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章 转投皇后(第3页)
时不和对方计较那么多。
待王妃回来()?(),
他才私下抱怨了两句。
王妃哑然失笑:
“王爷胡说什么呢?”
她对于夫君的固执也很是头疼()?(),
之前着急过来也是因为猜到了对方难以被劝服。如今也只好绞尽脑汁地哄劝()?(),
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扶苏进入客院就看见父亲坐在窗前翻看书册?()_[(.)]???%?%??()?(),
立刻凑了过去。
秦政放下书本:
“回来了?”
扶苏见桌上有点心,立刻拿了一枚:
“我都没吃饱。”
秦政看他吃东西像小仓鼠啃瓜子似的,没忍住伸手捏了一下脸。
青葱水嫩的小少年捏起来就是比长大了手感要好。成年之后可一点婴儿肥都看不见了,脸上没有多余的肉,手感很是一般。
不过秦政觉得这也和儿子的厚脸皮彻底修炼到大成有点关系。
扶苏瞪圆了眼睛:
“阿父!”
秦政收回手,理直气壮:
“只是捏了一下,你小时候我捏得还少吗?”
扶苏:……
阿父还说他厚脸皮,他和阿父分明半斤八两!
小太子气哼哼地填饱了肚子,而后说起宫中发生的事情。和秦政所料没什么出入,他听罢点了点头就揭过了。
随后扶苏又问起楚王的态度。
秦政简单说了说。
扶苏眉头皱了起来:
“他这性子,倒是和他手下将军差不多,半点不爱听劝……算了,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他不听就不听吧。”
别人要救你一命,你非要往死路上跳,那可怪不了旁人了。
扶苏现在也没什么耐心。
大抵皇帝当久了都会染上这样的毛病,比较唯我独尊。劝人是不可能反复劝的,劝一句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往常遇到自家臣子,劝不住干脆粗暴地下令,用帝王权威把人给看住,不给他作死的机会。
现在遇到的又不是自家臣子。
扶苏歪头看父亲:
“阿父觉得呢?”
秦政颔首:
“又不是非他不可。”
在有多重选择的时候,人难免会选对自己来说更省力气的那条。父子俩人生经验丰富,太懂该怎么给自己省事了。
当权者权衡利弊后,觉得继续扶持楚王的性价比较低,果断改走皇后路线。
扶苏撑着下巴:
“贾南风,多好用的臣子啊。”
虽然姓贾,但她其实不是贾诩的后人。不过贾诩的那些手段,她倒是学了个七八成呢,也难怪有人错以为她和贾诩是一家的。
秦政回忆了一下记载:
“处理掉楚王等人之后,她掌权了八年没有再做什么。但随着太子日渐长大,她又不甘心起来。”
聪慧的太子是淑妃谢玖所出。
淑妃是三国时魏明帝设置的后宫位份,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地位很高。到了晋朝时,沿用了这个位分,但地位降到了九卿的水平
。
即便如此,淑妃依然是很高的宫位了。再加上淑妃名下有太子,和贾南风一直不太和睦。等太子继位,贾南风显然捞不到什么好。
史册记载贾南风是因为善妒才针对淑妃母子,可别了,司马衷智力堪忧又不是什么香饽饽。很显然,她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权势而已。
为了当上太后之后可以继续独掌大权,贾南风肯定要杀太子的。她得扶持一个好掌控的新帝,或者继续让傻乎乎的司马衷待在皇位上。
然而聪慧的太子成年后必不可能老老实实等着司马衷驾崩再继位。
司马炎当初打的算盘就是太子长大后让太子。
太子监国又不是稀罕事。
因而贾南风在纷乱仅仅过去八年后就迫不及待地发难针对太子,还真不是她太过急性子,是真的等不起了。
那时太子连姬妾都有了,一旦姬妾生下了儿子、儿子还智商正常的话,太子的支持率就会陡然增加。
主上有继承人和没有继承人,可是两个概念。
可惜贾南风最终虽然杀了太子,自己也丧了命。最后皇帝这边没了皇后也没了太子,彻底失去反抗能力,被赵王司马伦挟持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傀儡。
而后局面便一发不可收拾。
赵王可以,我齐王/河间王/成都王为什么不行?赵王他还不会治国理政,摄政王当得稀烂,谁上都比他强啊!
于是三王起义,国土内彻底乱了起来。
在这第二阶段的纷乱里,贾南风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她想杀太子,赵王也想借机掌权。放任她杀了太子,然后拿着这个把柄再干掉她,自己成为赢家。
手法和贾南风杀汝南王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这次贾南风成了那把刀。
扶苏仔细琢磨了一下:
“贾南风会翻车,主要还是她太信任自己的心腹了。”
当时赵王时常讨好贾南风,贾南风将他当做心腹,皇宫禁卫居然都交给他统领。
可赵王是太子太傅,他自认为自己是太子党,从一开始就不满贾南风的决定,所以太子被废后他就密谋要推翻贾皇后的党羽。
是他的臣属劝说他别人都觉得他是皇后一党,就算太子重新上位也不一定会信任他,不如自己掌权。
于是赵王干脆等着皇后杀死废太子,再杀皇后。
为保万一,赵王还极力劝说贾南风把太子余党全部杀光,以绝后患。最终这一招给赵王上位扫清了阻碍,捡了个现成的便宜。
秦政淡淡地说:
“倘若贾南风让真正忠心于她的人接管禁卫,那么赵王伪造惠帝诏书要废黜和捉拿皇后的时候,至少皇宫禁卫可以阻拦。”
之后贾南风再以手中掌握的其他兵马和赵王对峙,就不一定会翻车了。毕竟诏书是伪造的,一验就知。
反观贾南风这边,惠帝好忽悠,废太子确实是她忽悠惠帝自己立
下的,人家可没有作假。
可惜禁卫在赵王手里,赵王拿着诏书随随便便就把皇后给捉了,强行押去了金墉城,喂了毒酒。
扶苏认同地点头:
“贾南风不死,朝中其他藩王就生不了乱子。”
贾南风可比八王有远见多了。
她能治理好天下,也不会傻乎乎地放走匈奴贵族刘渊,让他回去创立个什么汉国。
她在位的时候五胡可没闹出什么乱子来,她一死司马氏的那群男人就光顾着内部互掐了,还给匈奴送血包。
赵王接管朝政之后把天下治理得一团乱麻,给了藩王们起义的充足理由。国都治不好还敢抢夺权利,有些人心里真的很没数。
结果都这样了,贾南风还要被说成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她确实是罪魁祸首,罪在她不该死上,她不死就没这些屁事了。
秦政微微眯眼:
“然而文人士子认为应该怪她杀了太子,若太子还在,不会落入这样的境地。”
说完,秦政自己都觉得好笑。
他当真轻笑了一声,笑声里全是嘲讽。
司马遹,一个被所有人都夸聪慧过人的太子。司马炎视他为大晋救星,后头朝代的人也这么信了。
他是怎么被废的呢?
他被灌醉了,然后被人哄着照抄了一份要求惠帝退位的文章。由于醉酒只抄了一半,剩下一半是贾南风仿照他字迹抄的。
然后惠帝看完决定处死太子,被臣子劝阻,最后只是废黜了太子之位。
这么粗暴的计策,太子都能中招。
这就是司马炎看重的太子,史书和后人吹捧的聪慧,真是贻笑大方。
太子活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自己喝醉酒之后被人哄骗着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他自己不知道,皇后知道,多可笑啊。
提起这个,扶苏真的很无语:
“要么是贾南风私下里试探过太子,发现了他这个毛病。但是太子自己一无所知,还被人设计这么坑害,可见不够聪明。”
“要么是太子这个毛病一直都有,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样就显得他更蠢了,明知自己喝醉酒是个什么德性,还不加以防备,有这个下场是必然的。”
扶苏喝醉之后其实也会行事不谨慎。
虽然没司马遹这么夸张,但会思虑不够周全,提出一些隐患极大的建议。所以醉酒后绝对不能处理国事,只能老老实实睡觉醒酒去。
他清楚自己有这个问题,因而他非必要从不喝酒。只要不喝酒,那就不会出事,也不会给别人钻空子。
司马遹连这点觉悟都没有,那还是别当太子了吧,八百条命都不够他死的。
这种人继位当上皇帝也白搭。
或许能指望他把国家治理好,但绝对别指望他能压得住外头那堆曾叔祖、叔祖、叔伯和兄弟。
知道晋朝封了多少掌握兵权的藩王在外头吗?随便来一个有脑子的都能玩死他司马遹。
到时候司马遹上位和赵王上位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