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 作品

第171章 行文习惯(第2页)

于是,宋思铭选择坦白,“领导,我跟您说实话吧,那份青山旅游发展方案实际上是我写的。”

“我早就猜出来了。”

梁秋香说道。

“您是怎么猜出来的?”

宋思铭好奇道。

“你是我的秘书,虽然只当了三五天吧,但给我写的材料也有上万字了,你的行文习惯我能看不出来吗?”

梁秋香解释道。

“一万字的材料,就能看出我的行文习惯?”

宋思铭心中震撼得无以复加。

他之前给曾学岭写了三年材料,曾学岭也没看出个一二三,当然了,拿梁秋香与曾学岭做对比,那是侮辱梁秋香。

曾学岭的本科是函授的,研究生是在职的,而梁秋香十六岁就考上了京大,堪称神童级别。

两者的智商,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说说吧,张孝儒给了你什么好处!”

随后,梁秋香收敛笑容。

“张孝儒没给我任何好处。”

宋思铭正色说道。

“没给你任何好处,你把你的得意之作,署上他的名字?”

梁秋香显然不相信。

宋思铭进一步解释,“这件事说起来比较复杂,起因是,文旅局的副局长黎家祥人品有问题。”

“黎家祥?怎么又扯到黎家祥身上了?”

哪怕梁秋香脑回路再发达,一时间,也很难转过这个弯来。

宋思铭接着说道:“前几天,市电视台的副台长莫小柔要辞职,黎家祥竟然用离职审计为要挟,逼迫莫小柔献身,偏偏江副市长很看重黎家祥,一门心思要提拔黎家祥为市文旅局的局长,可这样的人,一旦到了更重要的领导岗位,肯定会带来很多问题,没办法,我也只能拿出那份旅游发展方案。”

“所以,你的旅游发展方案,只是为了阻止黎家祥升任局长?”

梁秋香问道。

“这只是一方面,我更希望您能亲自分管文旅局。”

宋思铭讲出心声,“固有印象难以改变,只要还是江副市长分管文旅工作,黎家祥肯定还是会被委以重任,万一黎家祥出了问题,整个市政府都会跟着担责。”

“同志们,这些年,我们提了不少规划,但真正落到实处的规划,却是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

常务副市长何志仁紧跟着发言,他先抛出一个问题,而后自问自答道:“就因为从规划到可行性方案这一步,出了问题,我们不缺把握大方向的人,缺的是能把规划细化分解,付诸实践的人。”

何志仁的语言艺术明显要高过程奎。

没说一句江成真那个规划不好,也没说一句宋思铭讲解的方案好,但却处处透着比较。

有程奎和何志仁两个打头阵,其他人也纷纷发表类似的意见。

正如程奎所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单看江成真的规划,好像也像那么回事,可跟宋思铭讲解的方案一比,就显得有些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方案是市长梁秋香拿出来的。

无论好与不好,他们都得说好,而且是特别好。

听着一帮人,滔滔不绝地拍着梁秋香的马屁,江成真脸都绿了,他想反驳可又无从反驳。

一来,他只是一个普通副市长,直接否定市长,那是给自己找麻烦。

二来,他也确实找不出那个发展方案有什么问题。

听完宋思铭的解读,他甚至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暗怪自己,怎么就没再深入的考量一下,把规划之外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拿出来,搞得现在如此被动。

另一边,等所有人都说得差不多了,市长梁秋香做最后的总结,“规划是大方向,方案是小方向,一大一小,缺一不可。我的意见是,规划要用,方案也要用。”

这样的总结,算是给足了江成真面子。

“梁市长,我冒昧地问一句,青山市旅游发展方案,出自何人之手?”

江成真也调整好了心态,询问梁秋香。

以前,他觉得黎家祥是个人才,但事实证明,写出青山市旅游发展方案的那个人才是真人才。

如果能把这个人收入麾下,青山市的旅游业,必将迎来大发展,那样,作为主管领导的他,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也是你的部下,市旅游局局长张孝儒。”

梁秋香瞟了宋思铭一眼,而后回答江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