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第2页)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初夏。
《治河志》的撰文工作已进行了近三个月,凌降曜在这段时间确实迸发了惊人的专注力。
他虽心怀算计,但为了不露破绽,不得不认真研读大量典籍,详细梳理黄河源流的历史变迁。
这一过程的收获意外丰硕——他不仅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同僚眼中的形象也有了极大改观。
翰林院中的老学究都夸他从前心浮气躁,如今却勤恳认真了许多。
午后,阳光透过东阁的窗棂,洒在案上堆积如山的典籍与地图上。
凌降曜揉了揉酸胀的眼睛,起身活动僵硬的筋骨。
沈隽意坐在对面,正专注地校对着一张黄河上游水系图,听到动静抬头,微微一笑:“凌世子辛苦了。”
这三个月来,沈隽意对他的态度始终如一,既不亲近,也不疏远,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这种不冷不热的态度让凌降曜摸不着头脑,也难以找到突破口。
“表弟辛苦了,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凌降曜笑着回应,眼角余光瞄到沈隽意从袖中掏出一封信笺,打开细读,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抹温柔的笑容。
想必是姜映梨的来信。
凌降曜心中暗忖。
这三个月来,他一直在寻找接近姜映梨的机会,却始终未能如愿。沈隽意虽然表面上与他相安无事,却显然对他存着戒心,从未邀请他去府上做客。
“凌世子,明日端午有何安排?”沈隽意收起信笺,随口问道。
凌降曜一愣,随即苦笑:“无甚安排,大概是在府中消磨时光。”
沈隽意微微挑眉:“凌府上下,就没有为世子安排合适的亲事吗?”
这句话犹如平地惊雷,让凌降曜措手不及。他不知沈隽意为何突然提起婚事,只得试探着问:“表弟何出此言?”
沈隽意笑了笑:“凌世子年已二十余,正是婚配之龄。平阳公府门楣显赫,想必有不少世家女子愿意与世子结为连理。”
凌降曜心中一动。
他确实到了婚配的年龄,但因心思全在与沈隽意的较量上,竟将此事抛在了脑后。若能娶得一门好亲事,不但能稳固自己在平阳公府的地位,还能在朝中结成姻亲,壮大自己的势力。
想到这里,他点头道:“表弟说得极是。只是一心扑在《治河志》上,竟忘了此事。”
沈隽意意味深长地看着他:“《治河志》固然重要,但人生大事不可耽搁。凌世子可与令尊令堂商议,早日完婚,也好继承家业。”
凌降曜从这番话里听出了一丝异样,仿佛沈隽意在提醒他什么。他勉强笑道:“表弟言之有理。只是不知表弟可有什么好的推荐?”
沈隽意沉吟片刻,突然道:“我倒是听说兵部尚书李大人的嫡女李婉仪才貌双全,今年十七,正待字闺中。李大人与平阳公交好,或许可以考虑一下。”
凌降曜心中一震。
李婉仪果然是京城名媛,才识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曾受到太后的赞赏。
若能娶她为妻,不仅能与兵部结成姻亲,更能在朝中站稳脚跟。
但他不明白,沈隽意为何要给他推荐这门亲事?是真心为他着想,还是另有图谋?
沈隽意见他沉思,又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建议。婚姻大事,最终还需凌世子与令尊令堂商议决定。”
凌降曜回过神来,拱手道:“多谢表弟指点。在下确实该考虑婚事了,改日就和父母商议。”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便各自告别。凌降曜一路思索着沈隽意提到李婉仪的用意,不知不觉已回到平阳公府。
“李婉仪?”平阳公听到儿子的提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怎么会想到她?”
凌降曜如实相告:“是沉表弟提及,说李小姐才貌双全,又与我年龄相仿,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
平阳公沉吟片刻,抚须点头:“沉贤侄倒是颇有眼光。李婉仪确实出众,又是李尚书嫡女,门当户对。只是……”
“只是什么?”凌降曜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