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雁过拔毛(第3页)
别的始皇帝因沉迷求仙而敬畏天神,唯有他把天神当利用工具。真就资本家做派,雁过拔毛,绝不吃一点亏。
要说始皇一开始其实也有点敬畏天道。
毕竟这是天道,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可是谁让他先听到黄泉府君骂天道智障了呢,黄泉府君都敢骂天道,那说明天道也没什么好怕的。
黄泉府君:可是别的始皇帝见到我也很礼遇啊!
不修仙的始皇帝真是可怕。
这件事就是一步错、步步错。
一开始黄泉府君没树立起威信,于是被始皇可劲欺负。
欺负狠了牵扯到了天道,府君就气急之下不慎暴露了天道没大家以为的那么神异。
然后天道就遭了殃,开始跟府君一起遭受始皇帝的欺负。
一环套一环,逻辑缜密。
送走这个大麻烦之后,天道回去找了府君。这样的事情不能再来第二回了,黄泉府君你管好自己的嘴!
不仅是黄泉府君,其他神君也得给它管好嘴。当领导的没了威严,不仅队伍会不好带,还会有各种麻烦找上门,天道算是彻底体会到了这个道理。
只是现在亡羊补牢好像迟了点?
由于天道的自打脸公告,不少认识始皇帝的人都来打探消息。基本都是两个位面的先祖,还有一些关心他的臣子,担忧他被天道给欺负了。
始皇就拉了个群,把今天和天道的交锋简单说了一遍。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知情人,消息怎么可能瞒得住呢?
这件事想必要不了几日就能在地府传遍。
——这下才是真的队伍不好带了。
原本各界的秦人就在打听这个梓桑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钱,相应的消息只会越传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骊山陵里数量激增的拜访者。
早在天道第一次通报时,秦人就沸腾了。
公告说的很清楚,陛下送了另一个陛下回阳世,且造成世界走向的严重变动。还能是什么变动?改写了二世而亡的结局呗!
但当时他们激动归激动,理智还是在的。
公告表示陛下身为分管人却违规,后面又被撤销了分管人权限。不少秦人都担心会不会是陛下借用这个权限,才能成功送人出去的,现在没了权限,去找他也白搭。
而当第二则公告出来后,这个顾虑就没那么重要了。
就冲他能让天道改口,这位陛下便值得一见。说不准他还有其他的法子呢,先见到人再说吧。
始皇帝还没回家,众来客先到了。
来的大部分还是各界始皇帝,还有些是大秦先王。梓桑位面的本地人还是头一次见这么多始皇帝齐聚,很有些瑟瑟发抖。
主人不在也不影响什么。
始皇帝们自己就讨论起来了,而且还有昭襄王等先祖招待。
秦稷知道他们最关心什么,无非是以后还能不能送人去阳世了。这点无须担心,天道要是能封掉政儿的这个本事,也不至于拖到现在酿成“大祸”。
众人这才知道,秦政早在成为分管人之前就干过类似的事情。
一位始皇帝若有所思:
“如今看来,只要不在地府任职,进出就不会受罚。”
秦稷更正:
“不仅不会受罚,还会获得补偿。”
反正他们家政儿是这样的。
秦稷想起刚被送走的那个,又有点心虚。
应该不是只有他家的有补偿吧?
要不问问?
这点心虚根本瞒不过众人,好在始皇帝们都不缺功德,并不在意是否有补偿。
另一位始皇帝颔首:
“如此说来,天道许诺的职位,我等最好还是不要担任为妙。”
罚款扣是扣得起,只是没必要。为了那点微不足道的权利,承担这样的损失,不太划算。
萧何一时想到了自己。
陛下同他说过,有意让他接任分管人的位置。虽不知天道如今还会不会答应转让职位,但他最好还是提前做好接任的准备。
正所谓自己淋过雨之后,就忍不住想去撕别人的伞——
萧何开口表示:
“我们陛下曾考虑过让臣代掌分管人之职,诸位陛下不如考虑一番,挑选忠心臣子接管。毕竟权力再小也是权力,以后不知何时便会用上。”
看如今的情况,只要不闹出太大的影响,罚款也顶多就罚一百万功德。即便闹出了大麻烦,全位面通报批评+一亿罚金,始皇帝们都出得起。
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那么问题来了。
吴起并非故意不合群,他是真好奇,询问了一句:
“你们的位面大都过去许多年了,大秦也已经灭亡多年。哪怕回到阳世,似乎也做不了什么?”
始皇帝们没有回答。
秦稷挑眉一笑,懒散地舒展了一下坐久了有些僵硬的身姿。
他得意地摇头晃脑:
“这你就不懂了,这世道,多的是乱世。”
谁说拯救大秦就必须在秦末时期了?挑个乱世出去称王称霸,也是一条路子。
那些平民乞丐都能趁势崛起,他们为何不可?只要能拯救万民于水火,最后是谁结束乱世的重要吗?
反正万千世界什么发展都出现过,他们这个一点都不稀奇。而且无论中间的王朝如何更迭,到近现代还是会殊途同归,进入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
那么只要结局一致,中间的过程对天道法则而言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众人对视一眼。
他们要的不是皇帝制度永远存在,而是大秦能多延续千百年。听闻有的世界习惯了这个国号,哪怕进入现代依然叫着大秦共和国呢。
这样,也就足够了。
这时有个投奔了某个始皇帝、还有幸被一起带来旁听的宋人忍不住了。
他说道:
“非得是乱世吗?末将觉得大宋也可以列为目标。”
虽然他是宋人,但他是武将。而且是忠君爱国思想没深入骨髓的倒霉武将,已经受够了大宋那群软骨头皇帝了。
他非常真诚地建议各位陛下,遇到大宋不要手下留情。要是非得等大宋亡国才动手的话,不知多少百姓要遭殃。
至少,在宋徽宗那会儿就可以动手了。
在场的王安石:?
王安石觉得自己身为宋人,好像不太方便坐着看戏。但他又实在说不出大宋好在哪里,只能绞尽脑汁。
最后王安石决定祸水东引:
“臣以为还是晋朝更可恶一些。”
众人:……
这头骊山陵在讨论要如何利用秦政的能力起事,那头秦政本人还在耐心等待。
等了一会儿始终没等到公子墓动工,他稍稍安心。心想扶苏或许是被救下不准就赶上了呢。
始皇回了一趟秦皇的地宫,确定扶苏也没被秦皇做主送来地宫,彻底放下心来。
他找到此界的先王加了个联系方式,同对方说若是秦皇回归,记得叫对方和他说一说阳世的发展。
顺便,帮人去阳世的报酬还没给。
面对始皇理直气壮的要债,孝公:……
孝公默默掏兜:
“寡人来替政儿付钱吧。”
始皇没意见,谁付都一样。
事情解决了,始皇又失去了分管人的权限,无法及时查看有没有哪个新的位面来到了始皇驾崩的时期。
所以始皇没办法继续去外面乐于助人。
现在摆在他眼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家,二是出去看看。
其实他完全可以也跟出去,亲眼看看秦皇将事情处理得如何。反正账也要到了,就当是去看热闹的,还能顺便关心一下那边的大秦。
始皇想了想如今应该乱糟糟一片的骊山陵地宫,下定了决心。
还是出去看看吧。
家里那群人,交给先祖们招待就行。
临走前,始皇还不忘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给黑龙也发一份。
他在地府耽搁了大半日,阳世应该过去好几天了。阿苏一直没有父亲的消息,难免会有些担忧。
顺着此界的骊山陵甬道来到出口处,一回生二回熟,始皇轻轻松松就进入了这个位面的阳世。
阳世的骊山陵里一切如常。
秦皇刚开始出去的时候应该没有显形,因此不曾惊扰众人。始皇也无意显形,闲庭信步地走向咸阳。
虽说秦皇肯定已经抵达肤施去阻拦扶苏自刎了,但扶苏作为活人想及时赶回咸阳继位,也不是几日功夫就能搞定的。
扶苏又不会飞。
始皇主要是想去看看李斯赵高等人现如今在做什么,另外也想看看他们发现扶苏没死成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咸阳宫中。
胡亥激动又紧张地摸着身上玄袍的精美刺绣,这是皇帝才能穿的制式。他以前也只敢梦里想一想,没料到当真有穿上的一天。
“老师,我……不,是朕,朕穿着这袍子,看起来可有父亲一半的威严?”
赵高满意地笑了笑:
“自然是有的,陛下可是诸公子中最像先帝的那位。”
始皇刚进殿就听见这句:?
胡扯,最像他的分明是他家爱子阿苏。
这样的瞎话,一个敢说,一个敢信。胡亥当真欣喜起来,对着铜镜照来照去。
这几日他都感觉自己像在梦里。
之前车队疾驰赶回咸阳给父亲下葬,路上他不好徒生事端。所以虽然顶着“太子”的名头,其实依然没什么实感。
直到如今始皇帝已经下葬,正式宣布将要由他继位了,胡亥才一点点改变了心态。
明日就是他的登基大典,等到那时,一切尘埃落定,谁也抢不走他的皇位。
胡亥嘴角忍不住上扬。
赵高试探着问道:
“陛下可要去批阅奏疏?”
胡亥的笑容一顿:
“朕不会那个,非要朕自己批吗?”
赵高放心了:
“当然不必,朝中那么多公卿大臣,谁不能替陛下批复?陛下若是不耐烦这些琐事,就尽数交托出去,只管享乐即可。”
此话正合胡亥的心意,但他还是有点忧虑。便提起父亲在时总是夙兴夜寐,他身为人子什么都不干仿佛不好。
赵高直接就说:
“陛下可要想清楚了,先帝正是因为太过操劳才会早早离世,您——”
胡亥闻言大惊失色:
“那还是算了!”
他年华正好,可以再活几十年呢。他可不要像父亲一样把自己折腾得一身衰病,到死也没享受过什么。
始皇听笑了。
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胡亥这蠢货莫非以为当帝王真就可以什么正事都不干吗?臣子确实能干,可那些能干的臣子也能随随便便就架空皇帝。
继而又有些悲凉。
多少个大秦就是被这样的孽障祸害了!
若这是他的独子他也就认了,偏偏上有贤明的扶苏,下有将闾等同样聪慧的诸子。独独让这么个最差劲的东西得了皇位,李斯和赵高的眼光可真是“独到”。
始皇冷眼看着赵高,听他提议为胡亥广纳美妾,又提议可以再多挑些乐人优伶入宫表演,替胡亥解闷。
他倒要看看,这两人还能做出什么来。
胡亥听着提议十分心动,嘴上却要说:
“父亲才驾崩,朕不好过于奢靡,要为父亲守孝的。”
赵高极力劝说他:
“守孝乃儒家的提议,我大秦以法度治国,何须遵循什么儒生之言?”
胡亥荒唐点才好,越荒唐对他越有利。
赵高扶持胡亥可不单单是为了揽权,历史上他见局势不好立刻干掉了胡亥,而后就想自己当皇帝。群臣不肯支持他,没办法他才立了子婴。
结果他不许子婴称帝,只以秦王相称。打的就是要找个机会把子婴也撤掉,自己取而代之的主意。
这样的操作赵高自己没成功,但不代表不可行。后来的王莽就是靠废立皇帝和外交儒生篡汉的,不仅大权在握还靠着好名声得到了所有儒家弟子的支持。
很难说王莽是不是吸取了赵高的教训,没有光顾着揽权,记得好好经营自己的声望了。
——田氏代齐同样也是臣子干得太好,在所有人的呼声中取代了原本的君王。
总之,赵高如今还不能称帝,所以只能努力纵容胡亥当个废物。
他准备借着胡亥的皇帝名头排除异己,把朝中不顺从他的臣子都杀光。这些人绝对会成为阻碍他登基的主力,只有他们死了自己才能得偿所愿。
赵高在心里制定了一系列计划。
他在哄得胡亥开开心心去找侍女戏耍之后,就转身离开了这里。走到胡亥特意赏赐给他的殿宇之中,他的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正在等他。
见到他来了,两人压抑着激动迎上前来。
赵高摆了摆手,让侍者都出去。待到殿内无人之后,他压低声音和二人说了自己的全盘计划。
“我要当皇帝!”
赵高需要他们两人的帮助,所以计划必须要和盘托出。他还是太势单力薄了,李斯并不是完全与他一条心的。
二人一惊,没想到赵高的野望这么大。
赵高却老神在在:
“我已经有了章程,你们听我说就是。”
始皇也跟了过来,还好整以暇地打开了随身光屏的记事本功能,准备做个笔记。
赵高的完整计划是这样的:
首先,始皇帝的血脉不能留。但凡有一个活着,朝臣就会支持对方继位,不会给旁的人机会。
所以赵高决定在胡亥面前反复强调他那些兄弟对他是个多么大的威胁,必须全部铲除。反正下令动手的是胡亥,始皇帝的子嗣自相残杀,与他赵高可没什么干系。
现在胡亥还不敢有大动作,不过这只是暂时的。等胡亥听说他那贤明的大兄没了,又见自己皇位坐得稳,肯定会飘起来的。
等胡亥杀光了兄弟和他们的子孙,赵高就可以对朝臣动手了。
始皇:原来朕的儿女是这么没的!
始皇扫了一眼蒙毅通过光屏发给他的后续内容。
之前他只问到扶苏自刎就没再问,这后头的发展他是不清楚的。不过他靠猜也能猜得到会发生什么,蒙毅发过来的内容和他的猜测大差不离,只是细节略有不同。
始皇这才看到胡亥具体是怎么对待至亲手足的。
胡亥可真是有够配合的,别人放钩他就咬。咬钩不说,赵高只让他杀掉兄弟,他倒好,学会了举一反三,连着姐妹一起杀。
始皇狠狠记了一笔。
又听赵高接着说:
“朝中定有很多人不服我,没关系,我们可以一个个杀过去。先杀与我有仇的蒙氏兄弟,再杀其他人。”
“李斯也不能放过,他握有我矫诏的把柄,留不得。且他手中权力极大,对我是一个威胁。”
赵成和阎乐皆是点头。
始皇并不意外,李斯与虎谋皮之后,就注定了会是这个结局。
一看蒙毅发来的内容,果然,李斯后来被赵高陷害下狱,夷了三族。
赵高还在分析:
“地方太守也很危险,他们忠于始皇帝,或许会起兵造反。不如这样,我回头劝说胡亥学习始皇帝巡游天下,到时候就能忽悠他把‘对他不敬’的太守都杀了。”
始皇正翻着资料呢,听到这句之后有些难以置信。
什么东西?他要杀谁?!
杀中央的朝臣,虽然也很严重,但及时找自己人顶上,还是能勉强运转下去的。
可把地方郡守给杀了,那可不是一个概念。有郡守在,残存的六国余孽才会心生忌惮,不敢轻易造反。
赵高把人弄死,能找得到能文能武的人顶替吗?若是换一群无能之辈上去,遇到造反的贼兵怕是连领兵镇压都做不到。
始皇正好翻到了下面说这个的。
胡亥上位第一年就去巡游了,一路招摇过市去了很多地方,杀了个人头滚滚。
然后他继位的第一年秋天,在他回到咸阳之后,反贼果然立刻冒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掀开了反秦序幕。
始皇深吸一口气。
他前世活了四十九年、今生从重生开始又活了五十一年,加在一起正好百岁。这么多年的养气功夫,都险些在此破功。
上一回让他震怒的,还是前世太子受六国余孽下毒暗害,生命垂危。
不知死活的赵高仍旧在安排后续:
“待到朝臣杀得差不多了,我预备设计试探一下臣子,看看朝中是否还有人对我暗藏不满。”
“不如这样,届时就选一只鹿明他是真的傻。”
“还能看看臣子们的反应,看他们是附和我还是反驳我,又或者是保持沉默。我的朝堂只需要归顺我的聪明人,哪怕不附和,选择缄口不言也可,毕竟我一向大度。”
始皇还想听听若是各地出现反叛,他待如何解决呢,但看样子赵高完全没想起来还会有反贼作乱这一茬。
该不会是跟着始皇帝久了,就以为六国余孽当真已经认命,再不敢闹事了吧?
也不该啊。
始皇往前翻了翻,蒙毅发来的资料里分明写了始皇帝驾崩之前还有人散播“始皇死而地分”的谣言呢。
听着赵高这只有小聪明的计谋,始皇伸手按住了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大秦落在这样的人手里,焉能不亡?
明日胡亥登基是吧?
好,他等着。
秦皇明日不一定赶得回来,但他可以借机现身。
李斯给胡亥伪造了遗诏,如今胡亥是以太子之身继位的。若是没有始皇帝亲自出面,光是扶苏平安归来,朝中还有的闹腾。
哪怕始皇帝是亲自带着扶苏出面的,可只要他们来的时候胡亥已经走完了的继位流程,就会多出许多麻烦来。
——史书上只怕永远都会留有“秦二世胡亥”这样的的记录,凭什么委屈他爱子当秦三世?
这样的麻烦当然是能省则省。
始皇决定直接在胡亥的继位典礼上显灵,亲自告知群臣此子不配为君,乃是矫诏继位。
吓不死他们。
始皇不愿再听这三人那既拙劣又恶毒的商议,听多了污染脑子。
始皇寻了一处清净地,将剩下的资料看完。而后又扫了一眼和黑龙的聊天框,对方没有回复。
不知龙君又玩什么去了,估计没看见他发的消息。
始皇并未放在心上。
他打开了一个新的空白备忘录,开始往里面填写东西。
他不清楚秦皇预备在阳世待多久,不过左右也是闲着,不如写点治国之道。回头见到了此界的扶苏,还能转交给他。
百岁的始皇帝,总比其他始皇帝更有经验。且他执政后期也在施行仁政,正适合扶苏学习。
次日。
登基大典如期举行,百官列席,目视着公子胡亥像模像样地念祭词,祭祀天地和先祖。
一般来说,这样的祭词是要背诵下来,以示郑重的。但在胡亥心里显然没有背词这个概念,一直拿着文稿照着念。
幸亏他念的还算流畅,看得出来提前顺过词,否则就太敷衍了。
蒙毅站在队列中,狐疑地打量着胡亥、赵高和李斯。
他总觉得不太对劲,可——咸阳城中已经流传起大公子被陛下赐死的消息了。
若公子果真已经遇害,而他又拿不出三人伪造诏书的证据,即便提出质疑也没有任何用处甚至可能逼得三人狗急跳墙,对其余公子下手。
毕竟只要竞争对手全部死绝,那么诏书是真是假都无所谓了。哪怕是假的,群臣莫非还能找到其他能继位的公子吗?
蒙毅能做的只有暗中调查,试图抓住三人的把柄,可惜至今没有头绪。
他皱了皱眉,压下了心中的烦躁。
蒙毅并不知道,赵高根本没打算给他机会蛰伏。当初的矫诏可是直接让蒙恬和大公子一起自刎的,等蒙恬身死的消息传来,他与蒙毅就是不死不休了。
因而赵高预备着这几天就找个借口将蒙毅下狱,最好送他们兄弟俩一起上路。
胡亥好不容易念完了祭祀天地的祝词,换了一卷竹简,开始念祭祀先祖的。
刚念到一半,忽然祭台上金光乍现。
始皇故意卡在这个点现身,搭配当前的祭祖流程,就仿佛是胡亥这不忠不孝之辈还敢舔着脸提先祖和父亲,直接把他亲爹气到显灵了一般。
功德之力凝在身上的薄膜本身是金色的,之前始皇经常为了不闪着别人的眼睛,特意把金光遮蔽掉。
今日他没有如此,反而故意放出金光。在一瞬间的耀目之后,维持在泛着淡金光芒的状态下。
偏巧当前是个阴天,天色灰蒙蒙的。
用术法显形的魂体乍一看和实体没什么区别,并没有半透明的质感。而他周身还在散发光芒,一看就很不凡。
说来也怪,始皇显形之后,乌云就慢慢散开了。阳光照射下来,倒是衬得他身上的金光不再突兀。
有老臣激动得差点晕厥过去:
“陛下!是陛下啊!陛下他成仙了!”
始皇:……
始皇欲言又止,心想算了,这个时候也不方便解释什么,就让他们误会着吧。
介于原主有过修仙和派人出海寻仙药的黑历史,也难怪臣子看到这一幕会想歪。
虽然不清楚为何陛下分明没寻到仙药,最后还是成功升仙。但这也不重要,他们陛下气运加身,就是这么厉害!
群臣反应过来之后,全都沸腾了。所有人立刻跪地,山呼万岁。
这还是他们头一次真正见识到“仙人”,也不知道陛下以后会不会带他们一起去仙界。
那可是仙界!
他们身为大一统功臣,也不指望自己能成仙了,只要能跟去给陛下当个无足轻重的随从即可。
群臣的目光狂热极了。
但人群中,却有三个人猛然变了脸色。
胡亥吓得手里的竹简“啪嗒”一声掉落在地,整个人抖若筛糠。他知道自己完了,没想到人死后居然还能显灵。
赵高比他略好一些,脸上浮现一丝惊慌后,迅速跪下伏地。
没关系的,他心想,陛下刚刚才回到人世,定然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他可以抓住机会先声夺人,把罪名都推给胡亥李斯,尽量撇清自己。
李斯却知道现在做什么都没用了。
垂死挣扎不过是自欺欺人,还是老老实实请罪比较好,至少能留个全尸。如此大罪只怕会牵连亲族,他当初实在是猪油蒙了心。
念及此,李斯不由心如死灰。
三人的动静不算大,在始皇帝显灵的冲击下根本无法引人瞩目。周围多的是摔了这个砸了那个的,还有人惊得尖叫出声呢。
但始皇的目光却直直射向那三人。
他先看向胡亥:
“朕何时立你为太子的?”
胡亥吓得话都说不出来,只能一味地摇头,惊恐地看着父亲。
他的眼里透露出哀求,仿佛在说此事与他无关。当初赵高劝他继位的时候他可是拒绝过的,并非他主动觊觎皇位。
始皇没理他,又把视线挪到赵高身上。
赵高本想说点脱罪之词,但试探着抬眼偷觑陛下之后,当即就被他神情中的愠怒吓得不敢开口了。
接着赵高就开始疯狂磕头请罪,一下比一下用力。这个时候只有对自己狠才有机会活下去,很快额头就伤痕累累、血肉模糊。
然而始皇一点都不心软。
此人不过是头上受了点小伤,如何比得上他爱子自刎的伤痛?
始皇懒得和赵高废话,直接看向最后一人。
李斯五体投地,安安分分地跪在那里:
“臣篡改遗诏、玩弄权术、残害大公子与忠良,臣认罪。”
始皇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正准备开口说什么,忽然发现不对。
一抬眼,半空中又突然显形了一个始皇帝。应当是这个位面的秦皇,临时听闻了登基大典的消息,匆匆赶来阻止的。
结果显形之前没注意到场中的异常,还以为百官在跪拜的玄袍青年是胡亥呢。现在两人对视,气氛一时间尬住了。
群臣也发现了不对。
怎么高台上有位陛下、半空中还有位陛下?为何会出现两位始皇帝陛下?
始皇:……
秦皇:……
作者有话要说
没提前商量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