系着咱们家的生活条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