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178 章 秋收(第3页)

重点是,去黑市卖东西,不知道要在里头待多久。需要时刻提心吊胆防备有人来查,好及时跑路,想想就心累。

最后是扶胥体贴地接过了这个任务:

“到时候干豆角和鲜豆角都带些过去,应该能卖出去。挑个过几天不那么热的时候,我跟村里请个假。”

阴嫚都无语了:

“大哥,你不要太惯着二哥。”

说好了去黑市的事交给二哥负责呢?

扶胥说:

“你二哥力气小,那么多豆角他带不过去。”

阴嫚:……

如果她不是秦扶苏亲妹,她就信了。

吃完晚饭正准备睡觉的时候,村长家隔壁的少年就跑是村长让他们明天早点去晒谷场上集合,趁着早晨不太热开个会。

“开会?说什么事?”

少年也不知道。

第二天一大早,连扶苏都起床跟过去看热闹了。

秦柱这次开会先说了秋收后建房子的事情,宣布了会给出力的村民算工分。然后说了城里招工的事,要在过年前的一个月里招十几个临时工去厂子里帮忙生产。

秦柱强调:

“只招一个月的,临时工,干完就各回各家了。工资按厂里正常的临时工工资来,应该会很忙。”

随后又说了这十几个名额不是直接给到他们村的,其他人要是听到了风声也能去争取一下。所以有意向的到时候得自己去那头应聘,嫌弃城里太远的可以不去。

毕竟不是县里的工厂,城里离这儿几个小时的路程。虽说坐公交连带着走路一共要花一个多小时,可公交车票要花钱啊。

在城里没亲戚能借住的,上下班估计不太方便。

现在招工的消息还没传开,不想增加竞争对手就别往外说。

扶苏听着觉得这像是免责声明。

村长反正尽到了告知的义务,消息也是他在场里工作的儿子传是从吕厂长那边打听到的。

村长自己没藏私说出来全村共享了,但是谁要是拎不清跑去告诉了其他村的亲戚,到时候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可不能怪村长没提醒他们别往外说。

散会后,赵婶子凑过去和村长媳妇套近乎,问她家有没有截留正式工的名额。

赵婶子强调道:

“阳妹子,你可不能私藏。你家这么大方把临时工名额放出来了,自己不留,铁定是因为还有正式工名额留给了自家亲戚。”

华阳和村长就一个儿子,已经是城里的工人,家里倒是不需要再出一个工人。但关系亲近的亲戚还是有一家的,其他亲戚不好说,他们难道没给秦家留好处?

赵婶子狐疑地看向秦家众人。

华阳不爱搭理她,慢条斯理地说:

“你也知道我是后娘,子楚哪里会把消息跟我讲?有没有正式工名额我可不知道,你自己去问村长吧。”

她把自己摘出去了,摘完直接走人。

旁边另一个大娘啐了赵婶子一口:

“人家留没留关你什么事?村长放了这么多名额出来,他就算给亲戚留点也是应该的。咋的,你还想贪心分一杯羹啊?”

赵婶子可不会害臊,叉腰说道:

“他是村长,他就得公平,不能自己私底下吃独食的!”

明事理的几个村里人无语地调头走了,不乐意和她继续争辩。

赵婶子还来找扶胥打探呢:

“你堂叔给你留工作了吗?”

扶胥沉稳地回答:

“没有,我还得在家照顾弟妹孩子呢。我是长子,要留家里给我爹养老的,不能去城里。”

扶苏没忍住插了句嘴:

“哥你这话说的,好像在说堂哥不孝顺,不知道留在家里给村长叔养老。”

扶胥:……

扶胥陷入了沉默,他刚刚那话有这个意思吗?好像确实不小心扫射到了堂哥子楚,不过他保证自己不是故意的。

扶苏和扶胥都不喜欢那个堂兄,但扶胥一般不会和弟弟一样小心眼,故意说些埋汰对方的话。

那头赵婶子发现这兄弟俩人提起堂哥都没一句好话,这才信了村长没给他们留工作的事情。

就两家小辈这糟糕的关系,子楚也不像是会给他们寻摸工作的大度人。

赵婶子不甘心地走了。

她家还有个大儿子没工作呢,看来得想别的办法寻摸工作。

现在距离过年还有小半年,秦柱直接把消息提前这么久公布了,哪儿可能瞒得到年前?

所以没几天,周围好些村子都晓得了。

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有人忍不住偷偷告诉了自家亲戚。然后亲戚再告诉亲戚,秘密就不是秘密了。

扶苏怀疑村长是故意的。

先拿工作出来卖个好,但是十几个名额不够村里小年轻分,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时候少不得有人埋怨他给找来的名额太少害得自己没选上。

所以村长就放任大家把消息传出去了,这样大量人一起抢工作,传出消息的还是他们自己爹妈,没拿到工作怨不了别人。

哪怕还有人会埋怨村长不该早早把消息公布,但有脑子的都知道,不论消息公布得多晚,想告诉亲戚的人连夜赶路都会跑去其他村通风报信。

反正村长没问题,他好心好意提供工作岗位,谁搞砸了谁背锅。

知青张前进就没想过要去争。

他最近下工挺累的,据说快过年的时候会比较清闲,他还盘算着到冬天就好好休息呢,哪里乐意跑那么远去上一个月班。

路费和住宿费都不知道要花掉多少。

所以他就纯看热闹,然后再吐槽一句:

“村里居然真的有人把消息往外传,不是都说名额不够村里人分的吗?再增加竞争对手,岂不是傻?”

郭嘉摇了摇头:

“也不是每家都有合适的人能去抢这个名额的,要是家里恰好没人能去,当然要把消息告诉亲戚,让亲戚去占便宜了。”

只有家里有人想去的才会瞒着,但也不一定。有些人就是觉得自家孩子有很大概率能被选中,所以不介意多几个亲戚来分一杯羹,大家一起发财。

村里因为这个工作,闹腾了好些天。

扶胥趁机去县里卖了几回菜,把家里吃不完的都卖出去了。期间也没人关注他家,都在纠结工作的事情。

扶胥在县里和村里来回,就经常被弟妹和孩子们纠缠着叫他多带点好吃的回来,改善一下口味。

家里连吃好多天豆角了,所有人都吃腻了,现在看着豆角就觉得没胃口。幸好还有二哥打猎,不然日子真没法过。

扶胥就在回家的时候顺路去一趟国营饭店,看看有没有好菜可以带回去。

结果到了一看,国营饭店也好多豆角。

算了,还是回家吃肉吧。

扶胥忙着的这段时间,阴嫚也不清闲,一直在供销社这边打听外头的局势。

她们这个工作和外头接触多,进货什么的经常能跟各地负责送货的司机谈上话。就是以前阴嫚只管销售,双方才没什么来往,现在有意结交,便很快熟络起来。

司机到处跑,对外头的变化感触更深。

好几个跑不同城市的司机都说:

“闭塞偏远的小村镇还好,局势比较稳定,还是前几年的样子。但是那些个大城市就不一样了,抗议的人越来越多了。”

以前大家都不敢闹,现在敢闹的人变多了。有些人宁愿事后被报复也要闹,根本不肯妥协。

阴嫚若有所思:

“希望事情早点过去吧。”

她爹说的果然没错,这是触底反弹了。

阴嫚开始积极为后头谋划起来,她总不能一直在这儿当个售货员。回头其他百货商店开起来,大家抢生意的时候,供销社的售货员肯定不能继续摆出爱买不买的态度。

偏偏阴嫚性子高傲,不乐意做热脸贴冷屁股的事情。所以销售这活儿不适合她,她也就能干现在这么几年了。

阴嫚回到家和她二哥说:

“哥,我左思右想都没想出来有什么工作是可以继续像现在这样大部分时候清闲、上班也不用给人赔笑脸的。”

扶苏预感到了不妙:

“你想干什么?”

阴嫚乖巧一笑:

“我想着,等市场开放了,你去赚钱养家,我在家当个啃哥的没出息妹妹。”

扶苏:。

想得还挺美。

阴嫚见她哥冷笑,立刻提出第二方案:

“或者这样,你努力赚钱,到时候多买点房子,分我几套。这样我就可以收租过日子了,也不用每个月找你要钱。”

扶苏:……

先提出一个过分的条件,再稍稍退让一步是吧?

扶苏问她:

“你怎么想到收租的?”

阴嫚小声和他说:

“那群司机跟我说的,大城市那边有好些人家里能匀出多余的房间是收留亲戚住一段时间。”

虽然很多城里人家人多房子小,跟不够住。可总有人少房间多的,所以租房市场还是有那么点水花,顶多不能在明面上搞。

阴嫚打听过租金。

有高有低,有些地段好的房子收不少租金呢。这要是多来两套房子,她不就衣食无忧还不用干活了?

阴嫚是不指望自己能发财了,但她相信自家哥哥。希望二哥可以发大财,然后养她这个小废物。

扶苏让她去洗洗睡:

“等明天睡醒你脑子就清醒了。”

阴嫚不高兴地去找父亲了:

“二哥不肯养我。”

秦政听完闺女的烦恼,哄道:

“没事,父亲养你。”

阴嫚重新高兴起来:

“那行,到时候让二哥赚钱多买几套房子,交给父亲收租。这样的话我还不用自己去费劲跟租客要钱了呢,直接等着爹你给我每个月发零花钱就行。”

秦政:……

这不还是在啃你哥的老吗?

而且还得寸进尺了,等着亲爹去收租子,自己只管花钱。

秦政认真思考了一下可行性。

然后秦政认为可以试试,他也觉得扶苏脑子灵活能赚钱,说不得真能给家里挣几十套房子出租。

不过秦政还是劝女儿:

“没有父亲还在就让二哥养家的道理。”

阴嫚眨了眨眼:

“那爹你去赚钱买房子?”

只会花钱不会赚钱的始皇帝陛下:……

秦政选择结束这个话题:

“房产买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开放,你少琢磨这些没影的事情,好好上班。”

阴嫚被赶去睡觉了。

出门碰见大哥在打水,说灶上给她留了热水洗漱,冷水他也打好了。

见阴嫚满脸不高兴,问妹妹怎么了。

阴嫚看了看大哥,摇头:

“跟你说没用。”

她大哥也不是个擅长赚钱的主。

全家居然只能指望一个二哥,以后的日子也太难过了。但凡有个能和二哥打擂台的,她都不至于这么被动。

可恶。

主卧里,扶苏也和父亲聊起这个:

“我也觉得收租挺好的。”

秦政侧头看他:

“这活确实适合你,前提是你能赚到买房子的钱。”

扶苏叹气:

“要不我培养一下弟弟妹妹,看他们谁能学会我的本事?”

秦政:“你可以试试。”

失败了别来找他诉苦。

就算要试也得改开之后了,但那个时候两年期的沙盒世界已经结束,根本没有操作的机会。

扶苏可不知道这个,他还在盘算到时候能做什么生意呢。

一眨眼到了秋收的时节。

秋收时村里人基本都要过来帮忙,就连小孩子都要跟在大人后头捡穗子,不能跑出去玩耍。

懒惰的扶苏也被一起拎去了田里。

过去之后发现他爹拎着把镰刀,看来是要参与割稻子了。身边还站着村长秦柱,同样不得闲。

大哥把农具塞给他:

“我让他们把你分到我这一组,累了你就休息,剩下的我帮你割了。”

扶苏握镰刀的姿势都不对,调整了好一会儿。他这两个月一直在倒腾他那个试验田的事情,但试验田给的是荒地,所以准确来说是一直在折腾开荒。

开荒他还算有点经验,收割稻谷就没有了。

隔壁的婶子提醒他小心腰,秋收最累的就是频繁弯腰再直起身,每次秋收结束大家都得腰疼一阵子。

扶苏沉默了片刻:

“怎么没人发明个能收割的机器?”

扶胥说有是有,但是他们村没有。所以他们村还得自己春种秋收,别想偷懒。

有些大队有拖拉机,改改就能用来收割稻子。不过比起收割,更适合用来翻地,收割怕割坏了。

专门的收割机就别指望了,太稀罕了,他们这一片见都没见过。

扶胥小声哄弟弟:

“你今天跟着收一天,明天你去打谷子,就不用来地里了。”

打谷子好一点,不用频繁弯腰,只需用力气把稻穗上的谷粒打下这样的活轻省很多。

扶苏点头:

“还是我哥疼我。”

扶苏也没再偷懒,这天割稻子割得特别快,效率极高。这给婶子都看愣了,直说以前没看出来小树子这么能干。

扶苏腼腆地笑笑:

“秋收得快点,万一下雨可就糟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吧,我就爆发出了潜力。”

已经收下了的稻谷遇到下雨还能放进屋子里避雨,地里的就很麻烦了。

雨点可能会把谷子打落下来,这样收成会受影响。有些雨势太大,还会把整株稻谷冲倒,埋进土里,损失更严重。

所以才说要抢收呢。

没有气象武器的时候,下雨这种事情很难人为控制。天气预报也没那么准,谁都不敢耽误。

第二天扶苏没去割稻子,婶子还说可惜了。小树可能干了,就适合割稻子。

扶胥:……

扶胥解释道:

“他去帮忙打谷子了。”

婶子摇头:

“打谷子不适合他,割稻子要不了太多力气,镰刀角度找的好不费什么劲的。打谷子那可是力气活,他力气小,做得来吗?”

扶胥只好说:

“新知青他们做出了个新的工具,说打谷子能省点力气,应该不要紧。”

见婶子还想说话,他把话头堵上:

“昨天我弟弯腰太多回,现在直不起腰了。”

婶子这才了然:

“这样啊,那确实没法来收割了。”

小树子娇生惯养的,吃不了这个苦。这会儿肯定坐着打谷子呢,走不动道。

知青没做出太多新工具,况且扶苏力气大,他就没要新式的。依旧拿着老式的箱子,抓着谷子往上头打,将谷粒击打下来。

箱子高度不矮,扶苏就搬了个高凳,坐在旁边宽阔些的田埂上,指挥弟弟将闾去田里把稻谷一捆捆运过来给他打。

荣禄跑得乐颠颠的:

“哥,你打得好快。”

没一会儿就打完了一个小谷堆,看得周围用新式工具的村里人怀疑自己拿的才是那个老式的。

有个叔还说呢:

“二小子你这个力气还挺大,以前不来下地干活真是可惜了。”

扶苏嘴上应付着:

“我只适合干这种坐着不动的活,多走两步就喘。”

大叔:……

大叔没法接话,决定结束这个话题。

打下来的谷子还要筛一遍,把掉进去的碎叶倒杆晒出来。剩下的虽然还有些残留,但是不用管,回头还得脱壳的。

筛完的谷子直接送去晒谷场摊开来晾晒,不仅是晒谷场,家家户户的空地都被清理出来了,用来晒谷子。

还得有能看懂天气的人时刻盯着天空,随时准备招呼众人收谷子。

没有足够的塑料布,折腾这些就比较麻烦了。要是雨点说落就落,肯定来不及收,被打湿的话之前晒的就白晒了,还得增加晾晒时长。

一个搞不好,打湿的谷子还会发霉。

种地从来都是一件辛苦的活,除了种植和打理本身之外,后续的方方面面都非常辛苦,并不是收完稻谷就没事了。

扶苏给桥松舜华两个小孩讲解:

“我们这边还算好的,往南去一些,那边夏天要双抢。”

舜华问什么是双抢。

扶苏就说:

“他们的稻谷春天种下,夏季就可以收获了。然后收完立刻要种新的秧苗,等着秋天再收一波。”

抢收加抢种,就是双抢。

时间非常紧张,为了节约时间,农人还没收上一季的粮食,就要给新一季的稻谷育秧。这样秧苗就可以不占用农田,先长个十几天,省下这十几天的土地。

舜华点点头,表示听懂了。

扶苏接着说:

“更热一些的地方,还能种第三季。”

舜华:!!!

舜华想想一年要耕三次收三次,那一天到头只有冬天才能休息,这也太辛苦了。

桥松纠正:

“才不是呢!我听说他们冬天还能把空出来的地种菜!”

舜华小姑娘震惊:

“冬天还要种菜的?冬天不是很冷吗?”

桥松回答:

“他们那边热,就可以种菜。而且有些冷的地方也是可以种菜的,我听我爹说有的菜是能越冬的。”

扶苏点头:

“冬小麦也能越冬,华北有些地方就在种。”

加上冬小麦,就可以达成两年三熟了。

秦政过来休息一会儿喝水,听见他们在聊这个。随口提了一句一年多熟需要土地肥力足够,不然只能把地空着养地。

扶苏拿出家里让他看管的水壶:

“腰疼不疼?”

秦政说还好。

周代开始就有天子亲耕的传统了,虽然主要作用是政治作秀,也不会耕种太久。耕耤礼是每年的大事,有些皇帝还会找来一堆百姓围观,然后亲自耕一大亩地。

诸子百家里的农家代表人物许行主张君民共耕,就是说国君和庶民一样,自己种地解决自己的口粮问题。

这个主张没有被任何国君采纳,但他敢提这种建议,显然就是周天子搞亲耕给他提供的勇气。

始皇帝陛下往年没那么多空自己种地,一般是亲至围观臣子种地,以示重视。

不过陛下还是比较仁慈的,一般也就意思意思。

不像某位二世,围观臣子种地的时候会故意多待半天。眼睁睁看着臣子们被迫延长耕种时间,最后累得第二天纷纷请假说上不了朝。

所以说有些人遭人恨是理所当然的。

扶苏把位置让出来:

“爹你坐着打会儿谷子,我去帮你割稻谷!”

秦政拒绝了:

“不用,我还不累。”

当爹的身体素质可比儿子强多了,每天高强度练武积累下来的体力比不少村里人还可观。

扶苏只好继续坐着打谷子。

几天后谷子就全收完了,接下来就是晒粮。

他们这边的土地肥力一般,化肥还没大量普及,做不到多种多收。一年也就种这么一茬,施肥也是用的农家肥。

所以村里人渐渐清闲了下来,可以喘口气了,不用再去种冬小麦之类的作物。

扶苏熟练地指挥小孩子们:

“对,就拽着这个绳子,在院子里跑几圈。”

绳子另一头绑着个钉耙,小孩们在院子里跑圈,钉耙被带着就把谷子给翻一遍了,可以晒晒压在下头的谷子。

傻乎乎的几个崽全程兢兢业业,在院子里跑了一圈又一圈,完全没发现自己这样跟拉磨的驴也没差。

无耻地大人们在廊檐底下坐了一排,乐呵呵地看着,没有一个想过要去阻止。

因为小孩不干,这活就要落他们头上。

清婉啃了口果子:

“还是二哥有办法。”

过了一会儿,给地上谷子犁出一个蚊香圈的小孩跑回来了,追着扶苏要糖。

扶苏挨个发了一颗:

“干得不错,下次还找你们。”

小崽子美滋滋地答应了:

“好!”

秦高绝望地叹了口气:

“希望我家南嘉长大了别跟他们一样傻乎乎的。”

一岁多的南嘉现在还不能给家里干活,幸运地躲过了当小童工的悲惨命运。

荣禄努力回忆:

“我小的时候,二哥不会也这么忽悠我的吧?”

想不起来了。

将闾则在感慨孩子有个不靠谱的爹是真的倒霉。

大哥二哥两个亲爹看着孩子忙活,二哥也就不提了,大哥扶胥居然也干看着不管。桥松侄儿好惨,亲爹一点不顶事。

面对弟弟谴责的目光。

扶胥微笑着说:

“让桥松多跑跑跳跳,身子骨才能健康。他是男孩子,干点活没什么的,你二哥是在锻炼他呢。”

将闾:。

大哥居然是真情实感地觉得这样不错?大哥是不是被二哥灌迷魂汤了?

扶苏打断了他的沉思:

“将闾,去我屋里把蒲扇拿来。”

将闾不情不愿地进屋去了。

将闾觉得二哥让他拿扇子,肯定是要自己给他扇风。二哥老是这样,就会压榨弟弟妹妹。

结果扶苏推开了:

“你自己扇,不用给我扇,我不热。”

将闾有些意外:

“真不用给你扇啊?”

扶苏嫌弃地看着他:

“不用,你看你,又出一身汗。坐着不动也出汗,天不是已经没那么热了吗?”

将闾摇摇头。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自己静不下心来吧。其他兄弟姐妹安静坐着就不热了,他不行,他热得很。

火气旺盛的壮小伙高兴地大力给自己扇风,没想到二哥刚才让他拿扇子是关心他。

秦高再次绝望地挪开了眼睛。

秦高小声和媳妇吐槽:

“将闾没救了。”

二哥只是提醒他去拿扇子扇风,他就自我感动起来,好歹等二哥亲自给他扇一会儿再感动吧?

将闾可真好哄。

全家怎么都傻乎乎的?弟妹崽子加起来没有二哥一个人精明。

李姻捏着儿子的小肉手笑道:

“要都是精明人,日子可就过不下去了。”

那还不知道得多闹腾呢。

正说着,远处隐约传来争吵的声音。扶苏噌地一下就起来了,拎过旁边的草帽扣上,出门去看热闹。

众人:……

他们以为扶苏已经动作很迅速了,结果跟出去一看,隔壁商家一群知青也麻利地跑了出来。

带头的孙秀秀和曲小梅飞快蹿到了吵架那家人的门口,占据了吃瓜的有利地形。

扶苏打眼一瞧:

“是村长家隔壁,走,我们去院子里扒墙头!”

然后带着一群弟妹崽子,趁着村长开门出来要去隔壁调解矛盾,呲溜一下钻进他家院子里头。

秦柱:???

什么东西窜过去了?

定睛一看,扶苏已经踩着大石头乐呵呵趴在墙头围观起来了。在他旁边,是同样乐呵呵围观的村长他亲爹,秦稷秦大爷。

两个小崽子在扶苏脚边转悠:

“二叔/爹!我也想看!”

扶苏敷衍道:

“你们等一会儿,等我哥来了,叫他抱你们看,我抱不动。”

两人:……大骗子!

扶胥和秦高慢半拍挤进来,一人一只地把小孩托举起来,可算能看见了。

作者有话要说

此时,秦政正在家里午睡,午睡醒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