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225 章 随口一编(第3页)

二公主一惊一乍:

“今日虽然冷了些,也没到这个程度,怎么点了这么多炭盆取暖?”

大公主帮忙解释:

“四弟身子骨虚弱,比我们都畏寒得多。生病之后就更怕冷了,这才会点一堆炭吧。”

二公主了然:

“原来是这样,那他冬日里岂不是无法出门了?外头那么冷,他肯定承受不住的。”

扶苏:……

不信谣,不传谣。

这下扶苏也没法叫人撤炭盆了,被迫背下了“因为过于虚弱怕冷不得不多点炭盆”的人设。

真是谢谢两位好心的姐姐了。

姐姐们对新来的小弟弟充满了喜爱,毕竟宫里很多年没有小孩了,连个给她们满足当大姐姐照顾年幼弟妹愿望的工具人都挑不出来。

两位姐姐特意给扶苏带来了一些画本和玩具,说是给他打发时间用的。而后又陪着扶苏玩了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两位公主说:

“阿娘不让我在这里多待,怕影

响你养病。梓桑,你早些把身体养好,等你好了我们带你去看梅花。”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大秦地府日常》尽在[笔趣阁小♀说],域名[(.co)(com)

扶苏已经正式从渊桑改名秦梓桑了。

他是公子里唯一的双字名,异类容易遭受排挤。秦王担忧有人拿他出身不详这点说嘴,就在改名的时候亲自解释了一番起这个名字的缘由,说希望儿子长命百岁。

当时众人还不明白为什么,如今见公子梓桑这么虚弱,可算知道王上为何只求儿子长寿了。

——就是不知道渊王听说自己的儿子变成了秦王和他妹妹的儿子,现在是个什么反应。

言归正传。

扶苏答应下了公主们看梅花的邀约,欢欣雀跃地目送她们俩离开。

人一走就立刻把被子掀了。

侍从们紧张地扑过来:

“不可!公子您穿得单薄,这样要着凉的!”

扶苏让他们赶紧换薄被子,别废话。他刚刚陪两个小姑娘玩了一会儿就出了一身的汗,再这么下去要热出毛病来。

侍从们只好换被子的换被子,擦汗的擦汗。服侍着公子换了一身干爽的里衣,这才躺回床上。

扶苏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他们怎么都能随便进来?叫太子宫守门的拦着点,有人来了先通报,再放进来。”

这样他好歹能有个准备。

侍从答应一声,下去吩咐了。

扶苏可算过上了松快一些的养病生活,

没人来的时候披着阿父的冬衣,凑合穿着在殿内活动。有人来了就把衣服一脱躺回床上,装出虚弱的姿态来。

足足养了一个月的病,才对外宣称病情好转。期间外头都传公子梓桑病情反复,时好时坏,有时候都烧傻了,病得非常凶险。

其实就是扶苏不耐烦应付来探病的,把人挡在外头不让进来。他们见不到扶苏就开始脑补,越传越夸张。

到了冬月是大秦的新年。

本界的大秦还没把正月提前到十月,秦王也不着急。他想着大一统称帝的时候正好可以把它给改了,借此宣扬大秦才是天命所归。

众所周知,先秦时期各国就爱通过把正月往前挪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正统性。本界虽然没有这个习惯,但架不住秦王自己喜欢。

总之大秦现在的正月还是冬月。

也就是十一月。

扶苏“病愈”出来正好赶上新年,可以参加新年的祭祀典礼。而且因为他身体不好,就不用和其他人一样出去吹冷风。

最后扶苏是坐在附近的宫室里休息,烤着火听热闹的。有侍从来回给他转述外头的场景,谁念了什么祝词都有提到。

秦政作为太子,在这场祭典里被安排了许多重头戏。寻常太子也没他这么受重视的,他也就比秦王稍逊一筹了。

群臣算是彻底见识到了王上有多看重太子殿下。

典礼结束后要大宴群臣,便有人想趁着宴席还未开始的机会去同太子攀攀关系。结果一扭头,人不见了。

秦政没兴趣和他们虚与委蛇,祭祀结束后他就去偏殿寻儿子了。

扶苏笑吟吟地听着侍从同他说大公主偷偷在袖子里藏糕点、二公主不仅藏了糕点还藏了一小壶水。

别人祭祀的时候挨饿受冻,她俩倒好,趁人不注意偷偷吃吃喝喝。

放到夏国是会被弹劾的程度。

不过大秦没人管这个,群臣未必都没发现,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人家亲爹都不管,他们何必枉作小人。

秦政进来见儿子还活蹦乱跳的,稍稍放了点心。

进入冬月后外界气温更低了,已经完全超过了往年的最低温。去年就有寒潮反复的问题,没想到今年更严重,遇到了极端寒冷。

秦政叫人取了四公子的外衣斗篷来,亲自检查了一下厚度。感觉还凑合,这才给儿子披上。

扶苏配合地穿好衣服:

“大宴开始了吗?”

秦政往他手里塞了个手炉:

“快了,先去外间待一会儿,快开席我们再去。”

扶苏一直待在最温暖的里间,突然出门被寒风一激容易生病。

他带儿子先去明堂坐会儿,这里没放炭盆,但有墙壁阻隔又有里间透出来的热气,整体温度还行,适合做个过度。

闲着也是闲着,父子俩就讨论起外界局势来。

扶苏说道:

“夏国和渊国开战也有快两个月了,似乎一直没听见有胜负传来。”

秦政日日接触朝政,知道得更多些:

“战事胶着,渊军久攻不下,却也不肯撤兵。他们准备多年,第一次出击,总要打一场胜仗鼓舞士气。”

否则岂不是显得这些年的韬光养晦是个笑话?

扶苏又问起别的:

“夏帝应当知道我回秦国了,他那边是个什么反应?”

秦政轻笑了一声:

“他知道你来了大秦,倒是没什么反应。只怀疑渊国是把质子转送秦国,企图获取秦国出兵支援。”

扶苏顿了顿:

“他倒是一如既往。”

夏帝的思考方式是纯政客思维,而且多疑。所以他看问题总会往这方面跑偏,并深信不疑。

直到他听说扶苏是大秦四公子。

当时夏帝的三观都要碎了:

“他是秦国公子?!”

探子小心翼翼地回答:

“秦人是这么传的。”

夏帝觉得不可能:

“一定是谣言!”

探子很是为难:

“可……秦王已经下诏承认了他的身份,还给他改了姓名。他如今不叫渊桑,叫秦梓桑了。”

夏帝气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渊王怎么说?”

如果渊国公子一直都是秦国公子的话,渊王能不知道?渊王知道了还把人家公子送去为质,岂不是在得罪秦国?

扶苏也很好奇,渊王是怎么说的。

秦政言简意赅:

“渊王自己都搞不清楚儿子是不是他的儿子。”

渊王是个沉迷享乐的风流君主,有点明朝嘉靖和清朝乾隆结合的意味。

他上朝和处理国事不怎么勤快,但他就算不上朝也能把朝政把控在自己手里。日常的喜好就是游山玩水和邂逅美人,却并不会把每个美人都带回宫去。

渊王日子过得潇洒,万事不怎么过心。自己后宫里有几个宫妃都记不清,谁怀孕谁没怀孕更是搞不清楚。

十多年前正是他刚继位国内乱着的时候,国都里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有。

“渊国有女官,还出过女帝。当时渊王的姐妹们也在夺权,刚即位的渊王忙着镇压这群人,很多事情便也没空细究。”

有些人不愿意参与夺位,就老实安分下去。有些人夺位失败,就逃窜出了都城,怕被清算。

各式各样的都有,渊王的兄弟姐妹实在是太多了,当时的渊国堪称群魔乱舞。

秦政总结道:

“他派

人去查了四公子的出身,没查出什么来。渊宫管理混乱,不受宠的低位妃嫔无人在意,怀孕之后去不去报备也无人管。”

这种事情很常见的,有的朝代还出过宫妃偷偷怀孕生子,帝王压根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的事。

大一统王朝还好,分裂的小国什么稀奇古怪的操作都能看得到。

“渊王拿不准四公子是不是他儿子,现在也开始怀疑不是了。他的猜测是自己夺位失败的姊妹跑来了秦国,秘密和秦王生下子嗣,又遣送回国伪装成渊王之子。”

假怀孕狸猫换太子,并不是完全没有操作的可能。能和渊王夺权的不会是手里毫无势力的寻常公主,手中力量应该很大。

“如此一来,日后她就有机会争夺王位了。她自己不能成事,便寄托在孩子身上,想借孩子的手达成掌权目的。这孩子背后有秦王支持,算是多一重助力。”

没能继位的公主之子除非大宗无人,不然肯定会失去继承权。但伪装成国君之子就不一样了,确实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可惜她产后没多久就逝世了,一切筹谋成空。她一死,身后的拥趸也渐渐散去,愿意支持她儿子的人越来越少,慢慢的公子桑就无人照看了。”

相信这个论调的人不少,他们还举出例子来论证。

比如公子桑出生没多久,他“名义上”的宫女母亲就去世了,没人照顾的小婴儿是怎么顺利长大的?

宫里精心照顾的孩子都能不断夭折,怎么他反而健健康康地活到了能去当质子的年纪?

——这当然是因为主角光环了。

可惜大家不知道这个,只觉得肯定是背后有人照看。就连公子桑在夏国受尽磋磨依然没死,他们都觉得是有人念着旧主稍微搭了把手。

扶苏听故事听到这里,没有忍住:

“我只是瞎编了一个秦王的风流韵事,他们怎么衍生出这么多细节?”

就没有一个人觉得哪里不对吗?

秦政轻笑了一声:

“原本是没人信的,奈何秦王下了旨意正式承认你的身份。各国都觉得秦王不可能混淆自家血脉,所以绞尽脑汁也要把故事圆上。”

如果秦王真是本界的秦王,实打实的土著,他当然不肯混淆自家血脉。

但他是穿越的,在他看来扶苏就是他亲儿子,这些也就不重要了。他都没让扶苏继承王位,已经很给本界的列祖列宗面子了,就当家族里多个养子怎么了?

扶苏又问:

“渊王给我安了哪个当生母?”

秦政说了个名字:

“渊瑶,是先王的嫡长女。渊王自己并非嫡出,只是单纯居长,所以众人起初才不服他。先王有意打压女子权柄,不肯叫嫡长女继位,否则她应该是板上钉钉的储君。”

毕竟渊国出过女帝,嫡长女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渊王是庶长子,渊瑶是嫡长女。年纪是渊王更大一些,但嫡长的排序不看庶子年纪,只在嫡出里排。

两人当时是渊国内势力最大的两个王位争夺选手。

扶苏懂了:

“那难怪了,他估计心里很介意这位妹妹。十几年过去了,还是恨得不行。”

秦政颔首:

“渊瑶还有个同母胞妹,之前年纪小没参与争位。渊王对外表现得大度,锦衣玉食地养着她,却将她养成了温柔的性子,防备她以后同自己夺权。”

扶苏对这位本来该是他姑姑,现在莫名其妙变成他小姨的渊国

公主不感兴趣。

他只问了一句:

“渊王难道没有去调查渊瑶的旧党,问他们是否真有渊瑶怀孕一事?(<a href=".co.co)(com)”

</p>

秦政目光奇异地看了儿子一眼:

“有是有,不过——”

扶苏歪头:

“不过?”

秦政接着往下说:

“不过有一家承认了,说确有此事。”

扶苏:???

不是,这故事不是他们瞎编的吗?怎么还有人证啊?!

渊国人感觉比夏国人还癫。

秦政慢条斯理地补充:

“那家最近犯事后下狱,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渊王还记恨当初的事情,特意往重了判。当家人眼看无路可退,干脆自己死也要给渊王一个不痛快,便承认了这件事。”

这就是故意恶心渊王的。

其实他们心里门清没这回事,但渊王不让他们好过,他们也要让渊王不好过。

渊王性子傲气又小心眼,要是知道帮秦王和自己的政敌白白养了五年儿子,能气死。

哪怕渊王分明没有费心养过公子桑,他也会很生气。只要渊瑶的儿子享受过一天渊国公子的身份,他就会生气。

扶苏都无语了:

“所以就因为他们胡言乱语,渊国也认可了我公主之子的身份?”

这也太草率了。

秦政透过现象看本质:

“渊王儿子多,并不在意少不少你一个。但他无法接受自己帮仇人养孩子,所以只要你身上沾染上了一丝渊瑶之子的可能性,他都会果断把你同他切割开。”

真相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么做渊王会觉得心里舒坦。他会认定自己成功断了渊瑶一脉上位的最后一丝可能,这场政治博弈终究只有他一个赢家。

渊王不过是个极端自私的人罢了。

实际上真要计较里头的逻辑,还是有漏洞的。

譬如秦王为什么不干脆将计就计,继续坐实渊桑的身份,通过这个儿子偷梁换柱掌控渊国,而非得把真相披露了?

总不能是渊桑身体太差,秦王怕儿子送回渊国去会撑不到以后掌权,干脆放弃了这个计划吧!

扶苏点了点头:

“原来如此,还是阿父看得明白。”

夏帝并不知道个中内情,他反正是彻底信了这些故事。

信完就气了个倒仰。

他以为安分的秦国从一开始就是不安分的,自公子正假装心善接济公子桑起就是在骗他。

后续还有秦王装病把儿子弄回国、私底下里策反夏国朝臣将公子桑接走。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该干的不该干的都干完了,徒留夏帝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傻子杵在那头丢人。偏偏夏国腾不出手来攻秦,还得反去防备秦国和渊国联手,两面夹击夏国。

唯一的好消息是,渊王和渊瑶关系极差。有公子桑在,两国或许不会合作。

但夏帝也怀疑这个因素还能起作用多久。

国家大事在前,总不能一直惦记着往日的一点小仇。为了利益,渊王或许会暂时放下成见,不计前嫌。

渊王确实是个能屈能伸的人。

秦正父子正聊着天,秦王忽然进来了。他先看了一眼扶苏,确认儿子脸色还好没有受冻,才提起正事。

秦王说道:

“渊国将先王嫡次女送来咸阳,说想将公主嫁于朕,结两姓之好。”

秦王先前有个王后

,当初他还把公子正记在了王后名下充作嫡子,如今对方已经染病去世了。

想看无字惊鸿的《大秦地府日常》吗?请记住[笔趣阁小_说]的域名[(.co)(com)

扶苏问起过秦王怎么会立后,秦王说想给公子正一个嫡子身份,就随便挑了个性子稳妥的立了后。

毕竟公子正不是长子,要压过兄长一头最好是成为嫡子。没有直接立他生母为后,则是想压制背后的嬴家,顺便给公子正多拉拢一个家族。

王后的家族自然会站在嫡子这一边,毕竟王后没有孩子。

扶苏就同阿父说:

“他愿意为了公子正立后,不愿意为了扶苏立后。”

人果然还是最爱自己。

秦政哑然失笑:

“少胡说,分明是为了储君立后的。”

扶苏就是还在计较秦王之前说有了秦政当继承人,什么扶苏都很多余的话,记仇小太子。

这番对话秦政没和秦王说。

秦王明显就是故意埋汰儿子,约莫是另一个扶苏经常惹他生气,见到他家梓桑就没忍住怼了两句,并非出于真心。

秦政已经习惯了他的口是心非。

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这会儿听秦王说起两姓之好,父子俩都有些了然。

扶苏若有所思:

“渊国想拉拢秦国一起攻夏?”

秦王颔首:

“夏国久攻不下,军队一直驻扎在那里不动。若是秦国发兵袭击,或许能有一场大胜。”

到时候渊国从南边配合,就能将夏国军队一举击溃,狠狠挫伤夏军的士气。

渊王把嫡妹都送来了,显得诚意满满。

毕竟他对外塑造的形象一直都是非常疼爱嫡妹的,送个不受宠的妹妹过来和送个受宠的妹妹过来,态度上就不一样。

可惜秦王早就知道他根本不喜欢这个嫡妹了。

这次把人送来联谊,也未必就不是打着彻底断了对方夺位可能的主意。

秦政问秦王是个什么想法。

秦王看了扶苏一眼:

“陪嫁的侍女里有一个是秦国安插的眼线,她传来消息说公主很想见你。似乎是信了你的身份,想来给你当养母。”

扶苏:啊???

秦王示意身边的侍官详细解释一下。

侍官就把前因后果说了。

渊王跟公主提起此事的时候,公主没有拒绝。她在渊国过得不开心,听说姐姐还有个孩子流落在外,便想着干脆来秦国替姐姐抚养外甥。

这次过来是秘密前来的,渊国没有对外宣扬,只私底下给秦王送了消息。秦王出于政治考量没拒绝,但是否立后还有待商榷。

美人他准备收下,到底是当妻还是当妾就由不得渊国做主了。

所以夏国还不知道联姻一事。

扶苏表示理解:

“夏国若是知道了,军队就会有所防备。那父亲准备立后还是——?”

秦王其实不喜欢立后,他想也不想就说不立。立了后容易多出其他嫡子来,秦政不肯生孩子,只能他接着生。

最近秦王已经开始重新进后宫了。

三人商量了一番,给了她四妃里的淑妃之位。位分不低了,四妃只在王后之下,算是很给渊王面子。

秦王问扶苏:

“可要将你记在她名下?”

秦王觉得给扶苏多个真心待他的养母,小孩以后肯定能养得更加壮实。他们男子不够细心,照顾小孩总不如女子那般妥帖。

秦政:?

秦政不认可这个说

法: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大秦地府日常》尽在[笔%趣阁小说],域名[(.co)(com)

“朕能养好阿苏。”

他怎么就不够细心了?

秦王充耳不闻,只看扶苏的意思。扶苏摇了摇头,他都多大年纪了,用不着什么养母。

秦王也没强求:

“也罢,那就算了。”

时间差不多,三人起身朝外走去,该去参加大宴了。

扶苏跟着父亲落座没多久,就听到秦王宣布和渊国联姻的事情。大秦军队已经整装待发,现在宣布不会影响军事,夏国是来不及防备的。

渊国公主在婢女的簇拥下现身,拜见夫君。结果她一抬头,三人都愣住了。

公主温温柔柔地见礼:

“渊楚见过王上。”

扶苏往阿父身边凑了凑:

“她长得好像我阿娘。”

秦政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

“确实很像。”

新来的淑妃娘娘很快就获得了盛宠,外人只当是秦王在给渊国面子,秦政却知道秦王是真的喜欢。

人的口味是不会变的。

楚姬当年能力压群芳第一个诞下秦王长子,便足可见秦王就好这一口。

而且秦王私底下和秦政说:

“朕想试试能不能把朕的扶苏生出来。”

天天看着人家父子情深,他心里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别人的儿子能过来,他的为什么不行?

秦政:……你高兴就好。

就连之前说不需要养母的扶苏都没忍住往公主那边跑了几趟,小孩还是很想念阿娘的。

秦政看着终于舍得回来的儿子:

“你娘没留你一起住?”

扶苏顾左右而言他:

“她是我小姨,不是我娘。”

秦政懂了:

“秦王去找他了,你这个已经长大的儿子留在那里碍事。”

扶苏:……

心里知道就好,为什么非要说出来?

秦政淡淡地扫了儿子一眼:

“天都黑了,赶紧去洗漱,一会儿又要耽误休息。”

扶苏发现阿父好像有点不高兴。

他略一思索:

“阿父是不是吃醋了?我只是过去多看两眼阿娘,在我心里还是阿父最重要,谁都比不了的!”

秦政扭头就走。

扶苏立刻跟上去哄爹,为了哄爹接下来好几天都没去看渊楚。等十天后再去的时候,就听说渊楚怀孕了。

扶苏:不会吧?!

他看看春风得意的秦王,再看看同样心情不错的秦政。

扶苏不明所以:

“阿父怎么也很高兴的样子?”

秦政慢条斯理地说:

“你娘马上就要有新的扶苏了。”

到时候你就不值钱了,只有一个亲爹疼你,看你还敢不敢有了娘就忘了爹。

扶苏:呜,讨厌弟弟。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我为什么不能一直都是家里唯一的小宝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