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 章 开放(第3页)
何况,多少知青指望着通过这次考试改变命运?她既然没那么想念书,何必再去和别人争夺这难得的机会呢?
对她这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人生节点。
商蔓则狐疑地看着扶苏:
“你老实交代,其实你是文科生吧??()???$?$??()?()”
扶苏露出一个无辜的微笑。
是的,他全家都是文科生来着。文科是他家的强项,理科才是苦手。
不过文科生的身份也不影响扶苏当初进入金融专业深造,因为经管学院的部分专业并不只招理科生。
就是管招生的老师非常怨念,不懂他为什么文科成绩那么好,非要去学金融。学金融那你当初怎么不挑理科啊,真是浪费她感情。
扶苏:可能因为我物理化学学得烂吧。
金融只要数学成绩好不就行了?
孙秀秀也没去管扶苏到底是文科大拿还是理科大拿,她只在纠结一件事。
孙秀秀叹气:
“距离经济开放还要好久。()?()”
现在是77年末,78年改革开放,但是当时没有进行经济开放。
是五月份先解放思想的,也就是教科书上出了名的那篇讲述真理和实践关系的文章发表。
然后是十一月份小岗村村民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十二月份,会议就召开了。
次年批准了粤闽两省的经济特区试点。
也就是说,最快他们可以在79年年初就去厦门响应政策,距离现在还有一年的时间,也可能更长一些。
毕竟她也不记得厦门开放是几月份。
孙秀秀甚至都不能直接说79年就可以开放,她还得含糊其辞说是“要等好久()?()”
。
一想到还要在村里种两年田……
孙秀秀痛苦面具:
“我这辈子没吃过这种苦。()?()”
这搞得她都有点后悔没去考大学了,当然,也只是稍微想一想。
多吃一年种地的苦,总比多吃几年学习的苦要划算。村里比学校更需要她,她愿意帮村里种粮食,种田光荣。
曲小梅:……
曲小梅提醒她:
“你也可以假装要复习考大学,少去田里少拿点工分。”
扶苏心说这不错啊。
可是孙秀秀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不了吧,反正我现在也是跟着秦同志在搞试验田,其他地方的田地本来也只是农忙的时候去帮忙搭把手。”
村里对她已经很优待了,再偷懒就不合适了。
她这话一说,扶苏顿时觉得自己的思想觉悟也太差了。果然,像他这样的利己主义者,是当不了好人的。
反正换他是孙秀秀他肯定这么干。
扶苏没事人一样地告别了觉悟很高的善良女主,溜达回家去了。
回到家,李姻正笑吟吟地告诉大家:
“我考上
师范大学了。”
李姻的分数稍微弱了一点()?(),
本来可能上不了厦门最好的师范学校的。不过她是小学老师()?(),
而且教学成绩不错?()_[(.)]???♂?♂??()?(),
就被定为了表现好的民办教师()?(),
成功录取上了。
大家都挺为她高兴的,毕竟李姻一直很喜欢当老师。
但是扶苏突然想起来:
“大哥、阴嫚、高弟和弟妹都要去上大学了,家里就剩我和爹两个成年人,还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小崽子。”
唯一会做饭的李姻走了,稍微会烤点肉的扶胥也走了。
很好,以后吃饭将成为老大难。
扶苏愉快地决定了:
“以后每天都去村长家蹭饭!”
李姻:……
李姻觉得妇女主任应该不乐意给他们做饭,他们还是早点学会自己做饭比较现实。或者实在不行,就下馆子吧。
商蔓扒在墙头听到了这番对话。
商蔓就问他们:
“要来我家搭伙不?”
扶苏看了她一眼,想了想:
“你做饭好不好吃?”
商蔓翻了个白眼:
“不吃拉倒。”
扶苏:看来是一般般了。
但他们也没得选,总不能真天天去蹭饭吧。华阳做那对父子的饭就已经很有怨言了,再来一堆她肯定罢工不干。
扶苏就说:
“蔬菜和主粮你来做。”
肉让妹妹去县城里带。
不对,妹妹要上大学去了,供销社的工作得找其他人接手。
扶苏下意识看向弟弟将闾,这是留在家里的小崽子中年纪最大的。
十四岁的将闾嘿嘿一笑:
“二哥,你看我干什么?我不行的,我不会做饭!”
扶苏:。
扶苏心道这家伙指望不上,算了。
等父亲下班回来,扶苏就问起工作怎么解决。不仅是供销社的工作,还有村里小学的工作。
供销社那个是可以卖掉的,小学这个估计卖不了。毕竟是村里的小学,学生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和城里的工作不是一码事。
不乐意下地的知青应该愿意要,但知青只怕也拿不出钱来买。何况村里这种工作岗位本来也是不参与买卖的,真卖了会有村民闹事。
毕竟当初李姻是靠村支书推荐当上的老师,不是凭本事考上的,也不是花钱买的。
秦政一锤定音:
“你妹妹那个工作卖了,卖的钱让她自己拿着当私房。”
女孩子要富养,免得被外头的男人随便花点小钱就骗了。
至于村里的这个。
秦政看向扶苏:
“你想接班吗?”
扶苏张口就要拒绝,张口前突然想起什么,就顿住了。
接班的话,虽然每天上课是麻烦了点,毕竟小学就那么几个老师,一门课的老师要教所有年级。
但是可以不用下地干活了。
试验田到底也是田,而且两位女主完全可以自己搞定试验田的事情。
之前需要他在田里()?(),
是因为村里不相信女知青的本事()?(),
得扶苏帮忙牵线。如今她们已经证明自己了?[(.)]???。?。??()?(),
也就不用扶苏继续跟着忙活了。
秦政也提点儿子:
“村里最近有些闲话。”
扶苏于是点头:
“那我接班()?(),
等我们要走的时候,让剩下有意向的知青和村里人考试竞选。”
两位女主要不是一个宣称爹娘咬死了要给她介绍城里对象,另一个非说自己在其他村有对象,村里嘴碎的估计早就认定她们和扶苏不清白了。
能拖一年多才传出风声,已是不易。
过完年,秦家四人结伴去了厦门。
大一学生很难申请到校外住宿,何况就算校外住宿,平时也一直待在学校里学习,孩子是没有时间照顾的。
所以桥松和南嘉只能继续留在家里,由扶苏和秦政代为抚养。
好在南嘉现在也已经快三岁了。
沙盒世界开启的时候,他已经断了奶。后续哪怕母亲不在身边,也没太大的影响,家中还有清婉也能帮忙照顾一二。
年后扶苏去学校任课,顺手把侄子和女儿一起拎了过去。
桥松快七岁了,不过之前还没开始上小学。他比妹妹大两岁,当时他要是六岁就去上学,舜华就没了玩伴。
桥松干脆说他要七岁多再上学。
村里对上小学的年龄规定不是很严格,早点晚点都可以,不像有些大城市抓得比较紧。
扶苏想着桥松整日在村子里闯祸,现在他哥去外地了,一但侄子闯祸肯定找他,于是决定扼杀小孩子闯祸的机会。
所以他把小孩拎去了学校。
桥松很是抗拒:
“我下半年才需要去上小学呢!”
扶苏不为所动:
“早半年过去打个基础也不影响,我给学校交了半年的学费,所以你现在可以跟我去上一年级了。”
桥松试图挣扎一下:
“那舜华呢?她才刚满五岁,不用这么早上学!”
扶苏微微一笑:
“你三婶之前去教书的时候,就可以把孩子带过去照顾。现在轮到我去教书了,自然也可以。”
五岁怎么了?五岁也能启蒙,跟着听一听,学不学得会都不要紧。
村里其他人很快听说了秦家的两个小孩提前去上学了,不过没当回事。一听就知道是为了叫扶苏帮忙盯着那俩孩子的,不是正经学习。
可是其他村里人没往心里去,蒙恬他们往心里去了。
蒙恬和弟弟商量:
“把蒙安和蒙英送去上学如何?”
蒙毅当即赞成:
“有扶苏盯着他们肯定没办法继续捣乱了。”
两个孩子虽然自己挺乖的,但只要和小伙伴凑到一起,乖巧稳重就不存在了。不知道他们怎么能那么闹腾,隔三差五就有人找上门来理论。
还是上学好,都关到学校去。
不多时,一年级就多了一堆交了半年学费的插班小孩,全是桥松的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