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酒宴(第2页)

凭什么自己的手下这么努力工作,但是却因为他的原因而被贬低。

董仲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答案:“具体是治世还是乱世那就看每个人自己的想法了。”

荀彧行了一个礼说道:“秦王大才,您的胸怀我不及也。”

如果是其他人告诉荀彧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荀彧绝对会嗤之以鼻,这样的诡辩水准太低了,他的眼中庸才想出来的诡辩也比这个好。

但是这样的话语从董仲颖口中说出来就不一样了,这是秦王大度,这是秦王对于自己有信心,功过让别人进行评说。

荀彧又是一个礼施了下去,他又想要说一些试探的话语,但是董仲颖却一反常态的先开口了。

对于董仲颖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自己远远比不上在坐的任何人,那些人可以很隐晦的说出一些事情,在没有说出任何有关话语的时候就能领会到别人的想法。比喻、代指、引喻,这些人如果去未来考语文的阅读理解,肯定是满分选手的有利争夺者。

所以,董仲颖决定抢先开口:“文若,你是为了曹操和袁家投降我而来?”

荀彧摇了摇头道:“并不是,我来是为了北方四州的百姓,为了天下苍生而来。”

听到荀彧的话语,董仲颖笑了,明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非要拉上天下的百姓。

“秦王何故发笑?”看到董仲颖的样子,杨阜作为一个“合格”的捧哏自然问上一句。

董仲颖没有说话,只是一味的微笑。

荀彧换了一种说法继续问道:“秦王您是觉得我的话语之中有问题吗?”

董仲颖看了杨阜一眼,他并不想将原因说出来,毕竟原因有些伤人,他只能换上一个说法:“我觉得曹操的诚意不够。”

荀彧知道,董仲颖必然是不满曹操提出的想要幽州的条件,他继续说道:“过去扶余人朱蒙建立高句丽于沸流水畔之纥升骨城,现在曹公听闻高句丽的伪王山上王迁都丸都山城,接纳了近千名因为战乱而逃到那里的辽东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