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你看这些孩子他们没有你富裕但他们有着一颗善良上进的心(第2页)
不久,贪腐官员被绳之以法,百姓赋税得以减轻,江南地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林逸轩和学子们的事迹也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纷纷称赞他们的道德勇气和担当精神。
经此一事,清德书院的名声愈发响亮,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林逸轩依然坚守在书院,用他那高尚的道德育人思想,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多年后,林逸轩已白发苍苍,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每当看到学子们在书院的庭院里读书论道,他的脸上便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道德的火种已在这片土地上广泛传播,未来,必将有更多的贤才俊杰,秉持着高尚的品德,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林逸轩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的离去,让书院师生悲痛万分,但他的道德育人思想,却如璀璨星辰,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真善美,践行道德之道。
德耀青史:张公传
大晋王朝,风云变幻,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市井之间,人心浮躁。在这混沌之世,有一人名曰张怀德,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独特的育人思想,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时代的黑暗角落。
张怀德出身寒门,自幼饱读诗书,深知道德之重要。他虽未能在科举之途上一帆风顺,却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学识,在乡里间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常言:“人之立身,以德为本。德若不立,纵有万贯家财、高官厚禄,亦如无根之木,难成大器。”
张怀德在乡里开设了一座私塾,免费教导乡中子弟。他的私塾与众不同,不仅教授经史子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每日清晨,学生们来到私塾,第一件事便是诵读《论语》《孟子》等经典中的道德篇章。张怀德会逐字逐句地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明白如何将这些道德准则运用到实际中。
有一日,私塾里来了个名叫王小虎的孩子。这孩子生性顽劣,常在乡里惹是生非。张怀德并未因此而拒绝他,反而对他格外关注。课堂上,王小虎总是坐不住,不是摆弄文具,就是与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张怀德并不生气,而是走到他身边,轻声提醒他专注听讲。课后,张怀德把王小虎叫到身边,耐心地询问他为何如此调皮。王小虎低着头,小声说:“我爹娘只顾着干活,没人管我,我觉得无聊。”
张怀德听后,心中一阵酸楚。他轻轻拍了拍王小虎的肩膀,说:“孩子,父母忙碌是为了给你更好的生活。但你也不能因此而荒废了自己。从今天起,老师会多关心你,你也要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从那以后,张怀德经常在课余时间与王小虎谈心,给他讲一些古代贤人的故事,鼓励他向他们学习。渐渐地,王小虎有了变化,上课不再调皮,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然而,张怀德的育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乡里有个富户,名叫赵员外。他的儿子赵大宝也在张怀德的私塾读书。赵大宝仗着家里的财富,常常欺负其他同学。张怀德多次劝导他,可赵大宝却置若罔闻。
一日,赵大宝又因为一件小事与同学发生了争执,还动手打了人。张怀德得知后,非常生气。他把赵大宝叫到办公室,严肃地说:“赵大宝,你家中富有并非你的过错,但你不能因此而骄横跋扈。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若你继续这样下去,将来必会遭人唾弃。”赵大宝却满不在乎地说:“我爹有钱,我怕什么?大不了我给他钱,让他别来上学了。”
张怀德听后,痛心疾首。他知道,仅靠言语已经无法让赵大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决定带着赵大宝去体验生活。他们来到了乡里的一个贫困家庭,这家人的房子破旧不堪,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却依然努力学习。张怀德对赵大宝说:“你看看这些孩子,他们没有你富裕,但他们有着一颗善良、上进的心。你再看看你,拥有这么好的条件,却不知道珍惜,还欺负同学。”
赵大宝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的眼眶渐渐湿润了,低着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欺负同学了,我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从那以后,赵大宝真的变了,他不再骄横,还经常帮助那些贫困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