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王允筹谋 马超分兵(第2页)
信使刚离开,王允一颗心仍旧七上八下,在房内来回踱步,满心都是难以驱散的不安。他深知,此次拥立刘协为帝的计划,关系重大,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仅凭袁绍的支持,实在难以让他彻底安心。
沉思良久,王允牙关一咬,快步走到桌前,提笔蘸墨,又写下了几封密信。给曹操的信里,他言辞恳切,提及汉室如今的困境,将天子对马超的算计和盘托出,着重强调曹操素有匡扶汉室的抱负,希望他能为新帝登基助力,共创太平盛世。
给陶谦的信中,王允则以乡情为切入点,提及彼此同处汉室天下,唇亡齿寒,新帝登基是拨乱反正之举,望陶谦看在大汉江山社稷的份上,给予支持,将来必不会亏待。
至于给刘表的密信,王允尽显尊崇之意,称刘表德高望重,在荆州威望极高,若能得到他的拥护,新帝登基便如同有了稳固靠山,汉室中兴指日可待,恳请刘表为大汉的未来出一份力。
写罢,王允仔细将信封装,分别招来三名极为可靠的信使,再三叮嘱他们务必避开耳目,亲自将信送到曹操、陶谦、刘表手中,不得有丝毫差池。在王允看来,多一份助力便多一分胜算,唯有集齐各方支持,新帝登基的计划才能顺利推进,不至于在事成之后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接下来的日子,长安城中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在不动声色间相互制衡,王允等人焦急地等待着袁绍、曹操、陶谦、刘表的回应;而远在宛城的马超,终于等来了天子班师回朝的旨意。
马超看着手中的诏书,神色平静,只是轻轻摩挲着卷轴,心中却似有波澜翻涌。徐庶站在一旁,神色凝重,欲言又止。他清楚,如今的局面与贾诩当初的定计大相径庭。贾诩本想着让马超在扬州战场遭受挫折,哪怕牺牲些许将士,也要激起马超对朝廷的失望,从而返回西凉,开创一番霸业。可现实却是马超战功赫赫,如今还要班师回朝。徐庶满心无奈,却又深知此时无法将贾诩的谋划和盘托出。
踌躇片刻,徐庶上前一步,双手抱拳,神色关切又言辞恳切地说道:“主公,此次扬州之役,我军虽斩获大捷,扬威四方,可将士们付出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战场上死伤无数,受伤的更是不计其数。且西凉之地长久以来战火纷飞,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如今我们若全体返回长安复命,而后再等待天子的安排,向天子请旨返回西凉去讨伐异族,这一来一回,恐怕要耗费许多时日,如此对西凉战事极为不利啊。”
这一番话,让马超瞬间陷入了沉思。他的思绪飘回到出征扬州之前,那时便听闻西凉战事吃紧,如今过去了这么久,西凉的局势不知恶化成什么样子了。马超眉头紧锁,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你所言极是,西凉那边的情况不容乐观,若真要先回长安再折返西凉,确实会耽搁太多时间。然而,此番大获全胜,若是不班师回朝,直接率兵马返回西凉,恐怕陛下心中定会有所不满,生出诸多猜忌。”
稍作停顿,徐庶继续建言,“主公,如今战事依旧胶着,我们在扬州的将士伤亡如此惨重。依我看,不妨分出一部分兵马,护送伤兵以及阵亡将士的骨灰返回西凉。正好张绣将军也有归乡之意,可让他们一道取道汉中回去。而主公您则率领另一部分兵马回朝复命,如此一来,既能安抚陛下,也可解西凉燃眉之急,还能避免陛下的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