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 高考恢复
秦子楚现在的心情就是很暴躁。
在厂子里待着不开心,回村更不开心。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开心的地方,活着真是太难了。
村长接到儿子回村的消息,但是也并不太积极。忙完了手头的事情,才慢吞吞过来看了一眼。
儿子这么大个人了,没爹娘盯着也出不了事,用不着急着去看他瘦了没。
秦政也忙完了上午的工作,和秦柱结伴往家走。他家距离村口比较近,正好顺路。
也正好方便了扶苏偷溜。
很快,两人就看见了被一群大娘婶子围着喊地瓜的秦子楚。
秦政:……
秦政总觉得这个小名和子楚不搭,尤其是搭配着子楚生无可恋的表情,看起来就更诡异了。
轻咳一声掩住笑意,秦政和村长打了声招呼,径自回家去了。
回到家,没看见儿子。
秦政问小女儿:
“你二哥呢?又去哪里野了?”
清婉答道:
“他看到堂哥回是去黑市逛逛。”
秦政:果然。
秦政也不去管他。
扶苏不在也好,不然铁定会出去嘲笑子楚的小名。到时候就算子楚涵养再好,也得打人。
隔了一会儿,秦子楚过来登门:
“秦扶苏在家吗?”
清婉摇了摇头,帮哥哥打掩护:
“他今天一大早就去县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秦子楚冷笑一声:
“故意躲我?”
清婉当然不能承认了,二哥和她是一家人,堂哥可不是。而且他们全家都不是很喜欢这个堂哥,清婉没有理由帮他。
所以清婉疑惑地说:
“应该不是吧?他又不知道你今天要回家,难道你提前和村长说过了,村长又转告给了我二哥?”
秦子楚被堵了回去。
他眯了眯眼,看着清婉那说谎不打草稿的模样,没看出任何心虚气短。想想秦家这个小闺女一直都是很柔弱乖巧的性子,应该不至于有骗人不怕拆穿的心理素质。
秦子楚勉强接受了她的说辞:
“那等他回来了我再找他。”
反正自己这次回村要多住几天,他就不信秦扶苏还能几天不回家。
清婉送走了秦子楚,悄悄皱了皱眉。
想了想,她出门去找大哥了。
扶胥正在菜地里帮忙摘中午要用的菜,见妹妹来了有些意外。
扶胥直起身问她:
“怎么了?”
清婉凑近了小声说:
“堂哥回来了,好像要找二哥算账。”
扶胥点点头:
“我知道了。”
清婉打完小报告,帮着兄长把东西一起拎回去,就把这事儿抛在脑后了。
中午阴嫚回来吃饭,最近天气没那么热了,阴嫚也就没有继续在县里下馆子,那样太费钱。
小耳报神清婉趁机又找姐姐告了一状。
她姐冷哼一声:
“他有本事找那些造谣的村里人算账啊,二哥又没说谎,凭什么找我家麻烦?”
家里人不喜欢子楚也是有原因的。
小时候扶胥和子楚一起上山捡菌子,结果遇到了头野猪。子楚丢下扶胥自己跑了,后自己是下山去叫帮手的。
弟妹们可不这么觉得,他们认定了子楚就是故意把他们大哥留下来吸引野猪的注意力,这样就好自己逃跑了。
阴嫚点评:
“他从小就会欺软怕硬装模作样!”
清婉认同地点头:
“对!”
阴嫚看了一眼柔弱的妹妹:
“你这两天别出门了,他要是知道你打小报告肯定要报复你。他这人阴险,你别被他给坑了。”
清婉眨了眨眼:
“嗯嗯!”
秦政:……
秦政多看了小闺女两眼,心想这孩子果然是越长越像扶苏了。
也不奇怪,家里就两个人不事生产的。
一个是十岁出头的小闺女,这么小的女孩子也做不了太多活。他家舍不得压榨这样的小孩子,干脆就让姑娘在家玩了。
另一个是扶苏,需要时常上山和去县里倒腾东西,给家里改善伙食。不上工正好方便他做这些,不然每次离开还得请假。
只是扶苏不会天天上山或者出门,这就导致了他和清婉经常一起待在家里。俗话说近墨者黑,相处久了清婉就把她哥那些小手段学了个七七八八。
外头人都说秦家的小闺女柔弱乖巧,简直是全村最讨喜的小姑娘了。
但是家里人其实都知道,这丫头心硬如铁心黑手狠。把性别换一换的话,就和扶苏差不多了。
只不过扶苏只对他爹乖巧,清婉对全家都乖巧。
秦政到底还是叮嘱了小女儿两句:
“少跟你二哥学那些坏毛病。”
清婉无辜地看着父亲:
“二哥身上哪里有坏毛病?”
秦政:……
秦政冷酷地说:
“你现在这个做派就是跟着他学的坏毛病。”
阴嫚忍不住笑了一声:
“清婉,你悠着点,叫二哥知道你学他,你要挨揍的。”
她哥可小心眼了,坚决拒绝父亲身边出现自己的“替身”。
自己最亲爱的姐姐发话了,清婉瞬间收敛表情,变回了正常的一脸冷漠。
她矜持地颔首:
“好的,大姐。”
将闾悄悄松了口气:
“还是这样看着比较顺眼。”
话题中心人物秦扶苏在县城磨蹭到快天黑才回家,还是跟妹妹一起回家的。因为这样可以蹭自行车,他懒得自己走路。
阴嫚乐意之极,又能压榨她哥骑车带她了,不用自己骑就很省力。
兄妹两个趁着夜色偷溜回家。
做贼一样的,看得秦政眼睛疼:
“你就准备这么躲着他?他后头几天肯定会反复来找你的。”
扶苏蹭到父亲身边坐下:
“白天看热闹的人多,不能和他起冲突,我可不要变成村里人围观的对象。他等会儿肯定会趁夜过来找我,到时候再应付他就行。”
子楚也不乐意成为村里人的热闹,所以他肯定会配合的。等下过来之后,子楚只会比他更不想闹大,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扶苏手上了。
见儿子有成算,秦政也不管了。
没过一会儿,子楚就再次登门了,当时秦家正在吃晚饭。
平时这个点秦家的晚饭早就吃完,但是因为扶苏和阴嫚故意拖到夜里才回来,大家为了等他们,稍微晚吃了半个小时。
子楚按照以前的经验找过来,恰好碰见他们还在吃,立刻意识到自己中圈套了。
果不其然。
扶苏露出了夸张的惊讶表情:
“堂哥怎么来了?来蹭饭的吗?你鼻子可真灵,你怎么知道我从县里国营饭店打了红烧肉回来?”
子楚:……
给他说得好像子楚是个嘴馋的,闻着红烧肉的味故意这个时候上门占便宜一样。
子楚压低声音咬牙切齿:
“你少跟我扯东扯西,村里那些流言是不是你传的?”
扶苏明知故问:
“什么流言?”
子楚再次:……
子楚自己不乐意重复那些话语,扶苏掐准了这一点。要么子楚自己厚着脸皮复述一遍,要么就说不出来、那扶苏可以赖掉这件事。
但不论他选哪一条,他都在气势上输给了扶苏。
子楚迅速识别了扶苏的险恶用心。
他冷笑一声:
“什么流言你自己心里清楚。”
但是这种说辞只能应付要脸的人,不要脸的扶苏选择耍赖到底。
扶苏迷茫地看向父亲:
“爹?他到底在说什么?你有听到最近村里传了什么流言吗?”
秦政:。
秦政瞥他一眼,给了他一个“下次不许拖我下水”的警告。
但这一次嘛,当然还是得帮儿子的。
所以秦政回答道:
“最近村里一直在说他要去城里当上门女婿。”
扶苏故作恍然大悟:
“这个不是几个月前就在传吗?关我什么事?不是村长自己传出来的?”
子楚又一次:……
这对父子是懂避重就轻的。
阴嫚忍笑忍到肩膀颤抖,清婉悄悄给姐姐挡着,免得被人发现了。
秦政配合地跟儿子一唱一和:
“你后了只是副厂长家的女儿追求他,没有上门女婿这回事。”
扶苏懂了:
“村里人觉得不可能,副厂长的女儿哪里会嫁给他,只有可能是娶他,所以越发认定他就是要去入赘了?那怎么能怪我,我都是实话实说啊!我还给他辟谣了!”
扶苏回头去看子楚,一脸“我好心好意帮你,你怎么不领情”的模样。
子楚磨了磨牙:
“那我真是谢谢你。”
扶胥叹了口气:
“这事确实怪不到二弟头上,你总是不回家,他们才会这么编排你。”
子楚:?
怎么,还怪我了?
阴嫚也跟着倒油:
“那些婶娘说别家孩子在城里工作的,都经常回家看爹妈。你不怎么回来,要么是不孝,要么就是入赘去了,不方便回来。”
然后用真挚的眼神询问子楚,你是哪一种呢?
子楚感觉这个账算不下去了。
这家人可真擅长倒打一耙,他被人造谣还是他的错了。
将闾嘟嘟囔囔:
“你被人造谣无论是谁的错,也跟我家没关系啊。你要是去找罪魁祸首,那还能掰扯掰扯,干什么来找我哥?看我哥好欺负?那就别怪我们埋汰你了。”
扶胥打圆场:
“好了,这个话题就别再聊了。赶紧吃饭,饭菜要凉了。子楚,你是不是还要去找其他婶娘?我们就不送了,还吃着饭呢。”
子楚一句话没能插上,被他们一环套一环就把事情单方面定性为已经解决了。
哪怕还想再说什么,他们来句“你不去找造谣的婶娘”理论吗,也得被堵回去。
可是这么传的婶娘太多了,哪里能一一找得过来?但他不找婶娘,只找扶苏,就不占理。
要掰扯所有人都别想跑。
秦子楚满脸不悦地离开了。
扶苏拾起筷子继续吃饭,一点没把子楚放在心里。
接下来的几天,子楚也没自找不痛快。村里人压根不知道他们两家闹矛盾的事,毕竟除了子楚不爱搭理这家人之外,村长和妇女主任都和他家来往密切。
阴嫚吐槽子楚人缘真差:
“芈婶也就算了,本来就是后娘,和他关系不好正常。村长叔也不跟他站一边,可见他就是不讨人喜欢。”
荣禄突然蹦出来一句:
“这算不算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
众人:……
荣禄意识到说错话了,缩了缩脖子,闭嘴不再乱开口。
可能是为了破除上门女婿的谣言,后续子楚有假期就会回了,就是每次见到他都要八卦一下他和副厂长家闺女处得怎么样。
子楚又不是清心寡欲的柳下惠,虽然一开始还坚持着不肯和赵同志处对象。时间长了,见人家持之以恒,总是一副深情款款的模样,子楚的态度也松动了。
赵同志和吕厂长处过对象这件事,他其实不是很在意。子楚这个人思想比较开放,没那么多封建的讲究。
先秦人士大抵都这样。
何况男人嘛,总是比较自负的。
有漂亮姑娘一直巴心巴肺地对自己好,就容易既往不咎。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他们还是很乐意展现自己的“大度”的,觉得没必要和女人计较。
属于自我感动的一种。
偏偏子楚失忆了,忘了赵姬做的错事还真是原则问题。再她看来赵同志也没干过什么事,所以态度很容易就松动了。
过年前的这次回村,子楚就把人带了回来,说要商量婚事。
扶苏震惊:
“他们真的要结婚啊?”
他还以为有了入赘这个谣言,子楚就更不乐意和她在一块儿了呢。
秦高试图分析:
“可能是觉得自己以后也能当上领导,所以不怕别人谣传。等他爬上去之后,别人肯定不会再信这种说辞了。”
有点道理。
何况男人的节操一般都比女人低一些,好些男人并不觉得靠娶妻获得岳家支持,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这属于正常投资。
没本事的男人在靠着岳家上位之后才会恼羞成怒不承认这些往事,生怕被人骂成是凤凰男。
换个人比如刘秀,他也靠着娶郭圣通得到了支持,但他会自卑到不许人提吗?他只会觉得这是自己和郭家的利益交换,郭家看重的是他个人的能力,联姻才是附带的。
扶苏再次活跃在吃瓜第一线。
这次因为是亲戚的关系,他可以登堂入室。别人只能在院子外头看热闹,他可以进屋去看。
村长可太知道村里人的德性了。
所以秦柱根本没在院子里头说话,而是叫了小情侣进屋细谈。
看到扶苏过来,秦柱眼皮子一跳:
“怎么哪儿都有你?”
扶苏坐到华阳身边,摆出个自己身为亲戚要帮忙参谋参谋的态度。这就弄得村长不好赶人了,只能叮嘱他别乱说话。
阴嫚那几个有样学样,也跟了进来。
秦柱忽略他们,只看向小情侣:
“我不同意你们结婚。”
子楚有点诧异:
“为什么?我又不是去入赘。”
他娶谁不是娶,娶副厂长闺女还能有点助力。虽然现在吕厂长看重他,但这种毕竟不够稳妥,吕厂长又没和他再一条船上绑死,随时可以抽身。
结了亲就不同了,联姻一直是相对稳固的利益结盟手段。
赵姬也咬了咬唇:
“叔,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吗?”
秦柱只是礼貌地安抚了她一句,然后说了些“我家门第不够高攀不起”的场面话。
子楚看出了点端倪,哄着赵姬先出去散散心,他和他爹单独聊聊。华阳看了父子俩一眼,主动请缨带她出去逛。
毕竟是客人,不好冷落了。
人一走,秦柱就直接说:
“我听说她家和革委会有点关系?”
子楚瞬间了然:
“虽然革委会那些人迟早会被清算,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倒霉。好些人没干什么坏事,爹你不用太担心。”
赵家的关系网他也是打听过的。
秦柱摇了摇头:
“这可说不准,有些人表面装得正经,谁知道背地里干过什么。”
上头真要清算,具体谁会被揪出来、谁不会,他们这种在村里消息闭塞的人是很难判断的。
稳妥起见,秦柱觉得这婚不能结。
何况他刚刚看过那姑娘了,觉得不是什么好的结婚对象。光是人他就看不上,更何况她的家庭。
子楚皱眉沉思了许久,一时没回话。
秦柱突然想问问扶苏的意见:
“你觉得呢?”
虽然扶苏是捣蛋鬼,但有的时候他看问题的角度确实新颖,可以启发大家的思路。
扶苏也没藏私,实话实说:
“纺织厂迟早倒闭,副厂长当不了多少年了。就算她家没有革委会的关系,你跟她结婚也占不了多久的便宜。”
这是埋汰子楚的说法。
实际上扶苏想提醒的是,纺织厂未来会倒闭,子楚现在干的厂子也有可能倒闭。
如果子楚能保证自己在倒闭前爬到足够高的位置,这样厂子倒闭他也能调去其他部门接着当领导,那大可继续干下去。
要是没办法保证,那就及时止损,找其他出路。
下岗潮在八十年代爆发。
现在距离那会儿也没几年了。
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国营厂子那种落后老旧的经营模式,很难维持下去。偏偏他们习惯了现状,好多厂子连求变都不肯,也放不下姿态去和民营厂子争。
有些厂子明明已经改变了,看起来欣欣向荣。但这些厂领导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后头有关系网。
所以还会出现别的更大的领导派个自己人来空降,抢走原本的厂长位置,想的是摘桃子接手改进后的厂子。
结果心比天高,本事却不行,于是厂子好不容易喘过了一口气后,又迅速衰败下去了。
子楚想说吕厂长不是迂腐的人。
遇到危机他肯定会求变。
扶苏这么一通分析丢出来,子楚顿时沉默了。是啊,吕厂长能保证他不被人替换掉吗?
在绝大多数厂子都陷入危机的情况下,独树一帜能扭亏为盈的厂子多显眼?多的是人企图分一杯羹,吕厂长身后的关系网能硬到百分百保住他吗?
很难。
扶苏慢悠悠地说:
“我要是吕厂长,我就辞职不干了。自己出去办厂,自己当家做主,干什么都方便顺畅。”
自家的私人厂子可没那么多约束。
子楚问他:
“你确定市场会开放?”
这些的前提是商业上的开放,一但不开,就能继续维持现状。
扶苏也反问:
“你觉得不会开?”
子楚觉得会开。
大家都是当过国君的人,失忆了不代表看事情的眼光也没了。站在上位者的角度审视目前的局势,怎么选择才对国家更好,大家心里都有数。
子楚是想走政路的,国营厂的领导也属于政界人物。但是出去办私营厂就不一样了,到时候吕厂长就和政界割席了。
阴嫚凑到兄长耳边问道:
“他会怎么选?”
扶苏轻声回答:
“当然是娶了赵同志,利用赵厂长和吕厂长的关系,以最快的速度爬上去。在厂子倒闭前跳出去,去其他部门任职。等吕厂长私营生意坐大了,他俩还能互相扶持。”
经商的不能一点政界人物都不认识,不然竞争对手都能得到一手消息,自己却得不到。
子楚要是能给吕厂长当政界的关系网,那局势就要对调了。到时候就是吕厂长求着他,他能翻身做主。
阴嫚感慨:
“你们男人心好脏。”
扶苏微笑:
“只是足够自私利己而已。”
他还有别的没说呢,比如赵厂长最好别出事。万一出点可能牵连子楚的事情,子楚能第一时间离婚把赵姬扫地出门。
扶苏趁机教育妹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他人的鬼话都不要信,多为自己考虑考虑。
自私虽然显得不太道德,可以后的社会只有自私点才能过得好。
也不是说要妹妹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个世界又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你自私点别人就会受损。大部分时候,是你自私之后别人就占不到你的便宜了,你可不欠人家什么。
阴嫚点头:
“我知道的,我爹把我宠到大,可不是为了让我去给别人当老妈子。”
她在村里可见过太多无私奉献的女性了,但是没人为她们的奉献感动,还会嫌弃她们奉献得不够多。
子楚果然跟扶苏推测得差不多。
他思考过后还是坚持要娶赵姬,说既然厂子可能十几二十年内就会倒闭,那他就得加快速度往上爬。
有赵厂长的关系在,他才能保证自己的升职速度足够快。
秦柱看他都考虑好了,到底没多说。
儿孙自有儿孙福,子楚都是成年人了,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心里有数。
于是秦柱商量起了彩礼的事情。
现在结婚都是要给彩礼的,不说七十年代了,古代也一样。结婚前要走完六礼,其中的纳征就是送上聘礼。
到了现代,这个流程被简化了很多。比如纳吉的合八字,大部分家庭就省略掉了。
当前年代当然更不能合八字了。
这会儿打击封建迷信的力度还是很大的。
扶苏听了一耳朵,不感兴趣。
这种没什么需要掰扯的彩礼没热闹看,赵家人估计也不会跑彩礼给太低了不行。
扶苏和他们打了声招呼就带着弟妹们离开了。
村长家的婚期定得比较急,其实赵家人早前就和子楚商量好了几个日子,就等秦家挑一个。
现在谈妥了,流程就走得很快。
两家的意思是年前就把婚结了,现在结婚都快,不会拖太久的。
秦柱找上扶苏:
“结婚办酒,得多弄点肉。”
虽然赵家早知道他们是农村家庭了,但是酒席还是得办得体面点。不然显得不够重视亲家,凭白惹人不快。
扶苏秒懂:
“我给你弄点肥的山鸡,你就说是跟人换的家养鸡。”
普通野鸡比较瘦,不如家养的肥硕。野鸡端上桌,别人一看就容易分辨是家养的还是野生的。
要找肥的野鸡不容易,好在扶苏在这方面天赋异禀。
村长家结婚,扶苏帮着倒腾东西,倒是小赚了一笔。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反正扶苏该薅羊毛的时候一点不含糊。
知青点那边新屋已经盖起来了,之前挨挨挤挤的知青搬了几个去新屋。吕雉他们倒是没搬,习惯了和商家搭伙过日子的生活。
村里大家也没多说什么。
他们想着商家日子过得艰难,就当给母女俩多点进项了。
结婚这天知青还去帮了忙,主要是想和村长套套近乎,问一下回城的事情。
村长的消息比他们灵通,现在还和副厂长家结亲了,肯定知道很多内幕。
两位女主没凑过去。
她们俩来自未来,自然知道以后的局势发展。扶苏这些天跟着她们一起做工,也听到了只言片语。
这会儿两个女主就在讨论回城的事。
孙秀秀意有所指:
“我觉得,高考迟早会恢复的。”
曲小梅眼前一亮,赶紧附和:
“我也这么觉得,国家现在急需人才,只有大学才能给国家培养足够的人才。”
两人都以为对方是七十年代土著,绞尽脑汁想提醒对方好好学习,不要错过了翻年的高考。
听到对方对高考的恢复如此有信心,曲小梅和孙秀秀同时在心里感慨——我姐妹真是个目光长远的聪明人!
要知道这年头很多人都不确定高考会不会恢复的,就算你跟他们说肯定会,分析一大堆,他们也半信半疑。
难得有个赞同自己的,简直令人感动。
扶苏听着她们这么互相忽悠互相吹捧,忍住了没笑。
扶苏装作不经意地走过去:
“如果高考恢复了,你们要参加吗?”
此话一出,两个人的表情同时扭曲了一瞬,回忆起了当初被高三支配的恐惧。
孙秀秀僵硬地说:
“我、我就不了吧?我学习成绩很差的,肯定考不上大学,而且高中知识我都忘光了。”
作为一个家境优渥的现代人,毕业之后她甚至都不用为生计奔波。她拿着这些年父母长辈们给她的压岁钱、零用钱,自己去理财投资,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
所以孙秀秀穿越前其实根本都没出去工作过。
本来工作上也不怎么用得到上学时候学过的知识,不工作就更用不上了。有时候看到一元二次方程,她都得懵一会儿。
曲小梅的笑容也十分勉强:
“我家里条件不好,我没上过高中。”
她上过,她当然上过,她还是大学毕业生呢。但是吧,当初高中的时候她就因为不爱学习,堪堪只考了个三本。
哦,后法取消了。
但她那个年头是有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的,三本分数线低很多。
曲小梅不知道别的三本什么样,反正她上的那个基本就是混文凭。大学四年她成天打游戏,课是没听过一节,知识忘得比孙秀秀还干净。
——也不对,曾经听过半节高数课。结果后半节就听不懂了,大大挫伤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干脆摆烂。
说真的,曲小梅和孙秀秀超级佩服那些年代文女主的。穿越女主来了之后一心考大学,还凭本事考到了清北。
反正她俩做不到。
孙秀秀的观点是,过日子自己舒心最重要。大学不缺她一个小废物,她更乐意抓住风口赚点钱,以后继续过衣食无忧的日子。
反正她只要赚到足够她后续投资理财吃基金回报的钱就够了。
曲小梅的观点则是,上辈子已经够卷了,在个用不到什么专业知识的小公司里头996到猝死,这辈子真的卷不动。
听说这年头的大学没法摸鱼,去了之后都要认真学习。头悬梁锥刺股,不好好学习的还会被全班鄙视。
天呐,她真的吃不了学习的苦,还是放弃为妙。
扶苏了然地笑笑:
“高考考不上的话,那就得等以后找别的机会回城了,是麻烦了一点。”
既然两位女主都不担心这个,那说明高考恢复之后没几年,知青就能随便回城了。
扶苏若有所思。
上千万知青的回城,必然导致城里工作岗位紧缺。以前搞下乡就是为了解决知识青年没工作的问题,所以回城后的无业知青必须得有新的出路。
要么,他们自己创造工作岗位,要么,上头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毕竟不事生产的青年人太多,可是会影响社会治安的。
扶苏回去就和父亲说:
“经济开放应该在知青回城之前。”
先进行经济开放,允许私人做小买卖。可能会在某些大城市试点,发现局面可控之后,再推行到全国各地。
接着,知青就可以回城了。
这个时候,哪怕大家看不起做小买卖的,觉得摆摊的不如正紧工作光荣,为了生计也有很多人会选择妥协。
等到发现做生意确实挺赚钱的,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失业问题因此迎刃而解。
而且大量人口参与进经济活动,经济自然就被盘活了。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期,一举多得。
想出这套组合拳的领导确实厉害。
秦政在心里列了一下时间线:
“高考恢复、经济开放、知青回城、工厂下岗,应该是个递进式的过程。前三者发生的时间距离短,最后这一条则是长期问题。”
厂子肯定是陆续倒闭的,家大业大的倒闭得更晚。青年人做生意对国营厂子的冲击也是循序渐进的,社会会慢慢完成换血。
等下岗职工越来越多,他们也会参与到生意经营上去。
做生意的人多了,有钱人就多了。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民营厂子的规模就会持续扩大。
所以这些厂子会不断招工,下岗工人有机会的话还能去这些厂子工作,不至于彻底没了生计。
只是这样的变革下,终归会有家庭生活艰难。有些人不习惯新的厂子,有些人年纪大了新厂子不招。
扶苏点头:
“以前养老靠工厂发的退休金,以后工厂靠不住了,就得上头来负责这一块。”
养老保险应运而生。
翻看历史记录就会发现,第一次施行养老保险是在1986年,和下岗潮的时间接近。
下岗潮刚开始就推行养老保险,绝对不是临时想出来的应对方案。应该是提前就意识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早就在为这项政策的实施做准备了。
扶苏自告奋勇去找女主继续打探细节。
在他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两个心眼有但不多的女同志透露出了不少内幕。
孙秀秀试探着提醒:
“我觉得高考恢复应该很快,可能也就年后的事情,最迟最迟后年恢复。”
这是企图提醒大家现在就可以开始复习了,免得等消息下来发现复习时间太短根本不够用。
她可是知道的,消息传来后一个月就进行考试了。一个月管什么用啊,她觉得一个月都不够她把单一学科要背的东西记住。
好在第二次高考是第一次的半年后,恢复了夏季考试的规律。第一次没考上,学个半年考第二次也不影响,就是没了提前复习的优势。
孙秀秀唏嘘一声。
她听说有些知青下乡插队也没忘记学习,在村子里待了多年依然坚持读书。这种人她是佩服的,第一次高考其实就是为他们准备的吧?
曲小梅则说:
“高考这种事情尽力而为,要是实在考不上也别太难过。我们迟早能回家的,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反正我们还年轻,等个三五年就是了。”
暗示大家五年内肯定有结果,别因为高考失利就心态崩了,彻底丧失了希望。后世好多高考失利跳楼的,她也担心村里其他知青会这样。
郭嘉听着听着,越发感觉这两人奇奇怪怪的了。
他用手肘碰了碰扶苏。
扶苏冲他眨了眨眼。
两个女生完全没发现自己说得太明显了,还觉得自己这么说足够委婉呢。
她们越说越上头,很快又提起了回城之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的事情。
孙秀秀就提议思维别太死板,能活下去就行,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暗示大家不要因为别人都看不起摆摊的,就自己也死要面子不去干这行。
曲小梅也补充说社会风气是会变的,有些以前觉得不好的,以后大舆论未必如此。说不定现在被瞧不上的工作,未来人人追捧呢。
郭嘉:……
郭嘉心情复杂,心说这两姑娘善良是很善良,就是过于善良了。
她们看人特别单纯,不仅自己单纯,还觉得大家都一样单纯。所以提醒的时候几乎要掰开了揉碎了说,生怕其他人听不懂。
等人结伴离开后,郭嘉感慨:
“看来她们生长的环境很美好啊。”
如果只有一个人单纯善良,还能说是个例。两个都这样,只能证明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的。
也挺好,在这种社会长大的孩子大多积极向上、品行优良,对于往前数很多时代来讲,这就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了。
吕雉有些羡慕:
“真好。”
可惜她生得早了点。
不过她也算幸运,看样子她应该能活到见证那个时代的年纪。
自己小时候享受不到,后辈们能享受到也不错。
吕雉提起另一件事:
“知青回城之前,经济肯定就开放了。但是现在去哪里都要有介绍信,知青想要提前去试点城市做生意很难,村里估计不会给开。”
主要是村里也担心知青是找借口跑去那些城市,之后就一去不回了。万一上头问责下来,帮忙开介绍信的村长要担责任的。
扶苏明白她的意思:
“知青开不了介绍信,村里人能开。”
村里人如果想去做生意,村长估计不会拦着。毕竟家就在这里,不怕他们不回来。
扶苏和商蔓到时候要出去不难,郭嘉吕雉孙秀秀曲小梅这些人,就赶不上这趟红利了。
好在最初开放的试点城市也不多。
商机在后续的二十年里比比皆是,晚一两年并不影响什么。
这也是为何两位女主一直跟着扶苏折腾农业技术改革的原因,反正几年内都走不脱,不如找点事干。
扶苏问郭嘉:
“你想去做生意?”
郭嘉笑了笑:
“我还是比较适合做学问。”
他可不擅长这个,所以他应该会走高考这条路子。
扶苏点点头:
“那你明后年就可以离开了。”
韩信晴天霹雳:
“你要参加高考啊?那我们很快就要分开了。”
扶苏建议:
“你也可以去参加高考。”
韩信:……
韩信选择转移话题:
“郭嘉,你高考准备考去哪里?”
好的,又是个学习苦手。
商蔓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
“韩信你不考试吧?回头你给我打下手,这年头乱得很,独自做生意太危险了,还是得有点人高马大的保镖帮忙。”
韩信点头:
“行,我跟你混。”
他这几个月可是见识到了商蔓有多会把握商机了。
商蔓很快又拉上了章邯,打手越多越好。毕竟如今在各地跑运输的司机都经常遇到杀人劫道的,她不小心点不行。
吕雉思索片刻,很快也答应了入伙。
郭嘉左看看右看看:
“就我一个考大学啊?”
扶苏安慰他:
“我弟妹肯定也考,你们可以作伴。”
郭嘉:“……那你呢?”
扶苏理直气壮:
“我怎么能去上大学呢?我得留在家里陪我爹的。其他弟妹都去外地上学了,留他一个在家怎么成?”
郭嘉:“呵呵。”
商蔓警觉:
“那你去外地做生意,不还是留他一个在家吗?”
扶苏这时才露出了獠牙。
他微微一笑:
“商妹子,你缺投资不?”
商蔓虽然很会攒家底,可这年头赚钱太难了。他猜商蔓攒下的家底不会特别多,应该也就几百块。
几百块看起来很多,做生意就有点不够用了。到时候商蔓只能慢慢来,平白耽误时间。
可是,如果她拉到更多投资,那就不一样了。别看秦家这些年吃好喝好,好像没存下多少钱,其实不然。
扶苏自己有很多倒腾山货的私房钱,妹妹阴嫚也攒了许多工资没花。到时候他们兄妹两个注资,等着拿分红就行。
妹妹不是想以后躺着收租子吗?
现在投资了商蔓,未来当包租婆的日子指日可待。
商蔓也没怎么犹豫:
“可以!”
别人主动投钱,她没有拒绝的道理。
扶苏于是回去和妹妹说了这个好消息,告诉她虽然啃不到二哥了,却能啃隔壁的商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