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问疾侍安(第2页)

“大哥只管放心,小弟定当办得滴水不漏。”李存忠不敢有丝毫犹豫,急忙躬身应诺。

而这时,却见李嗣源又起身离案,走到李存忠身前,手掌轻轻抚上其后背,语气转为推心置腹的温和:“九弟,为兄知你委屈。奈何义父出事前后,你露面的次数太多,接触的人也太杂。咱们这位新晋王因义父之事,疑心甚重,看谁都像心怀叵测。我若此时强留你在身边,反倒是害了你。暂且委屈一时,待为兄……取而代之之日,你我兄弟沉冤昭雪,重见天光,指日可待。”

“唯只有追随大哥至死。”李存忠闻言,声音带着几分动容,立刻接话表态。

李嗣源笑了笑,复又眯起双眼,眸中精光内蕴:“还有一事。义父生前指派巴戈经办的那桩要务,你设法查探清楚,六弟……究竟知晓其中多少内情。”

李存忠马上就听出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脊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但他只是将头垂得更低,声音更沉:“是。”

其人旋即躬身退出。厚重的门扉无声合拢,将最后一丝摇曳的烛光与沉香的余韵隔绝在外。密室陷入绝对的黑暗与死寂。

李嗣源独自坐在绝对的黑暗中,脸上温文尔雅的面色消失的再无分毫,只剩下无止境的冷意。

李存忍若真逃脱,固然是心腹大患,万事皆休。但大帅绝不会坐视此事发生,这一点,他尚不算太过忧心。

但巴戈这件事,以及李存礼似乎稍有几分隐瞒这个问题的猜测,却如同一根毒刺,让他不由感到深深的不安与惊疑。

他已然舍弃了一切,连自己的真实身份都彻底抛弃,才走到今天这一步。若再有任何隐患,任何人胆敢威胁他来之不易的地位……

黑暗中,他捻动佛珠的手指骤然收紧,指节泛白,脸上隐有几分狰狞闪过。

又有谁不可杀?

——————

正月初五,天策府议事堂。

一副巨大的舆图占据了整面墙壁,几缕难得的暖阳透过高窗斜射而入,在光洁如镜的地砖上投下修长的光影。萧砚斜靠主位,一袭圆领红袍,只是目光沉静,正专心致志地剥着手中的橘子,修长的手指不疾不徐地撕下橘络,身前大案上已积了一小堆金黄的橘皮。

堂内人数寥寥,由于年假还未结束,今日干脆只有三个货真价实的幕僚在。

被匆匆召来的几人中,左侧是神色精干、面容清癯的韩延徽;右侧是须发微霜、气质平和的敬翔;身为枢密副使的李珽,索性直接坐在萧砚下首的小案后,执笔待录。

至于分坐在下首等待的段成天、温韬、上官云阙三人,干脆就没什么参与感。

堂中,一位身着楚地服饰、满面风尘的中年使者匍匐在地,形容憔悴,声音嘶哑悲愤:

“……秦王殿下,敬相、韩公、李公!求殿下为我楚国做主啊!二公子之母袁氏,趁我王沉疴不起,骤然发难,竟将我王软禁于深宫之中,隔绝内外消息,更将兵符交予二公子掌控。世子忧心如焚,欲入宫侍奉汤药,尽人子之孝,竟遭袁氏党羽刀兵相向,几遭不测。如今长沙城内,二公子倚仗兵权,一手遮天,世子势单力孤,危在旦夕。恳请殿下颁下天诏,申斥逆子。或、或遣王师南下,拨乱反正,救我主于水火啊……”

说到最后,其人已是声泪俱下,泣不成声。

堂内陷入一片沉寂,唯有那楚国使者压抑的啜泣声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萧砚依旧专注于手中的橘子,修长的手指细致地撕下最后一缕橘络,神情平静无波,仿佛堂下的悲鸣只是外间的风雪声。

韩延徽与敬翔交换了一个眼神。敬翔微微颔首,转向匍匐在地的使者,声音沉稳如古井,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贵使所言,二公子与其母袁氏软禁楚王、隔绝内外、擅掌兵符,世子欲尽孝而遭兵戈相向……此皆一面之词。据我所闻,事态之因果,在殿下御前,恐非如此。”

他略作停顿,目光如炬,直视使者:“我朝前番所颁谕旨,至今未闻楚王有回应。而就在正旦之际,贵国世子曾设宴,邀楚王与二公子赴会。所图为何?据闻,乃是世子深惧我朝谕旨抵达长沙后,楚王若无所动,恐于己不利。加之二公子近月来深得楚王信重,世子遂生不安,欲借此宴席之机,行那逼宫之事,强迫楚王传位。岂料事机不密,风声走漏,反为二公子所制。楚王年高体弱,骤逢此等骨肉相残之剧变,惊怒交加,以致病情加重,这才不得不回宫静养,所谓‘隔绝内外’,实为护卫楚王安危,免其再受惊扰之故也!贵使方才所言,岂非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楚国使者伏地的脊背骤然绷紧,额头几乎要嵌入冰冷的地砖。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涕泪纵横,混杂着长途奔波的尘土,更显狼狈凄惶,声音因急切而尖锐颤抖:

“敬相明鉴!天日可表,我世子绝无此心啊!”

他双手无意识地抓紧了衣袍下摆,急辩道:“世子确曾设宴,然、然则绝非为逼宫!实乃因大王病体沉重,世子忧思过度,深恐楚王久不见外人,龙体欠安之情状不为外人所知,更恐有小人隔绝中外,使大王耳目闭塞,圣心不明,这才想借阖家团圆之机,请大王与二公子同席,一则稍慰大王病中寂寥,二则也是想请大王于宗室至亲面前,亲口示下,以安国本人心!此纯然一片赤诚孝心,天地可鉴!”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是自始至终的都朝着看似毫无波澜的萧砚诚恳出声。

“岂料袁妃与二公子早已心怀叵测。他们定是早存了不轨之心,见世子此举乃是为大王、为社稷着想,恐其奸谋败露,这才悍然发难,颠倒黑白,反诬世子。更将大王软禁深宫,名为静养,实为囚禁!使世子欲见楚王一面以尽孝道而不可得。此等悖逆人伦、囚父欺兄之举,才是真正的人神共愤!秦王殿下!诸位相公!楚国社稷危殆,世子性命悬于一线,大王安危更系于逆贼之手!万望殿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