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162 章 国运论(第2页)

秦政并不觉得这点小手段被人识破了有什么要紧的。左右不影响大局?[(.)]?▇?.の.の?()?(),

就让他播着吧。

扶苏失去梦想地趴在桌案上()?(),

感觉自己底裤都要被扒干净了。

但他下一秒满血复活。

因为阿父给他发消息了:

「朕利用系统组建了一个局域网。」

秦政自从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视频的快进之后,他心思就活泛了起来。或许以他现在入侵45%的状态,可以尝试更多的操作呢?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联络儿子。

不仅是因为担心孩子单独在外头,还因为父子俩需要实时交流来商量对策。没有网还是太麻烦了,非常耽误事。

为了搭建这个局域网,秦政都没顾上再去控制视频。左右说的也不是什么要紧事,随它播去吧。

扶苏迅速忘了刚刚的沮丧:

「阿父!你可以控制下一周的转盘吗?转个活动出来,再把你我抽进去,这样就可以彻底搞定系统了。」

秦政说他正在尝试。

就算尝试不成功,那个时候他和扶苏的地府光屏应该也已经升级完毕,可以和外界联络了。

正好让人去寻到两个原身的魂魄,让他们通过位面坐标回到阳世,继续掌控身体,之后父子俩就可以去秦末位面了。

从地府偷渡人进入残缺位面,都是父子俩已经做顺手的事,没什么难度。

扶苏便去编辑了一段信息,发给王绾。

现在消息传不出去,不要紧,他先发着,这样等光屏升级完成的一瞬间,消息就能成功发送,一点都不耽误时间。

父子俩聊天商议后续安排时,视频已经播放到了下一个篇章。

第一篇是讲述秦梓桑的童年成长,第二篇是讲他怎么辅助父亲灭六国的。刚刚是第三篇利用神仙造势,现在的第四篇要讲的则是经济战。

经济战是对付西羌和西方的。

这一段秦政没去掐。

秦政隐约记得大汉也没有彻底解决西羌和西域,叫他们跟着听听经济战,对中原王朝有好处。

这个不涉及到大秦的利益,却能造福万民。

毕竟扶苏的对外打经济战,吸血西方。

第四篇的开篇就是太子断言:

「民不加赋而国足,并非只有提高盐价一条道路。若不想苦了国民,那便对外攫取利益。」

随后,太子遣人将丝绸、纸张等轻薄精美的好物大量运送去西方,却故意饥饿营销提价售卖,换取了千百倍的差价利润。

臣子求殿下解惑:

「这纸虽然是个好东西,看着却实在平平无奇。说能卖上贵价臣是信的,但想要卖上天价,却有些天方夜谭了。」

太子微笑着反问他:

「你不会在卖出去之前,朝上头撒点香粉吗?」

臣子噎住了。

太子又问:

「造纸时加一些细

碎的金箔,会吗?」

日常使用金箔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边角碎屑被扫落下来。这些碎屑恰好就是十分细碎的,都不用费劲弄碎了,直接贴到纸上就行了。

这就是洒金笺。

太子殿下对臣子的死脑筋很不满:

「什么都要孤。」

臣子擦着冷汗下去了。

换了商蔓前来拜见,两人很快又商定了许多造纸的花样。

什么在纸上嵌入干花的花瓣,在纸上印刷出色彩漂亮的图画。

纸上能玩出的手法太多了,到了现代还有很多人忍不住去买漂亮本子呢,何况古代追求奢侈美丽的贵族们。

太子殿下手把手教大家赚钱,各国都埋头苦学。毕竟这东西不仅可以拿去坑西方人的钱,还能坑自家权贵的钱。

洒金笺可是古代文人追捧的传统贵纸。

缺钱的孝公羡慕哭了:

“寡人缺一个梓桑啊!”

嬴渠梁只要想到自己还得努力攒家底给后代打天下,就觉得压力很大。毕竟政儿说过他灭六国耗费了很多钱财,家里没钱是不行的。

要不是秦王政之前出了个吕不韦给国库增收很多,日子还要更加紧巴巴。

嬴子楚就很兴奋了:

“相邦,你看这些招数是否可行?”

吕不韦点头:

“有了这些点拨,臣必能为公子政攒下足够吞并天下的钱财。”

嬴子楚:身边有个懂经商的人在就是这么快乐。

嬴稷也很快乐,他亲切地询问子楚:

“寡人记得,你归国时那个资助你的商人也一起回来了?是叫吕不韦对吧?待天幕结束,令他来见寡人。”

虽然那是他孙子的相邦,但是没关系,现在是他的臣子了。

公子子楚:……

算了,老流氓就是这样的,习惯就好。

嬴稷还在催促天幕:

“再说点,还有没有别的?”

天幕中的太子果然又提出了更多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

这次倒不是和纸张有关了

太子招来了匠人:

「用沙子锻造的琉璃制得如何了?」

琉璃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的副产品,各国其实都会弄,只不过没人专门去搞这个东西。

和西方一直致力于把琉璃制造得无色透明不同,东方的琉璃冶炼技术一直是走在另一条道路上的。

就是仿玉,烧出来的越像玉越值钱。

所以古代并不是没有烧制琉璃的产业,相反,这个产业还很火爆。只不过它走的不是水晶平替的路线,而是玉石平替的路线。

东方的最高技术目标是烧成那种温润玉色的成品,恨不得往里多加点杂质,看怎么才能调出那种玉的质感。

至于为什么不往剔透里研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本土产的水晶已经足够剔透了,不比玻璃差什么。

如果想要透明的奢侈品,用水晶打磨就行了。

虽然因为水晶矿开采不易的缘故?()???_?_??()?(),

有些水晶价格是比玉高的。但玉石一向地位非同凡响()?(),

不能光用价钱衡量。

何况水晶的需求量和玉石的需求量也不可同日而语()?(),

那些烧不出高端仿玉的工坊自然要为自己的销路考虑。

往玉的方向烧()?(),

做得差点好歹不愁卖。

秦梓桑的琉璃生意则兼顾了这两点,一方面烧剔透琉璃拿来做窗户和装饰品,另一方面烧仿玉琉璃拿来单纯骗钱。

都是沙子烧的,成本高不到哪里去。

烧出来的成果不够透明,带着杂色怎么办呢?

太子殿下指导:

「你不会令人打磨成花瓣形状,拿去镶嵌花窗吗?」

要相信古代书画大家的审美,人家绝对能拿着你提供的彩色碎玻璃给你设计出特别惊艳的加装效果。

用来坑贵族的钱妥妥的。

不过赚钱还只是小道,谁都懂一点。这都够不上经济战的边,只能算是经商。

真正的经济战要落到粮油上的。

太子殿下捻起今岁的新稻:

「这些年改良稻种,效果微弱,许是时间还短,要再等上三五十年。不过水肥耕作这些已经摸索出最佳方案了,产量倒是上去了不少。」

始皇帝听罢颔首:

「连续数年稻谷丰收,这两年应是没有多少人还会忍饥挨饿了。」

一些偏僻穷苦的地方难免还要饿肚子,但大部分地区都能吃饱饭了。

而且良种搭配合适的耕作方式,会令庶民哪怕是遭遇气候条件不太好的年份,也不至于收成过低。

只要不是过于极端的灾害发生,都能勉强做到“旱涝保收”。如此,饿死的人数就会大大降低。

太子便说:

「大秦有了余力,可以尝试朝外打粮油战了。」

和现代的粮油战不同,古人很难做到完全掌控别国的粮油市场,或者倾吞外国飞地据为己有。离得太远,很多事情都不好办。

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利用粮油优势去干扰别国的政局,那就简单多了。

太子殿下居安思危,认为不能给外邦发展起来的机会。于是精心命人挑选了遗传性状不稳定的良种出来,准备运往西方。

遗传稳定的种子自然是要留给秦人自己种植的,毕竟这年头大家也不习惯去官府买种,大都是自己留种。

如果遇到稳定的种子,就能保证年年产量都不会降低,这样的好东西肯定不能往外送。

但不稳定的种子却很适合拿去坑外人。

先用高产赚一笔,后续也不用担心外头的人靠着稳定的高产人口-爆发,威胁到大秦。还能顺便在售卖时精挑细选一下买家,扶植势力和本地势大的政权打擂台。

太子殿下淡淡地说:

「他们要是过于太平了,就会打大秦的主意。都知道大秦富庶且丰足,很难不把东方当做肥肉。一旦日子彻底过不下去,就会不管不顾来侵扰秦地。」

所以让他们内斗去,再用良种稍微安抚一下饿

狠了的狼群。但这样的供给只是一时吃饱,他们想要以后都能买到良种,就得一直向大秦示好。

在大秦铁骑的威慑下,想来他们也不敢撕破脸皮。又没到要死要活的地步,尚且可以凑合着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