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计划有变
戏志才气笑了,这个郭奉孝,不说实话也就算了,还拐弯抹角要把他也挖走。
郭嘉见状,赶紧把人拉到一边:
“唉,志才,既然你已经发现了不对,那我也不瞒你。曹孟德虽有枭雄之姿,奈何不幸遇到了嘉的主公,日后只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为了小伙伴的前途考虑,郭嘉觉得有必要劝志才迷途知返。
戏志才肯定不是第一天意识到不对了,他又不像荀彧那么忙,应该早有察觉。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他都没有向曹操告状,显然是有所考量。
要么是为了好友情谊,选择隐瞒。要么就是心中产生了动摇,于是默默考察数月,看秦正是否为明主。
郭嘉认为,前者可能性不大。
再怎么是好友,如果真心追随一位主公的话,发现这么严重的事怎么可能瞒着?
顶多是私底下劝好友回头是岸,然后坦然表示自己肯定会告密的,以后大家兵戎相向时不要伤了情分。
端看戏志才之前都按下不提,今天突然跑来挑明,就能猜到戏志才其实就是来投诚的。
约莫是考察了这么长时间,觉得可以跳槽了。还在思索怎么找机会提出此事呢,正好碰见曹孟德要带兵出征,简直天赐良机。
郭嘉笑吟吟地反问:
“志才正烦恼于如何拒绝随军出征,嘉替你想到了个好借口,你不感激,还怪嘉对你有所隐瞒。”
要是戏志才想改投,这次就不方便跟曹操乱跑了。
秦正眼看着就要夺取兖州,两边迟早打起?
戏志才叹气:
“郭奉孝啊郭奉孝,你知道的太多了!”
他就问了那么一句,奉孝便心思玲珑地弄懂了他的想法。而后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真是聪明得让人生气。
郭嘉得意地拍拍他肩膀:
“主公那边,嘉去替你说一说。曹孟德这头,就得你自己解决了。”
戏志才点点头:
“那是自然,不好拖旁人下水的。”
任何人去替他开口把他留下,都容易落人话柄。
偏偏戏志才之前有点拼命三郎的架势,为了立功日夜操劳,根本不可能因为日后会生病就自请不去随军。
所以戏志才想要脱身,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跟着曹操走。曹操急于复仇,应该会令大军急行,届时戏志才自己大概率会生病。
生病之人无法快马加鞭跟着赶路,只能留在后面慢慢走。而曹操恐怕会叫他先在原地休养一阵,身体好了再跟来。
郭嘉暗示他可以在原地多养几日的病。
戏志才心下了然,拖到秦正发难后,兖州会脱离曹操掌控。到时候他这个留在兖州的曹操谋臣,就能顺理成章地被“抓”回昌邑了。
秦正自己不好干这种事,所以约莫还有个替罪羊。
戏志才心里盘算着这些事情,回去收拾行囊了。
没两天,大军开拔。
但令人
意外的是,荀彧这次没有随军。不知道是否荀文若察觉到了异样,选择了留在昌邑坐镇。
曹操手下还有别的谋臣,可以替他调度粮草,倒也不是非要荀彧跟随。
历史上这一次荀彧就没有随军,反而待在济阴郡的鄄城。不过那个时候曹操将兖州治所从昌邑挪到了鄄城,所以荀彧留守此地很合理。
后来兖州易主时,唯有几座县城还在曹操掌控中,其中就包括鄄城。
这次曹操当上兖州牧之后没着急挪。
一是当时秦氏父子在昌邑附近,他还没把人笼络到手。挪到北边的鄄城之后,互相之间来往就更不方便了。
当时曹操曾经打算过,如果秦正不肯出山,自己可以主动过来问策。而转移了州府治所,以后跑来会很费劲。
二是因为兖州士族在背后劝阻,陈宫和曹操的矛盾经过挑拨越发深厚。既然如此,兖州士族当然不乐意曹操把班底挪去更接近他大本营的东郡附近。
再加上吕布跑去占了东郡,导致原本安全的鄄城反而变得不如昌邑安全了。
而与此同时,曹操和东南边的徐州打了起来。
鄄城不如昌邑靠近徐州,战时挪治所不方便不说,也会给自己打仗调粮增添麻烦。一来二去,就拖到了现在。
陈宫试探荀彧:
“文若这一次为何留守昌邑了?()?()”
荀彧目光沉静地看着他,似乎要将这个人看透:
“昌邑距离徐州不远,在此地行事也算方便。且大军走得急,许多事情还未置办妥帖,须得彧留下善后才行。()?()”
陈宫心理素质极佳,被荀彧这么盯着也不心虚。大大方方地点点头,仿佛计划并未被打乱一般。
然而扭头就去找兖州士族商量对策了。
荀文若居然没走,那么想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夺取昌邑,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们原本的策略是迎吕布入昌邑,挟持城中的秦正等人。
光一个秦正在,或者光一个荀彧在,他们可能还可以出其不意地取得成功。如今两人俱在,互相策应,只怕很难成事。
荀彧已经开始调动昌邑的军队了,就好像在防备着什么一般。
秦氏府邸中。
郭嘉陈群等人也在商议此事。
郭嘉头疼地说:
“文若也太敏锐了。()?()”
扶苏悠哉地抿了口蜜水:
“他要是不敏锐,也不是荀文若了。卐()_[(.)]卐▇卐。?。?卐()?()”
这么长时间了,他们做了这么多小动作,荀彧又不是个迟钝的傻子,哪能一点端倪都发现不了?
多亏他阿父经验丰富,才能把一切遮掩妥帖。哪怕荀彧费尽心思地调查,也抓不住任何把柄,顶多有一点隐约的预感。
否则换一个人来,之前一年在昌邑折腾出了那么多事,肯定留了一堆小辫子。荀彧接手昌邑中的政务后,要不了多久就能查出问题来。
陈群若有所思:
“看来文若应当也对曹孟德提过自己的忧虑,曹公才会答应让文若留守后方。不然以
他往日对主公的信任,至少会提前和主公商量一番,再将文若留下。”
结果这次荀彧留守的消息是临走前突然决定的,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赵俨补充:
“文若没有证据,只是一个猜测而已。曹公不一定尽信,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想来他方才出发之前,有私下寻过主公进行解释吧?”
始皇颔首:
“他说这是为了叫陈宫等人没有防备,才不曾提前告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