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不输长孙无忌(第2页)
暖阁内一时寂静。女帝脸上的温婉笑意缓缓敛去。她放在膝上的手,下意识极其轻柔地覆上了自己尚未显怀、但已有微妙变化的小腹上,指尖在那柔软的衣料上停留了片刻,仿佛在汲取某种力量,也像是在安抚一个无声的承诺。
姬如雪抿着嘴,她的孕期比女帝还要短,更看不出来变化,但这会就要起身离去,却见萧砚摇了摇头,示意她无需回避后,才略一思索,看着窗外尽量平静出声。
“枢密院与天策府递了折子上来,还有幽州与太原也有书信。都言李存勖遣使称臣,求和是假,拖延是真,太原那边隐有迹象,当是耶律剌葛与李存勖都在互相派人接触……李存勖固然为人孤傲,但形势逼人,也由不得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去经略草原,拉拢耶律剌葛。所以开春之后,或明或暗,草原上必有一战。”
他负手而立,回身将目光落在女帝身上:“只是,李茂贞仍在耶律剌葛帐下。开春若在草原有所动作,我与这位外兄只怕难避兵戎相见。”
“妾身早已修书兄长。”女帝没有犹豫,亦不避讳雪儿和千乌在一旁,只是目直直迎上萧砚深邃的眼眸,“信中言明,郎君愿效太宗皇帝待长孙无忌之诚,共襄天下。可惜两月来尚未收到回信……”
她轻轻摇了摇头,那动作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若兄长执迷于旧日恩怨,负隅顽抗,阻郎君匡正天下、一统宇内之路……”说到此处,她的声音没有丝毫颤抖,亦是毫无半分迟钝:“妾身唯尊夫君匡正天下之志,九死无悔。”
短短一语,却如同重锤,瞬间敲在房中每个人心头。女帝毫无保留的选择了立场,以最决绝的方式,表明了她选择的道路和未来,一如既往。
萧砚一时默然。他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及此事,绝非欲借这血脉亲缘的牵绊来动摇她的意志,而是局势如弦,已绷至极限,再无回避的余地。
机会,他并非没有给予。然这“天下”二字,从来便是熔炉,容不下双生之火,唯有一方燃尽,方能铸就另一方的王冠。此局,非生即死,别无他途。
千言万语哽在萧砚喉间,但最终却都只是化作一个无声的、郑重的颔首。这一点头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的承诺与理解,比起再多的言语都更能抚慰人心。
姬如雪一直安静地站在女帝身侧,此刻嘴唇微动,似乎想说什么宽慰或支持的话,但最终只是将所有的担忧与无言的坚定,尽数敛入一步悄然无声的靠近之中。她清冷的面容上,唯有对身前二人坚不可摧的支持,如寒星映雪,清晰而恒定。
暖阁内,火炉依旧散发着恒定的暖意,茶香也未曾消散,甚至连那份家的温暖都一如既往的存在,只是在无言之中,被赋予了更深沉、更复杂的底色。
——————
于都斤山深处,各部落的帐落杂乱无章地散落在雪原上。唯独一方营帐区域,布局严谨,秩序井然,透着一股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冷硬。
李茂贞独居的毡帐不大,陈设简单,近乎空旷。帐内只有他一人,身影在昏暗中显得格外萧索。他孤坐在一张粗糙的木墩上,面前一壶劣质马奶酒早已冰冷,脚边一小堆炭火苟延残喘,明灭不定地映着他轮廓分明的脸庞。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封书信,信纸的边缘已被反复摩挲得发软起毛。昏暗中,他目光昏沉,盯着上面的字句。
“王兄若归,萧郎已告宗庙天地:必效太宗待长孙无忌之诚。兄之才略胆识,尤胜无忌当年,当授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领司空、司徒、太子太师,封卫王,食邑万户,世袭罔替。萧郎尝言:‘昔日凤翔之争,乃时势使然,各为其志,非私怨也。茂贞兄乃吾妻至亲,亦为当世豪杰。今山河板荡,正需勠力同心,岂容旧隙横亘,使亲者痛而仇者快?’凡吾岐国旧部,不问前事,量才尽用。无论宋氏亦或李氏,凡吾家血脉,自有萧郎与吾庇护,兄勿复以此为念。王兄……歧路久矣,当归正途。莫使骨肉隔阂,徒令后人扼腕……”
那字迹,陌生中透着依稀可辨的熟悉。恍惚间,他似乎又看见幻音坊花园里,那个无忧无虑、总是捧着画纸的小妹的模样。那些怎么也画不完的画作,似乎就在眼前晃动。
但下一刻,画面陡然碎裂,取而代之的,是她身着岐王袍服,眉宇间再无稚气,只剩下威严与疏离。还有她失望却又无比沉重的声音:“王兄,停下来吧……”
截然不同的景象在他脑中撕扯,巨大的矛盾啃噬着神经。他猛地抓起冰冷的酒壶,仰头灌下一大口。辛辣与苦涩在口中炸开,他却如同饮下白水,脸上依旧毫无波澜,只有眼底深处翻涌着难以名状的情绪。
“岐王近来似乎颇好杯中物。”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自帐外传来,打断了死寂。假李捧着一壶酒,在随从的簇拥下走近毡帐。人未至,声先达:“只是独酌未免无趣。你我也算是患难与共,这除夕前夜,可否同饮一杯?”
假李身后的随从并未跟进来,而他本人也只是斜倚在帐边的阴影里,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李茂贞那仿佛石雕般毫无表情的面容。
李茂贞置若罔闻,只是扫了他一眼,不悲不喜道:“有话就说,少绕弯子。”
假李不以为意,踱步上前,靴子踩在毡毯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他在李茂贞身前不远处站定,语气仿佛闲谈。
“这塞外的风,总是带着股铁锈味儿,吹久了,骨头缝都跟着疼。”假李微微叹了口气,像是感同身受,“不像岐地的风,我虽只在凤翔待了半年,却也深觉彼处四季分明,春日里,连宫墙边的垂柳都格外婀娜。”
他稍稍停顿,观察着李茂贞的反应,然后又随意寻了一处坐下,继续出声:“听说那萧砚……哦,现在当称秦王了。听说这位秦王平地岐蜀后,号令昔日岐国旧部,竟也如臂使指,顺畅得很。到底是手段了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