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 作品
第1784章 纷纷奏事纷纷扰(第3页)
不过对于封爵,反对的人是很多的,他们反对的主要理由来自于皇明祖训,太祖皇帝确实是有相关的表述的:“爵以报功,汉高帝不功不侯,此最可法。朕今非吝封爵也,但无功受封,有功于国者又将何以待之耶!自今五等之爵不论品级,非有大功于国者,虽官至丞相亦不得封。”
所以一些官员们认为不能滥封,要控制封爵,但是还有一些官员们认为,功高不赏,并非良策,兵部尚书王崇古就上疏称:“国朝设赏格而负之,始于逆濠时,许封侯而止封王伯安以伯。此读《大明律》之误也,《大明律》云文官非军功不得封公侯,盖伯爵不必军功也。”
因为按照大明律,文官不许封公侯,文官们即便是有天大的功劳,也只能封伯,如诚意伯刘基、威宁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等人,都是如此,徐渭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封爵。
除了徐渭之外,麾下一干大将也要予以封赏,毕竟这次斩首以十万计,还为大明控制了倭国,朱载坖也认为应当予以封赏,朱载坖命令礼部左侍郎署部事杨时乔拟定高级官员的封赏名单,与兵部等商量之后条陈上疏。
不过一些官员们认为议功不必过速,他们认为现在仅仅是徐渭的奏疏报捷,按照朝廷的定例,应该派遣御史前往倭国实地考察,勘明军功之后再行封赏,朱载坖认为此举断不可行,倭国远在海外,一来一去就是数月功夫,朝廷赏功,就是为了激励臣僚用命的,要是这样延迟的,会使得功臣寒心的。所以朱载坖要求从速议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