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扶摇九万里 作品

第811章 生为劲敌 殁归沧溟

徐州刺史府的议事厅内,檀木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却暖不透陶应周身的寒意。自吴郡惨败归来,他始终裹着褪色的玄铁甲,破损的护心镜上还残留着暗红锈迹,每当起身,腰间残缺的剑穗便扫过空荡荡的剑鞘——那是被江东将领斩断的耻辱印记。当斥候带来孙策死讯,他猛然掀翻矮几,精美茶盏在青砖上炸成碎片,滚烫的茶水蜿蜒成河,仿佛重映当年战场上的血色。

"父亲!这是天赐良机!"陶应踉跄着扑向舆图,枯瘦的手指死死戳住建业城标记,"儿愿领五万精兵,定要踏平江东!"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眼中重燃疯狂的光火,全然不顾兄长陶商沉如水的脸色。

陶商缓缓起身,玄色锦袍上的金线暗纹随着动作流转,似江上翻涌的暗流。他按住腰间完好无损的长剑,声音冷得像彭城冬天的冰:"二弟忘了吴郡之败?若不是当年及时撤兵,徐州军早成江东亡魂。"他的目光扫过舆图上孙权新布的防线,"这一年多的安宁,是用多少儿郎的命换来的。"

陶应猛然扯下披风,破损的玄铁甲在烛火下泛着暗红锈迹,他指着陶商鼻尖,声音里裹着吴郡战场上的硝烟:“我亲自领兵征战在外,虽遭大败,可何时被江东吓破过胆?!”他胸口剧烈起伏,旧伤处的绷带似要渗出血来,“兄长稳坐徐州城,饮着暖酒、听着捷报,又怎知战场上的尸山血海、箭雨如蝗?!”

他突然抓起案上的青铜酒樽,狠狠砸向墙壁,碎片飞溅间,嘶哑的怒吼震得廊下铜铃乱颤:“如今孙策已死,大好良机摆在眼前,兄长却还在畏惧江东兵锋!何其可笑!何其懦弱!”他踉跄着逼近,眼底血丝密布,“你这缩在龟壳里的懦夫,当真不配姓陶!”

陶商垂眸敛去眼底翻涌的情绪,将被陶应掀翻的舆图重新抚平。陶谦望着次子染血的护腕与长子完好的锦袍,苍老的手掌重重拍在檀木书案上,震得青铜镇纸叮当作响:"放肆!在你兄长面前,岂容你指手画脚?"

陶应猛然转头,父亲鬓角新添的霜白刺得他眼眶发烫。自吴郡兵败归来,他在病榻上咳血半月,却再没等到父亲彻夜守在床前的身影。此刻陶谦望着陶商整理舆图的背影,眼神里分明是藏不住的信任。

"父亲!"陶应梗着脖子向前半步,甲胄碰撞声混着压抑的喘息,"儿在江东九死一生,难道说错一句都不行?"他忽然扯开衣襟,露出结痂的箭伤,"这道疤在我心口发疼,您当真看不见?"

陶谦的指节捏得发白,喉结滚动半晌才挤出话来:"先听你大哥分析。"他别过脸不去看陶应通红的双眼,苍老的声音里裹着不易察觉的疲惫,"行军打仗,岂是凭着一腔血气?"

陶商终于抬起头,指尖抚过舆图上孙权新筑的烽火台标记:"二弟可知,孙权继位后已将江东防线增至三重?程普扼守柴桑,黄盖坐镇豫章,更有周瑜旧部暗伏各处......"他的声音平稳如寒江,"徐州经吴郡一役,府库空虚、兵甲未复,此时贸然出兵,正中孙权下怀。"

陶应的拳头死死攥住腰间残剑,望着父亲微微颔首的动作,突然觉得刺史府的炭火都成了寒冰。原来在父亲眼里,那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大哥,才是执掌徐州的天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