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刀神 作品

第499章 畅销作家秘籍(第3页)

如果只有其中一种功能,那么这个桥段就会显得单薄,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秘诀四:选择小人物的角度以小见大。

很多人在创作时,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爱写大人物。

他们觉得大人物做了了不起的事,人们多少都有所耳闻,貌似可写的东西很多。

但其实不然,写大人物往往容易陷入宏大叙事的陷阱,写出来的东西更像人物词条,很难接地气。

更重要的是,大人物的人生已经确定了,人们对他们有刻板印象,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限制。

历史重大人物的行为你不能随意改变,对于这些人,历史已经有了评价,创作者不能自由发挥。

而选择小人物的角度,创作就会更加自由。

小人物虽然平凡,但他们的生活琐碎而真实,从一个小人物的抉择中,很有可能折射出一个社会的风貌。

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比全景式描写更接地气,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秘诀五:找业内专家聊天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好文章,素材至关重要。

有了好的素材做支撑,文章才有了底气。

但在现实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找素材。

看看马伯庸是怎么做的吧!

他在写《古董局中局》的时候,为了获取最真实、最专业的素材,会主动和古董贩子、收藏家聊天。

这些人有的是潘家园卖古董的,有的是自己搞收藏的,还有故宫专门的研究员。

他会通过知网看完论文后,找到作者联系方式,主动跟人家套近乎,然后虚心请教:‘我有个疑问,能不能告诉我。’

这些业内人士每个人都一肚子故事,马伯庸把听到的内容记下来,经过加工整理,就变成了自己的写作素材。

学会这个方法,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多去和业内专家交流,从他们那里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故事,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真实、生动、有深度。

马伯庸的这5个写作秘诀,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如果你也热爱写作,不妨尝试一下这些方法,说不定也能在写作的道路上取得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