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扶摇九万里 作品

第928章 操忧嗣继 绍欲称王(第2页)

曹昂挺直脊背,目光坚定地迎上父亲审视的目光,字字铿锵道:“父亲!这天下诸侯争雄,城头大旗换来换去,受苦的终究是百姓!袁绍的赋税压弯了冀州老农的脊梁,马超的铁骑却保住了西凉流民的家园,刘表与孙权往来的船队,装的是百姓血汗换来的粮草!”他大步上前,手指重重按在舆图上,“儿臣无争霸天下之心,但只要手中有一兵一卒,便要让百姓有田可耕、有屋可栖!至于谁坐那九五之尊,只要异族不敢犯我疆土,只要炊烟能升起在每座村落,又有何妨?”少年的声音在营帐中回荡,惊得烛火都微微晃动,曹操望着儿子涨红的脸庞,恍惚间竟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只愿百姓有衣穿,能吃饱饭......"曹操喃喃重复,喉间泛起苦涩。此刻看着儿子被风沙磨糙的面庞,曹操忽然想起自己也曾胸怀"治世能臣"的宏愿,只是在权力与野心的裹挟下,那些纯粹的初心早已蒙尘。

"傻孩子。"曹操伸手抚过曹昂被风吹乱的鬓发,难得的温柔中带着几分叹息,"在这乱世,若无问鼎天下的实力,何来庇佑苍生的资格?袁绍的铁骑会踏碎村落,马超的战旗会遮蔽阳光,刘表的战船会掠夺民脂......你若不握紧手中的剑,如何护得住他们手中的犁?"

曹操喉结动了动,欲言又止。望着曹昂棱角分明的侧脸,恍惚间竟与记忆里那个执剑立誓"愿为汉征西将军"的年轻身影重叠。可如今案头堆积的密函、舆图上猩红的标记,还有帐外虎视眈眈的将校,都在提醒他:这世道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能容赤子之心的天下。

"你终究......"话到嘴边又被咽回,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遇见饿殍遍野的惨状。那时他也攥着拳头发誓,要还天下一个太平。可不知何时那些纯粹的誓言已被权力的洪流冲得支离破碎。

"罢了。"曹操挥了挥手,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疲惫,"你且去歇着。"待曹昂的脚步声渐远,他才缓缓转身,望着儿子离去的方向,烛火在眼角投下深深的阴影。

曹操独坐帐中,烛火将案头的兵书映得忽明忽暗。他反复摩挲着曹昂留下的战报,纸角被指甲掐出深深的褶皱。想起长子昔日在卢植府中求学时,回来嘴里满是“民为邦本”“仁者爱人”的论调,那时只道是少年心性,如今才惊觉,那些字句早已在曹昂心中扎下了根。

“悔不该……”他喃喃自语,声音被帐外呼啸的北风撕碎。遥想当年,为让曹昂习得治国安邦之术,特意将他托付给卢植这样的大儒。那时满心以为,经名师教导,长子必能成为辅佐自己纵横天下的臂膀。却不想,卢植一生刚正不阿,以天下为己任的风骨,竟如春雨润物般浸透了曹昂的性情。

曾几何时,他看着曹昂在校场挥斥方遒,百步穿杨的英姿,满心都是骄傲;见他处理政务时条理分明、宽厚有度,更认定这就是自己最理想的继承人。可如今,曹昂心怀苍生的执念,与自己逐鹿中原的野心,竟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卢子干啊卢子干……”曹操苦笑一声,仰头饮尽案上冷酒,辛辣的滋味灼烧着喉咙,“你倒是将我儿教成了个圣人,可这乱世,圣人……又怎能活得下去?”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在黑暗中溅起几点火星,恰似他此刻破碎又复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