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40 章 拜为客卿(第2页)

同样是弱小的国家,韩国靠着所处之地各国皆想要,走了联姻路线保全自己。()?()

韩国地小难以被各国合围瓜分,只能便宜一家。但韩国与六国广泛联姻,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大秦地府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

谁要动韩国,其他国家都不会同意。除非是自家灭韩,否则免谈。

届时各国都能以姻亲身份正大光明地出手相助,再顺便反攻一下侵略国,从这家捞几座城作为出兵的报酬。

当年吴王灭楚也是一样的道理。

秦楚联姻,秦哀公是楚王的外公。倘若放任楚国被吴吞并,秦国就吃亏了,自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秦人赋之《无衣》,发兵救楚。

是的,秦国的战歌《无衣》是在这个前情下创作出来的。

只有明白了为何六国会互相驰援的根本原因,才能精确想出应对之策。

始皇告诉孝文王:

“朕有两策,可令被灭之国无法光复。”

孝文王愿闻其详。

始皇说:

“其一,与楚国联手,先行瓜分天下。待赵魏韩燕齐尽灭,再与楚国决一死战,定天下归属。”

一国无法做到阻止别国复国,那就两国合力达成目标。两个大国一起出手,便是赵国也不可能抵抗得住。

之所以选楚国,是因为只有楚赵可选。而赵国显然不可能和秦国联手,只有楚国才有合作的可能。

至于其他四国,不是太弱就是没野心。

但孝文王指出了问题所在:

“楚王野心勃勃,恐会暗中使坏。且即便两国打到最后平分天下,想灭彼此也十分困难。”

言下之意,这一招并不稳妥,极有可能翻车。况且大秦一向自负强大,哪里肯把到嘴的肥肉分一半出去?

始皇并不意外:

“其二,便是先休养、后攻伐。积攒到足够的国力,一口气连灭数国,不给他们复国的时间。还得是先灭大国,否则小国随时可以被大国重新扶持起来。”

这是始皇帝选的道路。

孝文王却觉得这招比前一条更难:

“大秦灭赵已经是困难重重,想要一口气灭绝数国,谈何容易?”

当初那么多国家尝试过覆灭别国,也没听说过哪一家这么厉害,能一次性灭两国及以上的。

就算有,也是灭的不起眼小国。

可始皇说的是一口气灭几个大国。

然而至今为止,东周数百年来被灭的大国似乎也就一个三家分晋的晋了。

其他的基本都是积弱之后才灭亡的。

始皇定定地看着孝文王:

“所以朕说了,要积攒国力。都江堰即将修缮完毕,那里会成为大秦粮仓。若能将关中也以水利改造成沃野,大秦就有第二个粮仓了。”

孝文王顿时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

有一个巴蜀,就能支撑大秦和赵国连年征战。再来一个关中

?()???$?$??()?(),

灭六国似乎当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了。

始皇的目光扫过舆图:

“大王若真打算休养生息、以图后事()?(),

就要尽量止战。虽然各国非要与大秦交战的话()?(),

我大秦也不是打不起。可这样一来()?(),

图谋大业的时机就要继续拖延了。”

孝文王认为始皇说的有道理。

他便问始皇:

“卿以为,我秦国要休养多久,才有余力灭绝六国?”

始皇自负地表示:

“若关中能成沃野,十年内可开战。”

然而郑国渠本身就要修十年,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要二十年后。

孝文王被始皇的自负感染到了,也振奋起来。

他连忙寻问:

“李冰父子负责修缮都江堰,据传已经到了收尾阶段。若寡人请他们再来关中修建第二个水利工程,爱卿以为如何?”

始皇并不清楚李冰父子是否能在关中修渠,所以他说得比较委婉。他建议孝文王可以广招匠人,到时候就能集思广益了。

等大秦张罗着修渠的消息传去韩国,听说了西周公国和周天子惨状的韩王一定会心动。主动派遣郑国入秦,以此讨好秦王。

这些天韩王应该被吓得不轻。

始皇顺势提出了郑国此人:

“朕听闻韩国有一人名为郑国,擅修水利。大王既要广招匠人,不如也使人去向韩王要来韩地的工匠,一并参与其中。”

有秦国工匠盯着,郑国也不可能提出不合理的修建方式。

韩国想要的是疲秦,不是坑骗了秦国之后被恼怒的秦王举兵报复。所以郑国渠肯定是有用的,顶多埋几个小坑,让秦国修建的时候多耗费一点人力物力。

孝文王抚掌:

“善!”

接着,他又问起始皇可有更多的强秦之策。

只兴修水利的话,孝文王担忧还不够。六国坐拥那么多良田,不也没能成功覆灭各国吗?

始皇便提起了秦兵的勇猛锋锐,秦国军功爵制度的优越性。另外提及了他的以战养战策略,贿赂各国重臣的计谋等等。

秦灭六国从来都不是靠着单一优势取胜的,正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造就了万古未有的伟业。

始皇表示:

“这些博弈缺一不可。正如一场战争,若秦只依仗军队的士气,兵甲不利、粮草不丰、战马不足,则此战难胜。”

相反,各方各面都不拉跨,才能事半功倍。

孝文王越聊越觉得始皇才华惊人。

有的人才,只擅长细微之处,大局观却偏弱。有的人才,只擅长辩论游说,做官时却举步维艰、不懂如何应对朝堂倾轧。

但孝文王发现,秦正此人没有短板。

他能说农桑改革,能说国家博弈,也能说战争攻伐,还能说商道利民。

始皇曾劝说孝文王:

“积攒国力也不能只靠耕种畜牧,吕不韦擅长经商,可学习当年管仲的商道手段。以商术从六国谋利,肥我大秦。”

秦国内部对商业

限制颇多()?(),

是担心庶民弃农从商。但如果把目标放到他国()?(),

跑去打经济战坑别国的钱8()?8。?。?8()?(),

就是另一回事了。

“若六国有良种()?(),

自不肯随意分出。但令人以经商名义私下收购,却能不动声色大量筹集,皆因六国对商贾不够防备。”

这种东西就是要闷声发大财,动用大军去抢,或者派遣使臣逼迫旁人交出,那就落了下乘。

孝文王大惊:

“卿确定六国藏有良种?”

始皇压低声音:

“六国或许没有,但骆越有良稻。楚南还有不少利民作物,可派商队前去收购。”

孝文王不解:

“如此绝密之事,爱卿如何得知?”

这个时候,始皇就要拿出他之前和任务系统的客服博弈后获取的人设优势了。

始皇特意说服了客服允许他自行设定秦正的过往经历,反正是个强行安插进来的宗室子,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么一个人,当然是他想怎么设置就怎么设置了。

始皇于是说:

“朕近日才归秦,此前一直在六国各地游历。骆越的稻种、楚南的好物,皆乃朕游历时所发掘。”

孝文王立刻起身,长长一揖:

“先生助秦良多矣,还请受吾一拜。”

始皇赶紧把自家祖父扶住,表示大王无需如此客气。他是嬴秦宗室,自然要为大秦考虑。

孝文王当场下令,任命秦正为“客卿”。

其实客卿严格来说,应该是给那些来投秦国的外国贤才设置的职位。秦正是宗室子弟,怎么也算不上“客”。

但客卿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身负大才、颇受君王看重的人才。因为刚刚入朝,没有太多的功绩,于是先以客卿的身份做个过度,等他们立功之后,可以顺理成章擢升为相邦。

诸如此类的大秦名臣很多,譬如张仪、寿烛、范雎、蔡泽、李斯,全都是先担任客卿再升为相邦。

扶苏得知此事后,撑着下巴想了想:

“那阿父岂不是能先吕不韦一步,成为大秦相邦了?”

秦武王时期设立过左右相制度,不过后来昭襄王他们都没怎么遵循。是到了他阿父在位的时候,觉得相邦权力太大,才重启了这个制度。

如果始皇当上了相邦,扶苏肯定是不会用左右相来分他阿父的权柄的。那吕不韦就要悲剧了,这辈子别指望能当上秦相。

想想前世吕不韦对阿父做过的事情——

扶苏当即决定:

“不管他了,他老老实实给我经商去。相邦是他能肖想的吗?那是我给阿父留的位置!”

始皇:……

扶苏又说:

“让阿父给孝文王当相邦,会不会太委屈阿父了?不知道孝文王配不配合,给人当臣子很容易受气的。幸好在位的是孝文王,不是昭襄王。”

直播间里的秦稷有话说:

[寡人对应侯就很好,从来不让应侯受气的!]

扶苏反驳:

[阿父又不是范雎,你心里只有范雎一个,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