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九霄环佩琴的麃公 作品

第583章 即便前路艰难我也不会与你们同流合污说罢他便拂袖而去(第2页)

有一次,朝廷计划征发大量民夫修建一座奢华的宫殿。范子瑜认为此举劳民伤财,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于是他上书皇帝,力陈修建宫殿的弊端。他在奏折中写道:“陛下,如今百姓生活尚不富裕,若再征发大量民夫修建宫殿,必将导致民怨沸腾,于国于民皆不利。望陛下三思。”

皇帝看到奏折后,心中十分不悦,认为范子瑜是在故意顶撞自己。他召见范子瑜,欲兴师问罪。范子瑜面无惧色,走进大殿,跪地奏道:“陛下,臣所言皆为肺腑之言。臣深知陛下爱民如子,然修建宫殿之事,实非当前之急。若能将此等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发展农业,则国之幸甚,民之幸甚。”

皇帝听后,沉思片刻,觉得范子瑜所言有理。他转怒为喜,对范子瑜说:“爱卿所言极是,朕一时疏忽,险些酿成大错。从今往后,朕当以爱民为本,不负天下苍生。”范子瑜听后,心中大喜,连忙叩头谢恩。

范子瑜的道德育人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为官之道上,还体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他深知,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比功名利禄更为重要。因此,他对子女要求极为严格,从小就教导他们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他的长子范明,自幼聪明好学,深受范子瑜的喜爱。然而,范明在一次与同伴玩耍时,不小心弄坏了同伴的一件玩具。同伴哭闹不止,要求范明赔偿。范明心中害怕,回到家后并未将此事告诉范子瑜。

范子瑜得知此事后,并没有责骂范明,而是将他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明儿,为人当诚实守信,做错了事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你弄坏了同伴的玩具,就应该赔偿他。若是因为害怕而隐瞒,那就是不诚实的表现,这是万万不可的。”

范明听后,羞愧地低下了头。他按照父亲的话,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个新玩具,送给同伴,并向同伴道歉。同伴看到新玩具,破涕为笑,与范明又和好如初。

在范子瑜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子女们都成长为品德高尚、有才华的人。他们继承了范子瑜的道德育人思想,将这份高尚的品质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岁月如梭,范子瑜渐渐老去。但他一生坚守道德底线,为百姓谋福祉的事迹,却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他的道德育人思想,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高尚的品德。多年后,一位年轻的学子来到范子瑜的故居。他站在那座古老的庭院中,仿佛看到了范子瑜当年为官时的风采。他心中暗暗发誓,要以范子瑜为榜样,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范子瑜的一生,是道德育人的一生,是高尚思想闪耀的一生。他的故事,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成为人们心中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德光映世:林公传

在风云变幻的大宋年间,朝堂之上党争不断,边疆之外战火频仍。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个人如璀璨星辰,以道德为引,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便是林公,名唤林逸。

林逸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受长辈教诲,熟读经史子集,深谙道德礼仪。他身形修长,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眼神中却时常闪烁着坚毅与智慧的光芒。

年少时,林逸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学与高尚的品德。一日,他在城中闲逛,见一老农挑着两筐新鲜的蔬菜,艰难地在人群中穿行。那老农身形佝偻,脚步蹒跚,每走一步都显得极为吃力。林逸心中不忍,快步上前,轻声说道:“老伯,让我帮您挑一段吧。”老农抬起头,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说道:“公子,这可使不得,莫要弄脏了您的衣衫。”林逸微微一笑,说道:“老伯,衣衫脏了可洗,而助人之心若失,则难再寻。”说罢,他便接过扁担,与老农一同前行。一路上,他与老农亲切交谈,询问庄稼的收成、生活的难处,还从怀中掏出一些银钱,塞到老农手中,说道:“老伯,这点心意您收下,买些粮食和衣物。”老农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作揖道谢。

此事传开后,林逸在城中声名远扬,人们都称赞他心地善良、品德高尚。然而,林逸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道德的力量不仅在于个人的善举,更在于能够影响他人,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随着年岁的增长,林逸凭借着卓越的才学和高尚的品德,被举荐入朝为官。初入官场,他便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诱惑。当时,朝中有一股势力,以权谋私,结党营私,妄图掌控朝政。他们见林逸才华出众,又深得皇帝信任,便想拉拢他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