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春天 作品

第 322章 芦笙节开始(第2页)

“这个消息很快传开,也传得很远很远,正如阿旺父亲所想,茂沙也知道了此事。那天,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吹起芦笙,载歌载舞来舟溪参加芦笙会。茂沙也赶来赴会。阿旺很快就在人群中发现了他,老父亲把做得最好的芦笙送给了他,阿旺亲手在芦笙上插三根野鸡精毛,把自己织的花带系在芦竺上,大大方方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茂沙也很爱阿旺,当即褪下银手镯,高高兴兴地送给阿旺,给他戴在手上,就这样,一对情人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定了亲。”

“茂沙恭恭敬敬地请老父亲吹笙领舞。老人高兴地接受了请求,并且提出了芦笙会的三条宗旨:一是喜迎新春;二是预祝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三是让苗族青年男女寻找自己称心如意的终身伴侣。”

“这样大家一致都赞成。 老父亲吹笙领舞,人们尽情地吹,尽情地跳,欢快的芦笙在甘香囊场上震响。人们一直跳了三天。第三天,也就是农历正月二十日傍晚。茂沙提议:春耕大忙要开始了,季节不等人,暂时不再跳芦笙了,一心一意投人春耕生产。大家都认为茂沙说得对,并且推老父亲为代表,在芦笙场中心插草标为号,芦笙顿时息音。就这样,年复一年,芦笙节成为苗族人民固定的传统节日。”

“跳芦笙的小伙子总爱在自己的芦竺上插上几根野鸡毛,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爱情的表示。姑娘们则喜爱盛装打扮,跳芦笙时把织好的花带,系在自己心爱的小伙子的芦笙上。如今的芦笙节还依然保持着由人吹笙舞领,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插草标来结束芦笙节的习惯……”

众人边走边认真倾听小鱼讲述完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芦笙节,每个人心中所想都不同。

确实,每一个节日,每一个旅游景点都会有一个故事。

但神话也好,历史的缅怀也罢,那是一个地方的民众的精神信仰,都值得被尊重。

倒是龙汐染这个思想像一张白纸一样纯净的女孩笑眯眯地称赞道:“小鱼姐,你懂的真多。”

“哪里啊,那是从小就从周围的人口中听到的,这也是我们苗家人代代相传的故事。”

“反正比我懂的多,我也是跟了师父们之后才懂得更多东西。”

……

接下来两天白天除了帮百花婆婆疗伤外铁峰几人要么进山觅食要么跟小鱼在周边一带浪。

直到为期七天的芦笙节开始。

这一天百花婆婆由于身体还没恢复便由穿着盛装的阿雷跟小鱼拉着铁峰这四个外人来到活动的地方大萝广场。

这大萝广场与其说是广场还不如是大罗村多年来用于晾晒粮食的场地。

广场面积约莫四五千平方。

当铁峰一行人还没到达萝广场就能看到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了,且还有陆陆续续的人在赶往广场。

铁峰看着这场面禁不住心中感叹,这这种场面不是什么巨星演唱会能比拟的,广场上的苗家人不管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挂满了丰收的笑容。

一行人才一到达广场就有不少人迎上来打招呼。

铁峰四人因为有阿雷跟小鱼这层关系,同样受到热情的接待,当小鱼为众人介绍铁峰跟尹忠是退役军人的身份兄弟俩直接被抬进场中央。

“兄弟姐妹们,这两位是咱们的亲人……”

通过两人的介绍,铁峰得知附近南疆军区只要苗寨有麻烦都会派人来援助,完全做到军民一家。

接下来就是载歌载舞的环节。

奈何铁峰跟尹忠两人就是两个棒槌,学着他们跳舞不是踩到别人的脚就是踢到别人,这惹的一阵哄笑。

只是铁峰兄弟两人却笑不出来,每次踩到人都得连忙向人道歉,这是铁峰这辈子最尴尬的经历。

没有艺术细胞的铁峰兄弟两人跳了一会非常无奈的退出静静的当一名观众,倒是胡萍跟龙汐染两人没一会功夫就融入一群女性当中。

“老大,我发现我们兄弟只适合打打杀杀,这种文艺性质的活动比让我上战场杀敌还累。”尹忠看着载歌载舞的一众苗家人眼里充满羡慕又无奈。

“差不多吧!咱们兄弟都是没有任何艺术细胞的,认命吧!”铁峰耸了耸肩无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