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夜踏敌营逃袁术 半数大军折舆国
却说袁术睡到迷蒙之时,忽然被闯进营帐的亲兵惊醒,脑袋发懵的看着在自己面前一脸焦急怒吼的亲兵,直到亲兵重复第三次,才回过神来,听到亲兵那句“敌军袭营!刚刚军中兵卒来报,敌军已经冲进了中军大营,并且还看到了赵云将旗,主公快快起身,暂避锋芒为上!”袁术一脸紧张之色,抓住亲兵问道:“什么?前些时日在舒县单骑阻我大军的赵云赵子龙率兵袭营?!”
说完,袁术一个麻利的翻身下榻,一边向着帐后走去,一边嘴里不停下令道:“快!立即传令军中各部,去给我挡住那赵子龙!快!”说完,袁术从帐后而出,来到自己战马所在的独立马厩,取下马缰,翻身上了战马,头也不回的向着尚未被波及的后军大营而去。
只是还不待袁术抵达后军大营,一朵绿色烟花在夜空中炸开,让袁术不由得的瞳孔一缩,随即不多时便听见一道喊杀声,从后军大营中响起,让袁术慌乱得险些坠马,心知后军肯定也遭到了敌军夜袭,只能调转马头又向着前军大营方向而去。
因为当夜乌云低垂,没有月华星辉,只有大营中被点燃的营帐火光熊熊,因此袁术并不知道赵云只有几百骑兵分两路踏营,还以为赵云是带着舆国城中兵马前来夜袭,所以只顾着逃跑保命,让大军群龙无首,又被赵云威名所慑,只坚持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开始大面积溃逃。
若不是袁术逃往前军,收拢了前军近两万人马,恐怕袁术这一夜之后就只能打道回府了。不过就算如此,等到天明时分,袁术陆陆续续收拢的溃军也只有近两万人,加上前军,总计还剩下三万七千余人。至于后军的辅兵和民夫更是几乎折损殆尽。
不过所幸赵云此番夜袭踏营只有数百人马,杀伤的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因夜袭炸营溃逃了,所以袁术待天亮后退二十里重新扎营之后,后面两天又陆陆续续收拢了万余人溃兵,找回了部分辎重,使麾下人马又有了近五万人,勉强算是还有一战之力。
只是赵云修习过何彧按照记忆中重新整理出来的兵书,再加上独自领兵作战也不是第一次了,怎么可能会凭借一座小小的舆国城与袁术对峙?休整三日后,便仗着骑兵的机动性开始威胁起袁术军的粮道,搞的袁术是狼狈不堪,进退不得,每一次迎接运粮队,都要派出差不多五千人马,前出五六十里地去护卫。
就这般一晃便是十余日过去,袁术大军在舆国城西三十里外扎营驻守,原本是为攻伐广陵而来,如今却被困于此地,让袁术在大营中暴跳如雷,指着下首阎象、田丰便开骂道:“尔等平日里不是自称足智多谋吗?眼下这等困局怎么就没办法了?废物!废物!!!”
被指着鼻子骂的田丰低目垂首,心中则暗自腹诽:呵~,眼下困局只要撤回九江郡即破,可惜你不采纳,非要在此与那赵子龙死磕,那赵子龙麾下可是有五百精锐骑兵,我等又有什么办法?
而手臂缠着细麻布,神色略微憔悴的阎象,则是出列道:“主公!非是我等不尽力,实在是那赵云有骑兵之利,舆国虽然城小,但有护城河之险,再加之西北堂邑城隐隐有断我军后路之势,大军实不应在此停留,应趁着大军尚有一战之力撤回九江郡内方为上策!毕竟敌军兵少,必不敢过于逼迫,还请主公三思!”
阎象冒着袁术大怒的风险,这是第三次进策了,说完之后阎象原本以为袁术会像前两次一样大怒,没想到却没听到袁术的怒骂声,反倒是听袁术充满恨意的声音响起:“难道就真的没办法了吗?本太守实难咽下这马踏大营之仇啊!没想到那赵云只是区区数百骑兵,便将我十万大军营帐冲得四散溃逃,那叛逃的凌操、蒋钦、周泰三人,更是毫发未伤,这让本太守如何甘愿退兵?”
作为大汉顶尖士族出身的袁术,这些年也经历了数次战场,怎么可能是不懂军事的无脑莽夫?不过是被凌操、蒋钦、周泰三人的背叛激怒,被赵云单骑退军所挑衅,更是被前几日数百骑兵夜踏大营,导致大军溃败所恼怒,因此才死犟着想要扳回一局。只是如今形势明朗,时间一长,万一再有援军自徐州而来,恐怕大军就真的难以撤回了。
所以袁术拳头捏了又松,松了又紧,好半响后才彻底放开拳头,长叹一声,无力的跌坐在主位上,然后无力的挥了挥手,下令道:“就依阎主播之言,传令军中收拾行囊,准备撤退吧!”
...【大汉兴平元年九月,汝南太守袁术起十万大军剑指广陵,时镇东将军赵云率兵暂驻广陵,得报后,率麾下五百精骑,广陵郡兵五千,于舆国城下与袁术大战。时有袁术麾下旧部凌操、蒋钦、周泰三将,不满袁术暴虐,私伐州郡,率部三千转投镇东将军麾下,是夜,镇东将军观敌营盘未稳,趁夜袭营,率五百精骑,夜踏敌营,致使袁术十万大军溃败,及至天明袁术收拢溃兵,折损过半。遂退避二十里扎营,对峙十余日,袁术见事不可为,于十月五日,率军撤退,史称“舆国之战”。
自此一战之后,袁术威望大失,麾下将校二十余人转投他处,围困舒县万余大军亦不战而退,舒县之围自解。庐江太守陆康得报后,大笑三声,面北而跪,口呼“老臣陆康,舒县之兵已退,不负先帝之恩!”随后三叩之后气绝!朝廷闻讯,为嘉陆康之忠烈,追赠太尉之职,荫其幼子陆绩为议郎。】
而也是因为这一战,袁术自此衰落,直到其以传国玉玺叛逆称帝,都未能再向外扩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