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玖玖 作品

第821章(第2页)

看着沈隽意捧着奏章离去的背影,凌降曜盯着自己怀里的旧档案,指甲深深掐进纸页。

同样是初入翰林院,一个能参与关乎国计民生的策论润色,一个却只能与故纸堆为伴。

跟大学士辞别后,他刻意加快脚步追上沈隽意,皮笑肉不笑地道,“沈兄这笔杆子,果然让旁人望尘莫及。”

沈隽意正将奏章收入楠木匣,闻言抬了抬眼,目光清冷淡漠,“世子言重了,不过是为是尽本分罢了。”

“好个本分!”凌降曜冷笑出声,“状元郎的本分,怕是要直通天听了?”

对方却只是将匣子锁好,声音不带半分情绪:“假以时日,你我皆有机会。”

说罢抱匣离去,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渐渐消失在穿堂风里。

“沈、隽、意!”凌降曜见他油盐不进,不由着恼。

是夜,凌降曜躺在硬板床辗转反侧。

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树影,他盯着晃动的暗影,突然翻身坐起。

既然才华难以短时间超越,那就另辟蹊径!

天刚破晓,他便揣着精心准备的江南茶点,敲响了翰林院东厢房的门。

此后半月,凌降曜每日穿梭在老编修们的值房之间。

他记得张校对偏爱湖州的毛笔,王编修常咳嗽需润喉的蜜饯,甚至连门房老周的孙儿喜欢糖画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当他终于能自如地坐在堆满典籍的隔间,听着那些藏在茶水间的秘闻时,一个消息让他瞳孔骤缩——沈隽意主笔的《世宗实录》里,对某次宫变的记载似乎与官方口径相悖。

表面上,凌降曜依然每日按时抄录档案。

他特意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原文中的错漏,甚至绘制出时间轴备查。

当大学士在晨会上当众展示他批注详实的抄本,夸赞“后生可畏”时,凌降曜垂首谢恩,余光却瞥见坐在首排的沈隽意轻轻颔首。

这个动作让凌降曜攥紧了袖中的记事簿,那上面详细记录着《世宗实录》存疑段落的页码。

他闭了闭眼,没有多言,而是听从大学士的安排,继续去做他的工作。

当他落值回府时,听闻父亲今日也早早结束了公务回来,此刻正在书房。

他先绕去母亲居住的兰芷院,雕花木门半掩着,丫鬟绿萼轻声告知:“夫人晨起便说头晕,刚服了安神汤歇下了。”

凌降曜便也没多留,只说晚些再来给母亲请安,就转身往外走。

穿过九曲回廊,书房门扉半开,墨香混着松烟香扑面而来。

平阳公正低头批注公文,抬头见儿子进来,眼角笑意渐浓:“阿曜今日怎得那么早回府?翰林院事务不忙?”

凌降曜整衣行礼,“翰林院一切安好,近日整理典籍倒也清闲。”

“听说皇上有意重启秋祭,后头翰林院应该少不了事儿。”平阳公搁下笔,慢慢道。

“却也有耳闻,但现在还不曾布置下任务,故而也不知晓实情。”凌降曜答道。

平阳公满意颔首,从案头取出一封烫金请柬,“谢家前日送来帖子,要为沈隽意办状元宴,邀我们全家赴宴。你母亲说身体不适,想推辞不去。但这是她娘家的大喜事,哪有缺席的道理?你觉得呢?”

凌降曜心中猛地一紧,面上却维持着平静:“父亲所言极是。谢家与母亲血脉相连,如此盛事,自然应当亲自道贺。”

“正是此意!”平阳公将请柬重重一拍,“等下我便去劝劝你母亲。你也准备准备,三日后随我一同前往。”

他突然意味深长地看向儿子,“沈隽意是个不可多得之才!谢家大张旗鼓办宴,邀我们赴会,是要正式昭告此事。你身为平阳公府嫡子,日后在朝堂与他多有交集。同为科举出身,又有这层渊源,理应相互照应,携手并进。”

凌降曜暗暗松了口气,看来父亲只知其一,不知沈隽意与平阳公府的隐秘关联。

他恭敬行礼:“儿子谨记父亲教诲。”

“好,下去吧!”平阳公见儿子听劝,连连颔首,示意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