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174 章 尘埃落定

元康四年的地震虽然早有准备,伤亡还是不可避免的比较大。毕竟地震这种事情说不好的,尤其还牵扯到了洪水和地裂。

幸好赈灾及时,没有进一步扩散出瘟疫和饥荒之类的新灾害。

然而朝中群臣在意的只有东海王和东吴旧臣勾结,妄图逆反之事。

群臣都很不能理解东海王的脑回路。

他们当然知道东海王不是想复吴,但是不管东海王是准备干什么,他跑去找东吴旧臣联手都显得很不聪明。

好在,司马氏不聪明的宗亲多了去了,东海王在里头还排不上号。

势最大的八王已经没了好几个了,有脑子且没野心的其余宗亲自然都乖乖龟缩了起来,生怕惹到皇后的眼。

但剩下几个,也不知道是太过自负还是怎么的,依旧不怎么安分。

不过哪怕他们不安分,因为没闹出太大的动静,只是私下里有些小动作,朝廷也不好管他们。

贾南风倒也不着急。

她见到许久未见的秦胥,笑着问他在扬州过得可还舒心。那边气候和京城迥异,不过扬州离荆州比较近,阿胥是荆州人,应该还能适应。

随意寒暄了几句,便有黄门郎来奏事。

扶苏顺势告辞,去找许久未见的小伙伴司马衷玩了。

他看皇后比以前更忙了,可见她和父亲的筹谋还挺顺利的。前两年的蛰伏期可不是这样的,当时他们要做的事情比较少,明显就没这么忙。

扶苏猜测,应该要不了几年就可以完成篡位的终极目标。

皇后篡位的难度在于朝中忠臣的阻拦,拉拢和培植独属于自己的心腹可没那么容易。贾南风不擅长做这个,但是这对始皇帝来说毫无难度。

晋朝上下本来也没太多忠臣。

别忘了,司马氏是篡魏起家的,而且这是个世家大族大搞投资的时代。

司马氏能篡位成功,也不过是当时司马家势力太大。其他世家权衡利弊之后,觉得没必要继续和曹魏死磕。

反正帮谁不是帮呢?司马氏上位他们照样可以在朝中继续担任要职,他司马氏难道还敢不拉拢世家?

要不是中原世家抱团排挤江东世家,扬州那边也不见得有多少人琢磨着复吴。

与其说他们想复吴,不如说他们习惯了江东自己人当国君的日子。这样江东世家就能越过中原世家,霸占住朝堂中七成的官职爵位。

那么只要江东人能篡位,到底是复吴复魏还是复汉,他们其实都不在意。

因而扶苏许诺了利益后,江东很果断地选择了上船。复秦就复秦,他们都可以的。

同理,这招也可以用在荆州世家上。

秦氏可是从他们荆州出来的,大家是天然的同盟啊!不帮自己人帮谁?主要是司马氏这群皇室宗亲一个两个都不能打,不上贼船就要跟着船一起沉了。

朝堂中如今大半都是秦氏党羽,但大家行事低调。再加上他们和贾南风是一伙的,贾南风自然没有感觉到威胁,也就不曾意识到其实现在的状况挺

危险的。

倘若秦氏翻脸不认人,她就惨了。

扶苏基本上可以预见到,贾南风驾崩后秦氏养子继位,臣子们只会欢欣鼓舞,根本不在乎继位的换成了秦氏而不是贾氏。

哪怕贾家自己心里不忿,也多的是人会弹压他们。

始皇帝的人格魅力还是可以信任的。

扶苏在宫里混了一天日子。

虽然他早不是黄门郎了,不过他如今身上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朝廷官职。之前在外头当了半年钦差,职位发生了调动。

现在扶苏处于出差回来的休假期,后续论功行赏升成什么官他也不太清楚,这些都是父亲在操心。

扶苏反正是懒得动脑子了。

动了半年脑子,他现在只想歇着。今日入宫就是去玩的,休假的人可以为所欲为。

司马衷还记得他这个小伙伴,委屈地问他为什么好久没来看自己了。扶苏送了他几个扬州的小玩意儿,他立刻又高兴起来。

宫里侍奉的宫人和扶苏说起八卦:

“太子最近纳了个妾,淑妃想要给他挑选太子妃,不过还没寻摸到合适的贵女。()?()”

扶苏回忆了一下:

“太子不是才16岁??()???*?*??()?()”

说是16,其实都是虚岁了,实岁才15呢,这么着急成婚的吗?看来是见皇后权势滔天,担忧儿子不早点拉拢群臣,以后就更拉拢不到了。

不过扶苏不太看好。

这些年贾南风没有刻意打压太子,但也没对太子多好。她只是示意宫人实话实说,把太子的真实模样传了出去。

现在谁不知道太子是如何地烂泥扶不上墙啊,别的也就算了,性格残暴这一点贵女们真的受不住。

世家如今越发煊赫起来,隐隐有世家贵女比皇室公主还金贵的迹象显露出来。除非是利益滔天,不然人家姑娘才不会入宫给你糟蹋呢。

偏偏,太子看着也没什么前途。

要不是司马衷的子嗣稀少,他这个太子就更不值得投资了。

何况如今大部分世家已经被秦氏拉拢,他们心里知道太子当不了多久了,那就更不乐意和他结亲了。

淑妃没有办法,干脆先给儿子纳妾。希望太子能生出个一儿半女来,改善一下母子俩的现状。

她想着,当初先帝是因着今上有个聪慧的孙子才愿意让今上继位。她可以效仿这个情况,让群臣看看太子能生出个更加优秀的继承人。

没办法,太子现在这样实在不太行。已经从聪慧的未来继承人,沦落成和当初痴傻父亲比肩的程度了。

侍者将这一段思路说给扶苏听。

他还道:

“宫中都是这么谣传的。()?()”

扶苏轻咳一声压下笑意:

“这消息是怎么传出来的?()?()”

侍者想了想:

“好像是淑妃私下里和心腹商议,不慎被人听见了,就传得沸沸扬扬。”

扶苏相信淑妃估计确实说了这样的话,这个思路确实像是不懂政治规则的人能看到的深度。

但是消息能传这么广,里头肯定有贾南风的推手。()?()

估计是贾南风听到这番话,心里乐得不行。知道竞争对手不太懂行,没想到她这么不懂行。于是干脆帮她宣扬一波,叫群臣看看太子和他母亲都什么水平。()?()

本,还没二心,把孙子培养得很优秀,等人长大就麻溜地交接权利了。

?无字惊鸿的作品《大秦地府日常》??,域名[(.)]???&?&??

()?()

可是淑妃这样的,那就别指望了,太子一脉从上到下都很拉跨,没有投资的前景。()?()

侍从看君郎似乎不认可淑妃的思路。

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莫非淑妃殿下的想法哪里不对?”

扶苏含笑摇了摇头,没有多说。

既然贾南风想把淑妃的真实水平扒给众人看,那他也没必要多说什么,别弄巧成拙启发了淑妃的思路。

实际上淑妃压根没搞懂司马衷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是司马炎私心太重吗?是他单纯地为了支持嫡长子继承制不管不顾了?还是太看重孙子了所以非要儿子继位?

不是的,是忌惮司马衷背后的势力。

司马衷的生母杨皇后虽然和父亲关系不睦,但她很得舅家的疼爱。杨氏也不会因为她跟她爹关系不好,就放弃杨皇后。

杨皇后有三个儿子,上头的长子很早就夭折了,司马衷排第二。

杨皇后背后有舅家赵氏,还有父家杨氏。她死了之后,堂妹杨芷入宫成为继后,杨氏依然是后族。

继后就生了一个儿子,但是也没养住。杨氏又是个野心很大的家族,为了以后的权势自然要选择扶持元后的孩子。

而元后剩下的两个儿子里,一个是司马衷,一个是秦王。

秦王固然比司马衷更适合当皇帝,但杨家哪管这个?秦王当皇帝哪有司马衷当皇帝对杨家更有利呢?

司马衷不能亲政,这不正好便宜了太后嘛!

何况早在元后死之前,她就在为司马衷继位做准备了。元后杨艳拉拢了荀氏一族,和他们一起极力推荐贾氏女成为太子妃,这样贾氏就也上了司马衷的贼船。

很难说杨艳是不是也打着太后摄政的想法,只不过没活过丈夫。但是没了她还有她的堂妹,反正杨氏是不吃亏的。

司马炎一边要忌惮有功的藩王,一边要忌惮世家。最后几年屡次想要废除太子都废不掉,就是因为世家拧成一股绳反对司马炎废太子。

没办法,只能无奈选择去培养聪明的孙子。

虽然也没培养好就是了。

与其说司马遹资质好到让司马炎忍耐了儿子的愚钝,不如说他司马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不然直接说他是迫于世家压力才不能废太子的,这不是显得他很没用?

至于说司马炎完全是因为自己当初是靠着嫡长子继承制才能上位的,所以担心不立司马衷为太子自己也会皇位不稳,这才出此下策,那就是瞎扯了。

分封藩王还给兵权不是他自己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