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一场合纵闹剧(第3页)
因他在兰陵定居,李斯等人才能精准地寻到他,跑去拜师学习。
始皇觉得儿子在异想天开:
“荀卿恐怕无论如何都不会来秦。”
别忘了长平之战秦国坑杀了多少赵国儿郎,荀卿毕竟是赵人,肯定会对秦国有点意见的。
毕竟荀卿虽然夸过大秦法治,却也批判过秦君不重视仁德君子。
扶苏也就是随口一说:
“反正学宫若能建起来,有的是贤才会来投奔。荀卿不来就算了,左右李斯迟早会来的。”
小狗摇了摇尾巴,等着主人松开绳子放它出去撒欢。但扶苏没松,还故意把它抱起来,不让它脚落地。
小狗四条腿快要划拉出残影了,可怜巴巴地嘤嘤嘤。
扶苏把它捧到阿父面前,说了句真好玩。
始皇无奈地摸了摸狗脑袋:
“你小心逼急了它咬你。”
扶苏说没事,就这小奶狗,咬人都咬不破皮的。
但还是把小狗放下来了,准备解了绳子让它跑一会儿。结果小家伙太心急,呲溜一下蹿了出去,把绳子也带跑了。
始皇方才恰好踩中了拖在地上的绳子一头,被这么一带险些摔倒。扶苏稳稳把小阿父扶住,笑了好半天。
始皇:朕记住你了。
乐极生悲就是这样的,扶苏这会儿倒是笑得开心,第二天起床发现阿父陷入熟睡叫不醒,吓得魂都要飞了。
他匆匆抱着小孩就要赶去宫中寻医者,等不及喊太医出宫诊治。
结果刚走出门就被侍者拦住,说门外有个自称“秦正”的宗室子弟要见太子。
扶苏当了太子也没住进宫里去,他嫌宫中住着不方便,依然在吕不韦献上的宅邸中居住。平时也常有人前来拜访,但还真没和哪个名字跟他阿父这么像的宗室有过来往。
扶苏心里一突:
“那人是宗室里哪一支的?”
侍者说不知:
“他只道报上名号以后,太子自然会清楚他的身份。”
扶苏:完了,这不会是我阿父吧?
扶苏抱着孩子亲自赶去门口相见,如果不是的话,这样也不耽误他等下带小孩进宫治病。
可惜怕什么来什么。
青年模样的始皇被侍者引着前往待客之处,正好偶遇赶来的儿子。他挑眉看向自家太子,眼里写满了“朕就是来收拾你的”这几个字。
扶苏:……
扶苏假装没看出来,还要继续往外走:
“我先带孩子去看看太医,其他的回头再聊。”
始皇一把按住他的肩膀:
“你跟朕过来,休想趁机逃走。”
扶苏:呜呜呜。
扶苏蔫头蔫脑地被阿父拎进屋去,遣退了下人,屋内只剩他们父子和一个沉睡的小公子。
扶苏试图转移话题:
“他怎么一睡不醒了?是因为阿父从躯体里出来了吗?接下来该怎么办,莫非会一直睡下去?”
始皇示意儿子把孩子给他。
扶苏不情不愿地松手:
“阿父你小心点。”
始皇熟练地调整了一下姿势:
“你小时候朕日日抱你,朕比你会带孩子,用不着你担心。”
扶苏乖乖闭嘴了。
始皇让小公子睡在自己怀里:
“困于幼童身体太不方便了,朕便寻了法子出来。这几个月来公子政的魂魄一直都在体内沉睡,睡久了才会一时无法苏醒。”
之前因为始皇魂魄主导身体,压制住了原本的身体主人。现在始皇离开他的躯体,要不了多久他就能醒来了。
所以不需要去看太医,真有什么问题也只有功德商城能够解决。
扶苏又问阿父是怎么出来的。
始皇瞥他:
“被你气出来的。”
扶苏再次闭嘴。
他这些天是嚣张了一点,早知道这样会把阿父炸出来,他就收敛些了。
唉,现在没了小阿父可以玩,还要被大阿父揪着算账,好惨哦。
也不对,小公子苏醒之后,他还是可以逗小公子玩的。到时候避着点阿父,就不会被阿父收拾了。
扶苏打着坏主意,脸上是一派乖巧。
可惜当爹的太了解儿子了,一眼看出来臭小子根本就不安分。
始皇伸手敲了儿子额头一下:
“当着朕的面,还敢在那里打算盘?”
扶苏挪到父亲身边,拉着他的袖子撒娇:
“阿父生我的气了吗?”
始皇:又来这招?
始皇捏住他的脸:
“你说呢?”
扶苏便说:
“阿父肯定没有生气,阿父最大度了,舍不得同我生气的。”
始皇冷笑一声:
“你就是仗着这一点,天天在那里以下犯上。”
扶苏闻言便想耍赖变成小孩逃避责罚,结果发现有活人的身体限制,压根变不了。
他只好厚着脸皮继续撒娇:
“阿父,我错了。你打我吧,我肯定不躲开。”
说着就起身要去寻个鞭子之类的东西。
始皇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做戏,等着看他能拿出个什么来。
扶苏本来还等着阿父拦他呢,结果阿父坏心眼地故意不阻拦,想看他骑虎难下。
事情都到了这个份上,扶苏肯定不能退缩。他干脆直接从商城买了个带倒刺的金属鞭子,双手捧给阿父。
好的,现在难题给到始皇这里。
始皇:……你还真敢弄一个出来啊!
甚至故意买的是金属制品,其上的倒刺锋利异常。但凡是个亲爹,都不可能当真拿着它对儿子下手。
始皇把鞭子丢开:
“你真是想气死朕。”
每天那点小心思都拿来对付亲爹了。
扶苏乖巧地坐了回去:
“我就知道阿父心疼我的。”
始皇:还敢说?
始皇作势要把鞭子重新捡起来。
扶苏连忙阻拦。
见阻拦不住,扶苏就开始唉声叹气地感慨父亲定然是有了新欢,已经不疼他了。
始皇忽略了某人的作妖,反手将这东西退还给了商城。
功德商城还算有良心,刚购买的东西没使用的话,五分钟内可以无条件退货退款。
始皇警告儿子:
“不许再买这么危险的东西,你是不是又忘了以前你拿着剑往旁边一丢就忘了,差点把自己划一道口子?”
扶苏:这都多少年前的黑历史了,阿父怎么还记得呢?
扶苏强行为自己挽尊:
“那时候我年轻不懂事。”
始皇淡定地接口:
“当了二十年皇帝之后重生,然后还年轻不懂事?”
扶苏:……
扶苏只好再次更换话题:
“阿父从哪里弄来的新身体?”
儿子非要转移话题,始皇也没坚持,他说起昨晚发生的事。
始皇当了几个月小孩子,实在是有些受不了。倒不光是因为扶苏总没大没小地“玩弄”父亲,还因为小孩子什么都做不了,实在耽误事。
而且始皇觉得,这次的任务很不合理。
如果是公子政许愿想要个合格的父亲,那不应该是让公子政来和扶苏这个假父亲相处吗?让他这个不需要父爱的大人来,有点本末倒置了。
始皇便以此为借口,向任务系统的客服提出了抗议。
最后客服程序检测之后,认为始皇说的有道理。于是重新给始皇补了个身份,成为秦国的宗室子弟,身体就还给公子政了。
扶苏听完的第一反应是:
“那阿父没办法再次当秦王了。”
扶苏本来还想着早点退位,让阿父提前继任秦王之位呢。这样阿父想做什么都能直接拿主意了,不用在臣子面前再走个询问王上的流程。
始皇却摇了摇头:
“你忘了?任务描述是公子政加冠继位之后结束。”
扶苏要是提前退位,任务就结束了。到时候他俩会直接回到地府,丢下个烂摊子给公子政本人处理。
扶苏回忆了一下,好像是这样的:
“也对,那我只能先把该做的做完,等公子政能独当一面,再退位了。”
既然阿父注定无法用公子政的身份当上秦王,那他重新换个成年人的身躯也没什么要紧的了。
不过扶苏再迟也不能拖到加冠,任务的最后时限是加冠那年。
这个家不能没有阿父,毕竟扶苏丢三落四的,还总是忘这忘那。虽然他就是仗着阿父会提醒他,才放任自己万事不走心的。
扶苏正要和阿父商量接下来的计划,既然阿父有了成年身体,那他们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突然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扶苏低头一看,阿父怀里的小公子不知什么时候醒了,正安静地盯着他看。
扶苏伸手戳戳他的脸颊:
“看我做什么?”
始皇也低头:
“他什么时候醒的?”
扶苏摇头说不知道,刚刚突然就发现他已经醒了。
公子政主动回答:
“在你们拿鞭子的时候。”
说着伸出手,握住了扶苏戳他脸的手指,不让扶苏乱动。
扶苏也不收回去,还问他呢:
“任务是你发布的,你应该清楚不少事情吧?”
也不知道两岁多的阿父懂多少事。
公子政看看扶苏,又看看始皇,出人意料地给出了答复:
“我之前虽然在沉睡,但发生了什么我其实都知道。”
他说他知道始皇是另一个已经长大了的他,也知道扶苏是他未来的长子,甚至知道始皇和扶苏坑死了父亲、相邦和大王。
扶苏给阿父使眼色:
‘原来阿父小小年纪就不好糊弄了。’
始皇没搭理他,把公子政扶起来:
“阿苏是你的晚辈,恐怕难以满足你想要一个合格父亲的愿望了。”
公子政想了一会儿:
“不要紧,我也可以接受倒过来,我来当合格的父亲。”
说着双眼亮晶晶地看向扶苏,一副迫不及待想体验一把当爹是个什么感觉的模样。
扶苏:……
扶苏当然是满足父亲的愿望:
“好,可以,都行,阿父高兴就好。”
说完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父亲”,还像模像样地给小公子行礼。
公子政的眼睛更亮了:
“你叫阿苏对吧?等我以后长大了,我来保护你。”
始皇:……
好不容易赶走一个和他抢儿子的昭襄王,这又来一个和他抢儿子的公子政。
始皇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任务要求是给你当父亲,不是让你当父亲。扶苏是晚辈,不好扮演父亲角色,无妨,还有朕在。”
他不介意给另一个自己当爹。
公子政倒是好脾气地点了点头:
“也行,那你给我当父亲,我给阿苏当父亲,我觉得很好。”
始皇:不,朕觉得不好。
这样他和阿苏就差辈了,他成阿苏的祖父了。
三个人这一团乱麻的关系,放外面能把人绕晕。为了不露馅,公子政还是得称呼扶苏为父亲,称呼始皇为仲父。
仲父有两个含义,一是父亲之下排行最大的弟弟,二是君王对重臣的尊称。比如齐桓公就是这么称呼管仲的,始皇年少时也是这么称呼吕不韦的。
不过吕不韦显然不如管仲那么配。
扶苏单手支颐,另一只手提笔在竹简上书写文字,这是给公子政的习字册。
他边写边说:
“这下子我和阿父同辈分了,还比阿父排行高。”
始皇还没说什么呢,公子政先反驳了:
“这里的仲父只取管仲那个意思。”
用作尊称的时候,仲父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非要算起来,齐桓公当年喊仲父的时候可能比他喊自家父亲还更尊敬些。
扶苏也就是和阿父开个玩笑。
可惜小阿父好像不懂什么是开玩笑,认认真真反驳了一通,直接把扶苏的话堵回去了。
扶苏难得被人噎得说不出话来。
始皇心情愉悦地看戏:
“总算有个人能治治你了。”
扶苏轻哼一声,把写好的一卷竹简放到公子政跟前:
“公子来学写字了,先把秦篆学会,再学隶书。”
搞不定小孩子的时候,就给他加作业。
然而扶苏忘了,他阿父可不像他一样是个懒骨头。公子政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并不觉得学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痛苦的。
他接过竹简看了两眼,夸道:
“阿苏,你的字真好看。”
扶苏:。
扶苏提醒他:
“这是我仿照父亲的字迹写的,不是我自己的字迹。”
所以你不要自己夸自己了。
始皇在旁边欣然接受了夸奖:
“朕也觉得朕的字很好看。”
很好,自信的儿子显然也有一个同样很自信的亲爹。
公子政拿起小毛笔:
“原来这是我的字迹,那我可以直接照着学了。”
有了教小孩的任务之后,时间就过得很快了。
一眨眼韩王已经拉起了合纵的队伍,周赧王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然后,韩国觉得不行,自己拉起来的队伍有点弱,一看就打不过秦国。
韩王本来的想法是,魏国也被秦国打了,所以肯定要把魏国拉上一起讨回公道。赵国和秦国打了这么久,赵国必然也想报仇雪恨。
这一下子就有两国的盟友了。
之后再尝试一下,看看楚燕齐肯不肯参加。就算不肯也没事,三晋联合起来,不至于打不过一个秦国。
结果魏王说不想开战。
魏王认为之前秦国攻打魏国,是因为信陵君跑去乱插手秦赵的事情。他们魏国本身秦国没有太大的仇恨,没必要频繁打仗。
他们魏国也是要休养生息的,况且秦国不好对付。白起还活着呢,不宜擅动。
魏王:谢邀,不是很想步赵国的后尘。
接着赵王那边也说不想开战。
赵王说他们跟秦国打了好几年了,赵国境内急需休整。再打下去,赵国怕是要撑不住,还是趁着秦国不搞事情赶紧喘口气吧。
剩下的楚燕齐里头,齐国因远交近攻与秦国交好,没必要蹚这趟浑水。燕国的燕王忙着修长城,腾不出手来。
楚考烈王原本还有点心动,结果仔细一打听——哈?就寡人和韩王发兵?开什么玩笑呢?韩国军队又不能打,到时候不都是我楚国在出力?
楚王怀疑韩王在空手套白狼。
是不是韩王想报复秦国,但他自己不想打也打不过。所以用合纵的说法忽悠别人加入,实际上等着别人和秦国死磕,自己不打算出力?
楚王心里把占便宜没够的韩王骂了一通,退出了本次合纵。
周赧王原本听着韩王画大饼,说他约了赵国和魏国,还说动了楚国加入,非常之心动。
于是在韩王做出了尊重周天子的恭敬姿态,请周赧王以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联合伐秦的时候,周赧王高高兴兴地同意了。
但是周赧王自己势单力薄,连武器粮草都凑不出的“四国合纵打击秦国气焰”,周赧王一咬牙,找洛阳的富户们借了钱财置办军备。
周赧王许诺道:
“待事成,便将从秦国抢来的战利品作为借债的偿还。”
结果到了商议好攻秦的正日子……
周赧王左看看右看看,没看到四国里任何一国派兵前来。
周赧王:?
周赧王忍不住询问西周公:
“莫非是吾记错了日子?还是吾记错了集合的地点?”
别人都没来,就他傻了吧唧地任命西周公做了大将,正儿八经准备打仗。
西周公也很懵:
“这……不如派人去询问韩王?”
韩王也没来。
韩王发现赵魏都不参加,楚国也说不参加之后,就蔫了。光他一国顶什么用?加上周天子也不够秦国打的。
所以韩王干脆假装没有合纵这回事,至于周天子怎么收场,他不管的。
天子的使者前来新郑质问情况,韩王就称病不见。反正周天子那巴掌大点地方,比韩国还小得多,军队战斗力更是不堪一击,得罪了周天子他一点都不怕。
周赧王:可恶!吾被骗了!
周赧王得到消息之后,只能灰溜溜地带兵回到西周公国。
公子政听着扶苏讲述这些事情,不由迷惑起来。
这个周天子也太好骗了吧?
公子政问道:
“那他拿什么还债呢?”
扶苏微笑:
“还不起,所以只能赖账不还了。”
周赧王躲到了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西周富户将之称为“逃债台”,后来有个典故就叫“债台高筑”。
周赧王已经年近八十了,说起来也是辛酸。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屡屡遭遇惨事,这个天子当得着实窝囊。
不过他的痛苦很快就会结束了。
毕竟他也差不多快死了。
孝文王听闻四国合纵失败的事情,并没有因为军队不曾拉起来就觉得高兴。区区韩王和周赧王居然敢带头针对大秦,真是给他们脸了。
孝文王询问群臣:
“近日这事,诸位怎么看?”
诸位早就习惯了昭襄王在位时的一言不合就开干,换昭襄王遇到这种情况,立刻就打上门去了,还和你废什么话。
所以群臣都武德充沛地表示:
“周天子与韩王实在不识好歹,还请大王发兵警告一番。”
扶苏则直接说道:
“周天子胆小,如今又欠债还不上,心中惴惴。若此时发兵攻周,天子恐会直接投降。”
孝文王闻言心中一动:
“周天子治下只剩一座王宫,封地也几近于无。他投不投降倒没什么,反而是西周公,治下还有些封邑。”
这次西周公也参与了讨伐大秦的活动,而西周公国拥有三十六邑、三万人口,蚊子再小也是肉呢。
孝文王很快拿定主意:
“打!”
于是派遣赵摎出马,务必攻下西周公国,俘获周赧王和西周公。
没多久,畏惧于秦军威势的二人就主动投降了。大秦果然接手了他们的封地,并轻而易举地从王宫中收取了九鼎和众多珍宝。
孝文王原还考虑是否要扶持一个新的周天子上位,被扶苏劝住了。现在再立天子也没那个必要,反而是立了之后容易被六国当筏子。
——韩王这次就是忽悠周赧王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起兵的。
虽然不立天子也会被各国找到借口针对,但他们顶多拿这事出这个,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可如果有个天子一直杵在那儿,六国就可以一直试图忽悠对方出头。
扶苏还和阿父说:
“昭襄王早点死确实是个好事。”
始皇一听就知道他又要不说人话了:
“昭襄王看着呢。”
扶苏不管,继续往下说:
“阿父你看,孝文王多善良,西周公投降之后他就没有继续为难人家了。不像昭襄王,当初人家都主动投降了,他还把人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实在是缺德。”
始皇:……朕就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稷儿:呵呵,说得好像你不缺德一样。
更新时间设置错了,设置成了明天,抱歉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