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一夕定策 万民得所(第2页)
张燕起身时虎目含泪,又对着荀彧等人一一行礼,声音洪亮:“久仰荀令君大名,今日见长安在您手中井井有条,方知王佐之才名不虚传!往后张燕唯诸位马首是瞻!”城楼下,军伍与流民的嘈杂声中,这番豪言壮语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寒风卷着细沙掠过,却掩不住这新主从相得的热烈气氛。
荀彧手持令箭,阳光映得他面容愈发冷峻。未待张燕寒暄完毕,他已朗声道:“流民先至城南粥棚领粥,老弱妇孺优先!”话语如重锤敲在众人耳畔,喧闹的队伍瞬间安静下来。
“城西三里处有西凉旧营,”他将令剑指向苍茫暮色,“各营按户籍册列队,由女卫持竹牌引导。每六百人一队,女卫为长,食宿、医馆位置均已标记。”袍袖挥动间,竹简哗啦啦散落在地,密密麻麻的标记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董白麾下女卫应声而出,红缨短刀整齐划一抽出半寸。荀彧扫过流民中骚动的人群,声音陡然加重:“有任何需求,向女卫报备;若有滋事者,军法处置!”说罢转身对马腾拱手,“请寿成公回城歇息,后续事宜文若自会办妥。”
寒风卷起他的素白衣角,却掩不住周身迸发的威严。张燕望着这如臂使指的调度,不禁暗暗咋舌。
李儒望着荀彧有条不紊调度的身影,洒脱地抚掌大笑,侧身对马腾道:“寿成公,荀令君既有这般乾坤手段,咱们在这反倒成了累赘。”他抬手掸落肩头雪沫,目光扫过城门外蜿蜒如长龙的流民队伍,“这长安的残局,交予令君,比十万雄兵更稳妥。”
说罢,他猛然转身,沉声道:“魏延、马云禄听令!荀令君之命,等同凉王军令,若有差池,军法处置!”魏延铁甲相撞,抱拳应诺;马云禄缨枪一立,脆声道:“诺!”
张燕望着荀彧挥斥方遒的模样,见他时而展开舆图指点方位,时而提笔疾书调拨粮草,连最棘手的老弱病残安置都安排得细致入微,不禁暗自心惊。待暮色渐浓,长安城亮起万盏灯火,三十万流民竟真的在女卫引导下各入居所,屋檐下堆着新领的被服,灶台上冒起袅袅炊烟。张燕看着这奇迹般的景象,终于明白李儒那句“交给荀令君”的分量——此人举手投足间,竟真有改天换地的能耐。
暮色如墨浸染长安城墙时,张燕麾下的黑山将领与老谋士悄然围聚在临时营帐。篝火噼啪作响,映得众人脸上忽明忽暗,皆是一副心有余悸又感慨万千的神情。
“我等在黑山漂泊十余年,见过多少流民暴毙荒野。”一名满脸伤疤的将领攥紧酒囊,喉结滚动,“可谁能想到,就这短短一日,三十万人竟都有了活路?”
白发苍苍的老谋士抚须轻叹:“先前还疑虑凉王麾下无人,今日见荀令君调兵遣将、安排食宿,那等手段,当真是......”他喉头哽咽,眼眶泛红,“当真是菩萨心肠,诸葛智谋啊!”
张燕望着远处被灯火勾勒出轮廓的长安城,想起荀彧挥斥方遒的模样,胸腔涌起一股热流:“以前总觉得占山为王便是顶天的日子,今日才知道,跟着这样的主公,辅佐这样的能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功业!”他猛地起身,将酒泼在地上,“从今日起,我张燕这条命,便交给凉王,交给这长安城里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