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 作品

第1826章 秋雨秋风言论急(三)(第2页)

不过相比于惩治这些人,朱载坖更加关心的是重新理顺朝廷的盐政,所以朱载坖召集阁部重臣们商量此事,之前朱载坖已经和张居正等人沟通过了,这次对于盐政的整顿,主要是急于两个方面,第一就是保证朝廷的盐税不流失,第二就是保持百姓的食盐供应和盐价的稳定,这两点都是要兼顾的。

朱载坖很清楚,食盐是的重要性,对于百姓来说,食盐是重要的生活物资,一旦短缺,是会影响到百姓的生计的,一头是朝廷的盐税,另一头是百姓的生计,这两头都是不能放弃的,那么只有压缩盐商的利润空间和整个官僚集团所贪墨的银两才行,这点朱载坖是很清楚的。

大明的盐价一直在涨,朱载坖查阅了历年的旧档之后发现,盐价最便宜时的景泰年才1.79文,平时不过六、七文左右,嘉靖初年胡广大荒盐价才涨到二十八文到三十二文,然后盐价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现在南京等处,盐价基本上是在三十文左右,就是盐价便宜的地方,也在十文一斤左右,朱载坖认为还是要执行限价制度,将盐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样才能够保证百姓的生计。

降低盐价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食盐产量,关键在于刺激灶户的生产,现在灶户们生计艰难,谋生尚且困难,谈何为朝廷办盐呢?所以朱载坖召集重臣们首先讨论的就是恤灶的问题,而左都御史海瑞认为,恤灶莫过于祖宗之法,洪武时期,灶户生计尚且不错,所以能够为朝廷提供足够的食盐,而永宣之后,灶户的生计日益艰难,不仅无法完成朝廷的盐课,甚至要通过制贩私盐才能够为生,盐政由此败坏。

而恤灶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这些灶户们的荡地等生产资料,否则的话,灶户们根本无法为朝廷办盐,荡地主要包括能为灶丁煎盐提供必要燃料的草荡地,还包括制卤所需的亭场、灶房、滩地及储盐的仓库用地,对灶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来按照朝廷定例,这些都是由朝廷掌握的,朝廷将这些土地和生产资料按丁分配。每丁所分的荡地都有明确的界限和亩数,定为四至,各立封界,不许越界采伐,严禁私自买卖和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