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爱二顺渝可 作品

第2184章 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朱师爷忧心忡忡,在私下里对李居逸说:“大人,前面的盗窃案没破,眼下的失踪案又破不了,估计那失踪的人早就不在岳县了。”

“幸好他是您亲戚,您看看能不能找他父母商量,把这失踪案给撤案?”

李居逸一听这话,目光离开案卷,注视对方,疑惑不解,问:“为何要撤案?”

朱师爷苦笑,小声说:“这是为您的政绩着想。”

“如果积压一堆悬案,不利于吏部的考核,不利于往上升官。”

他还特意伸出右手的食指,朝上面指一指。

朱师爷自以为全心全意都是为了李县令好,毕竟他还指望李县令升官之后,连带他也水涨船高,去京城见见大世面,免得一辈子窝在岳县这个小地方。

而且,他一向以石师爷为榜样。石师爷慧眼识珠,把曾经的账房学徒辅佐成朝廷正四品大官儿,又帮长子搞到盐道的肥缺,这在岳县已经变成传奇。

就连茶馆的说书先生每次提起石师爷,都要竖起大拇指,大夸特夸。而石师爷的小儿子做太监这件事,也被别人故意歪曲为:“并非自愿,而是得罪了京城的权贵,被抓去阉割了。后来石师爷想救幼子,可惜那玩意儿一旦割掉,就回不来了。”

“啧啧!不然的话,石家肯定还能再出一个大官儿!”

这个谣言越传越广,许多人信以为真,就连朱师爷也相信,因为在他心里,石师爷是完美无瑕的。

李居逸听完他的话,有点啼笑皆非,明知故问:“如果悬案较多,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朱师爷擦一擦额头上的冷汗,连忙回答:“恐怕重蹈覆辙,像上一任县太爷那样,在岳县干几十年,哎,升官难。”

李居逸想一想,微笑道:“还行,我不介意久居岳县。”

主要是乖宝喜欢老家岳县这个地方,他爱屋及乌,妇唱夫随,随遇而安。反正他没有什么升官发财的野心,对现状挺满足。

这下子轮到朱师爷哭笑不得,他连忙告退,走出老远之后,仰天长叹,暗忖:岳县有啥好的,让李县令乐不思蜀?难道我是当局者迷,所以没发现岳县的宝贵之处?

他当即去找其他师爷,询问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岳县是适合久居一辈子的好地方吗?”

对此,其他人意见不一。

有的人摆手,不认同,说这里冬天太冷,夏天太热,还说:“如果变得四季如春,就好了。”

有的人咧嘴笑,无所谓,说:“不好不坏吧,至少还算太平,比连年战乱的边境强多了。”

七宝作为师爷学徒,又是李县令的亲戚,在这里混得挺好,也踊跃表态:“以前,我去过京城和大同府,但只有回到岳县,才有家的感觉。”

由于李居逸上次通过擂台赛,搞出一堆师爷储备,所以此时他们七嘴八舌,议论得热热闹闹。

不知不觉间,外面又下起了雨,不大不小,但有连绵不绝的趋势。

起初,大家没在意。但连续下两天两夜之后,这雨还没消停。

接着,去河边洗衣裳的百姓发现那专门用来洗衣的青石板被水给淹了。

过桥的百姓往而且河水从清澈变浑浊,感觉

乖宝多年前在岳县经历过一次洪水,所以对此比较谨慎,密切关注水势,向李居逸提建议:“有些书生需要每天过桥,去学堂上学。”

“本来是习以为常之事,但最近河水上涨,水速又急,过桥变得危险。”

“要么全县学堂、私塾都停课,要么给城外的学童在城内安排临时住处,避免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

李居逸想一想,说:“干脆全县停课吧,反正只要一心向学,在家也能温习课本。”

紧接着,他写新告示,又吩咐官差去每个学堂、私塾通知此事。

一听说官府强迫学堂放假,学童们欢呼雀跃,喜笑颜开,蹦蹦跳跳。与之相反,有些夫子唉声叹气,为束修减少而烦恼。

不过,夫子们又无可奈何,因为官差明确说了,如果发现哪个夫子强逼学童上学,不停课,视人命如草芥,就要把这种夫子抓进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