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3 章 秦王的局(第3页)
夏国的诸位也不必有什么压力。接下来还有一场,不如一并比完。我蛮国人才为此精心准备了一番,也不好叫他们空跑一趟。”</p>
<p>夏人顿时一僵。</p>
<p>输都输了还要比,这比羞辱更叫人恼火。他们却不能拒绝这个提议,因为最后那局能赢的话,对外也能说是4:3惜败。</p>
<p>总比4:2只啃下两分要好吧?</p>
<p>夏帝想到这里,便点头答应下来。</p>
<p>他知道蛮人不怀好意,可他没得选。只能寄希望于最后这场音律能够获胜,不然5:2反而会拉大差距。</p>
<p>夏国上了一位男性琴师。</p>
<p>夏帝皮笑肉不笑:</p>
<p>“最后一局虽是比音律,却也不好比不同的乐器,那样不容易分辨孰优孰劣。不如都比琴,蛮国贵使应当会弹琴吧?”</p>
<p>琴是传播非常广泛的乐器了,而且属于比较正统的乐器。提出比琴不算难为人,要是夏帝说比个小众乐器,那才叫为了获胜脸都不要了。</p>
<p>蛮国接受了这个说辞:</p>
<p>“可以,就比琴。”</p>
<p>蛮国的琴师出列,是一位女性琴师。</p>
<p>夏国人顿时脸色不好,因为夏国在打压女性。像这样的比试,哪怕有女子能表现地比男子更好,他们也是不会让女子上的。</p>
<p>蛮国选女子上来比是什么意思?看不起他们?还是想用女子来挽尊?</p>
<p>扶苏听见有人低声嘲讽:</p>
<p>“女子若是输了,便可拿她的性别说事。蛮国不会对外宣称女琴师无法获胜很正常,这场的输赢不代表什么吧?”</p>
<p>扶苏立刻反唇相讥:</p>
<p>“那要是你们输给了女子,岂不是显得更加没用?”</p>
<p>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到底是怎么起来的?莫名其妙,谁规定的弹琴上头女子天然就不如男子了?</p>
<p>来自先秦的太子殿下无法理解。</p>
<p>先秦各国也多是暗中打压女子权柄的事情,但他们为什么要打压女子?还不是因为女子太厉害了,不打压的话有些废物男人就出不了头?</p>
<p>如果女子没本事,根本就不用费劲打压,放任自流不就完了?承认对手厉害是什么很丢脸的事吗?</p>
<p>那个夏国人被扶苏一噎。</p>
<p>他瞪向小屁孩:</p>
<p>“你!”</p>
<p>扶苏仗着年纪小瞪了回去,反正他的态度也代表不了任何势力。夏国不服也只能憋着,没办法跟他个小孩子计较。</p>
<p>夏国人只能骂骂咧咧:</p>
<p>“跟你有什么关系?轮得到你替她出头?”</p>
<p>扶苏心说可太有关系了。</p>
<p>那是名秦国女子,虽然是在替蛮国夺取比试的胜利,但实际上是他们秦人在和夏人比。</p>
<p>夏国人想要污蔑秦国人,那就不行。</p>
<p>秦政按住了活泼好动的儿子:</p>
<p>“好了,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p>
<p>夏国人:?</p>
<p>不是应该他不和这小孩一般见识吗?他又没有得罪小孩,是小孩莫名其妙怼了他一通!</p>
<p>扶苏哼了一声:</p>
<p>“好,那我不理他了。”</p>
<p>秦政觉得有些好笑,轻声说道:</p>
<p>“你之前还嫌弃这种比试没有半点意义,现在倒是在乎输赢了。”</p>
<p>扶苏理直气壮:</p>
<p>“别国比这个当然和我没关系了。”</p>
<p>秦国比就不一样,反正他大秦就是不能输的。何况这还事关秦王的布局,那就更输不得了。</p>
<p>秦政</p>
<p>安抚地拍了拍他的后背:</p>
<p>“放心,输不了。▔[(.co)(com)”
</p>
<p>秦王只会比他们更了解夏国人是个什么嘴脸,深知派个女琴师过来要是赢不了的话,会被夏人嘲讽成什么模样。</p>
<p>所以秦王既能选中她,必定是她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力压一众女琴师和男琴师,成为大秦能够派出的最佳战力。</p>
<p>她自己心里应该也很清楚,不管是为了秦国还是为了替广大女性出一口恶气,她都必须要赢。</p>
<p>女琴师落落大方地与对手见过礼,便挺直脊背坐好。不仅技术上不能落后于人,气势上更不能输。</p>
<p>男琴师提出要两人同弹一首曲子,而且同时起手弹奏。这样一来,双声道对比,就可以将孰优孰劣展现得淋漓尽致。</p>
<p>女琴师没有意见:</p>
<p>“请阁下选曲子吧。”</p>
<p>她是有备而来的。</p>
<p>之前在秦国培训的时候,秦王曾经将这位对手的资料给她看过。对方最擅长哪一首曲子、其次是哪些曲子,这些她都着重练习过。</p>
<p>秦王早就料到了夏国会怎么比,所以秦王给她提供了充足的场外支援,就是为了叫她今日技惊四座。</p>
<p>果不其然,对方选中了他自己最拿手的曲子。那是一首夏国大家所作,名为《山河》,气势恢弘大气,尽显大国气象。</p>
<p>夏国一向爱这么彰显自己。</p>
<p>但今日夏国的自信心遭受到了打击,本就不够沉稳从容。再弹这个曲子,不一定能弹出它的恢弘气势。</p>
<p>反观女琴师,她在来之前和秦王见过几面,也曾交谈过几回。她见识过这位大王睥睨天下的模样,认为自己能够在曲子里重现出当时的感觉。</p>
<p>她们大秦,从不比夏国差。</p>
<p>一起手,众人就听出了差距来。</p>
<p>男琴师的琴音里带着一丝紧张带来的滞涩,虽然很快就消失了,却也破坏了整体的感觉。</p>
<p>反观他隔壁的女琴师,姿态从容淡然,琴音里满是大气磅礴的感觉。听众仿佛看见了巍峨高山、奔腾江河,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p>
<p>男琴师选这首曲子,其实带了一点私心。他觉得女子秀气拘谨,肯定弹不出山河的壮丽。</p>
<p>可惜他失策了。</p>
<p>在场只有三人当过君王,秦政、扶苏和夏帝。其他人还沉浸在曲风意境里的时候,他们三个已经察觉出了异样。</p>
<p>扶苏轻声说:</p>
<p>“她确实很会弹,也很懂如何讨巧。这个视角,应当是秦王的视角。”</p>
<p>女琴师并不是从自己的视角诠释山河的,她确实只是个没见识过太多大场面的寻常琴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弹,那就只能靠着以往观摩过的高山大川来展现山河的壮阔。</p>
<p>但她选了另一个角度,通过观摩秦王的举止来诠释秦王眼中的江山。她想象着自家大王欣赏这些时会是怎样的心态,于是弹出了这么一首曲子。</p>
<p>三位君王都有一种微妙的感觉,就好像自己正身着冕服站在高楼上,眺望远处连绵不绝的山川。那是他们的国土,是属于他们的霸业。</p>
<p>——如果没有旁边的杂音就更好了。</p>
<p>说实话,另一个人弹得有些多余。听着很“碍耳”,很想让他住手。</p>
<p>这人就是单纯的在弹山水,没有体现出山河版图的感觉,确实逊色太多了。</p>
<p>男琴师自己估计也发现了端倪,他越想弹好就越弹不好。意识到自己的境界差距之后,难免被对手影响,忍不住朝对方的意境上靠去。</p>
<p>可他弹不来这样</p>
<p>的(笔趣阁♀小说)[(.co)(com),
反而一错手弹劈了一个音。</p>
<p>众人立刻皱眉。</p>
<p>本来你弹的就不够好听,现在还弹错了破坏气氛。幸而女琴师不受影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演奏里头。</p>
<p>男琴师默默停下了手。</p>
<p>他知道,他已经输了。再弹下去也是自取其辱,而且很有可能会频繁弹错,更加丢人,还不如及时止损。</p>
<p>没了他的琴音干扰,众人终于可以专心听女琴师奏乐。直到一曲终了,众人也久久不曾回神。</p>
<p>女琴师默默等待了片刻,就果断起身抱着琴行了一礼,退回了蛮国使者之中。</p>
<p>场中众人这才惊醒,有些尴尬的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知道该说点什么。</p>
<p>扶苏在曲子结束的第一时间就回神了,他听过的仙乐多不胜数,这首虽然名列前茅,但也不至于让他失神。</p>
<p>扶苏靠在父亲怀里:</p>
<p>“真好听,可惜前半段有杂音。”</p>
<p>秦政深以为然:</p>
<p>“不知她日后可还能再弹出今日的意境。”</p>
<p>既是秦国琴师,未来总有听她再次弹奏的机会。自家的人才,就是这么任性。</p>
<p>扶苏取出一个小银锞子:</p>
<p>“赏。”</p>
<p>身后和嬴家有来往的小太监顿时接了过去,悄悄退后,从后方的通道前往蛮国使者的坐席,将那枚银锞子交给琴师。</p>
<p>女琴师有些惊讶:</p>
<p>“是公子桑赏我的?”</p>
<p>她拿起来一看,却见上头印刻了一个“正”字,显然是秦国的公子正准备的银锞子。</p>
<p>女琴师顿时弯起了唇角:</p>
<p>“替我多谢公子。”</p>
<p>这是借赏银的法子告知她们,公子已经知道她们的身份了,在赞赏她们干得不错。</p>
<p>夏国人可不知道这些猫腻。</p>
<p>他们只以为小孩不懂事,把能代替国家出战的琴师当成了教坊司里的普通琴师打赏。</p>
<p>他们等着看笑话,渊桑这一举动肯定会惹得对方不高兴,觉得被看轻了。</p>
<p>结果女琴师竟然不介意。</p>
<p>女琴师:胡扯!这分明是公子见我获胜才给的奖赏!</p>
<p>热闹没看成,夏国人有些失望。</p>
<p>今日的比试已经圆满结束了,蛮国人觉得很圆满。</p>
<p>夏帝即便很不高兴也没辙,只能皮笑肉不笑地告别了使臣,自己一甩袖子离开了。</p>
<p>他走了,在场就没了君主。</p>
<p>大家都松快了一些,两个使团皆涌了过来,想找质子说话。</p>
<p>蛮人仗着人高马大把渊人挤开,嚣张地霸占了一大片区域,把秦政父子也给堵在了人群里。</p>
<p>他们假装只是要去和蛮国王子交谈,没注意到、或者说不在意有没有牵连到其他质子困在人群里出不去。</p>
<p>可实际上几个秦国来的使臣悄悄靠近了秦政,有些激动地和公子搭话。面上倒不显,仿佛只是在和彼此聊天而已。</p>
<p>他们是来代替秦王问候公子的。</p>
<p>秦政不动声色地颔首:</p>
<p>“我在夏宫中一切都好,请父王安心。”</p>
<p>扶苏跟在父亲身边抬头张望。</p>
<p>女琴师低头冲他微笑:</p>
<p>“见过公子桑。”</p>
<p>扶苏仗着人小不起眼,递给她一个东西。她立刻把手收进袖子里,随着蛮国使团离开了。</p>
<p>渊国人这才能凑近:</p>
<p>“公子——”</p>
<p>结果定睛一看,小孩已经靠在公子正的腿上睡着了。</p>
<p>渊国人:……</p>
<p>秦政把孩子抱起来:</p><p>无字惊鸿的作品《大秦地府日常》最新章节由?<a href=" p="">
“抱歉,失陪。”
说着就带小孩回到车舆上,朝着秦阁而去。
一上车扶苏就“醒”了:
“我好像没发挥出什么作用。”
他后面看戏看得太高兴,忘了用修改器了。本来说要给两国拱火的,现在倒是不好拱了,怕坏了秦王的计划。
秦政却道:
“你把渊国人弄进来,已经拱火得很彻底了。”
计划能施行得如此顺利,也少不得有渊国人存在的缘故。
原本只有两国在场,夏国压力还没那么大。多了个渊国人,那才是真的只能赢不能输。
何况渊人出去之后必然大肆宣扬。
他们之前本就是做暗探的,消息渠道广泛,比之真正的使者能做的事情更多。
蛮国那些使者还真不一定能把今天的事情在夏都传播得沸沸扬扬,少不得要秦王动用其他人手。
现在倒是免了,秦王也不必担忧自己搞小动作,会被夏帝揪到小辫子。渊国人主动蹦出来背锅,估计秦王听说之后也会百思不得其解。
——渊国人没毛病吧?
没见过这么上赶着来帮忙的,从渊人最初进宫起,这事就很魔幻。
秦政说道:
“秦王或许会怀疑渊国早就得到消息,知道秦蛮联手要坑夏帝,特意进来看戏的。”
只不过为了看这场戏搭进去一队暗探,怎么看怎么显得渊王脑子不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扶苏没事人一样翻身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躺在父亲腿上。
这件事和他没有关系,他是无辜哒!
父子俩回到家中。
秦阁里已经有不少书信送来了,使团来一趟不容易,也帮秦王带了些东西来。以蛮国给蛮国王子送礼的名义,捎带着也给另外两位质子送了点东西。
夏国人只认真检查了送给蛮国王子的礼物,怀疑蛮国是不是想加塞什么书信,教唆蛮国王子私底下探寻夏国机密。
对于送给秦渊两国质子的东西,就随便翻了翻,没有细看。碧星从里面夹层取出了几封信件,递给秦政。
秦政展开一看,发现是有关蛮国的重要情报。难怪借礼物的名义给他,应该是几位参赛者和蛮国使团待在一起的时候刚打探到的机密。
交给秦政一方面是让秦政了解一下,另一方面也是拜托公子把消息递出去。
他们还要做戏跟着使团回蛮国,短时间内找不到机会给秦王传讯。蛮国也防备他们呢,走公子的迂回路线比较好。
蛮国人并不知道公子正这个看似被放弃了的质子,其实才是秦国认定的储君。所以对两边的来往不是特别设防,就给了秦人钻空子的机会。
秦政把信件给儿子看一遍,利用儿子过目不忘的本事把所有细节都记住,再转手递交给碧星:
“你去安排。”
碧星沉默地福了福身,带着东西去给宫外的嬴家送信了。
扶苏等父亲忙完才说:
“秦王这些年忙着在关中和巴蜀兴修水利,听说又去征伐了西方和北方的一些戎狄部族。”
秦政知道儿子在暗示什么:
“他在复刻大秦一统天下前的准备,却没有着急拿出商鞅变法来推行。”
扶苏怀疑其实已经开始了:
“先推行不起眼的变法内容,麻痹敌人。其他的可以暂缓,尤其是能让大秦军事实力大增的二十等爵,不能着急。”
要是叫夏帝知道秦国搞了军功爵制,立刻就会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保不齐要撕票质子,秦王明显不愿意这种情况出现。
秦政缓缓开口:
“太子以为,那位秦王是谁?”
扶苏想了想:
“能耐下性子慢慢发展,而不是迫不及待出来打仗的,应该是献公、孝公或者孝文王吧。”
其他秦君都有点过于武德充沛,时不时就要出去打一打人、欺负一下周边。
但前两者时代离得太远了,怕是不知道都江堰郑国渠这些东西。可孝文王应该也不知道郑国渠,郑国渠是秦王政元年开始修建的。
秦政颔首:
“或许,他们也有奇遇呢?”
他们父子能有修改器,秦政前世能以魂体状态见证扶苏是怎么当秦二世的,其他先王为何不会有同样的经历?
说不准就是哪位先王在大秦以魂体晃悠了多年,见证了郑国渠的落成。
这件事不着急,迟早会知道的。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其他人天天打架,不可能忍得住的
政哥:有理
秦驷秦稷秦子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