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张孟淡的提议
这些年,楚国就如同是压在秦晋两国之上的一座大山,所以秦晋两国这些年一直都有派人紧盯着楚国,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让晋楚两国的当权者寝食难安。
就在楚国刚进行征兵和调动粮食之时,秦晋两国的探子立刻就把楚国的动作紧急传回到了各自的国家。
自晋国迁都之后,晋国国君已经彻底成为了赵氏圈养的金丝雀,已经跟外界失去了联系。
如今邯郸的百姓也只知赵氏,而不知国君。
晋国都城邯郸,相国赵无恤正在府邸内与晋国诸卿议事。
“不久前晋国在楚国的密探传回急报,楚王熊章已经下令在楚国全境征兵,并在各地调集粮草,本相觉得,楚国已经按耐不住,此番就要对我晋国动手了啊”,赵无恤一脸愁容的看着屋内的心腹说道。
如今的赵无恤已经五十一岁了,这些年为了晋国的发展可是劳心劳力,而今两鬓更是全白,苍老了不少。
“父亲,楚国狼子野心,亡晋之心不死,此番定是为伐晋而来,儿以为当在晋国征兵备战,早做准备”,赵无恤的儿子赵桓率先开口说道。
“侄儿也觉得晋国该早做防备,更应该加强与秦国的联系,面对楚国,非晋国一家之力可以抗衡”,赵无恤的侄子赵周紧跟着赵桓之后说道。
赵桓见状,有些不满的瞪了赵周一眼。
如今赵桓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年轻,他已经洞察了其父亲的用心,父亲根本不是想培养自己的堂兄赵周当做自己的帮手,而是想培养赵周当赵氏的接班人。
赵桓没有直接质问其父亲为什么想立侄不立子的勇气,所以这两年,赵桓处处针对其堂兄赵周,事事都要跟赵周争个高下。
赵桓与赵周的竞争几乎已经摆到了晋国的明面上。
以至于晋国政局也是人心浮躁,已经有了些许的动荡。
不过目前为止,支持赵桓的人数还是要多上一些,毕竟赵桓是赵无恤的儿子,而赵周是失败者赵伯鲁的儿子。
现在赵氏之中还有不少赵氏老人,这些人当初可都是靠踩赵伯鲁上位的,让赵伯鲁的儿子当赵氏的继承人,他们日后该如何面对赵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