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第2页)
此时正值晚饭时分,各营的士兵陆续前来,整个食堂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阿檀,军营里的饭菜可不比家中吃得精细,你可别嫌弃。”
谢知刚一边领着姜青檀去排队,一边笑着道。
“不会不会,阿刚大哥,我以前搁家里,那是连饭都吃不上的,哪里会嫌弃这些。”姜青檀摇了摇头,对上谢知刚惊讶的视线,挠了挠头,解释道,“我是说我姐成亲前……现在跟着姐夫他们,过得很好了。”
谢知刚点头,倒是也没再追问。
前面的士兵见到谢知刚,刚要让出位置,就被谢知刚摁住了肩膀,示意有序排队。
说话间,很快就轮到了他们。
打饭的火头军见到他们也没有厚此薄彼,每样菜都给打了一份。
军营的伙食很是简单,两个厚实的馒头,外加一份荤菜和一份蔬菜,分量很足,带着烟火气的味道格外诱人。
两人寻了一张长条木桌坐下,姜青檀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青菜尝了尝,眼睛顿时一亮。
“这青菜可真是爽口!”
“这云城的天气炎热,瓜果青菜长得最是快了!”谢知刚笑了笑。
“那是自然。”坐在对面的一个年轻士兵看了眼谢知刚,笑眯眯回答道,“我们这掌厨的伙夫长祖上家里可是出过御厨的,轮到如今的伙夫长,也是会不少手艺的,这青菜都比旁人炒得好。”
“是宫里的御厨?”姜青檀惊诧,“难怪手艺这般好。”
“可不是嘛。”另外一个士兵接话道,“伙夫长就是有办法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好的味道。就比如这炖肉,用的是秘制的调料,做比外头酒楼的厨子做的还好吃咧!”
姜青檀闻言,连忙夹了一块,仔细品尝了一下。
发现这炖肉的味道层次丰富,肉质酥烂,汤汁鲜美,绝不是普通的炖煮能达到的效果。
“确实如此。真香啊!”
他素来是个不怕生的,此时见大家都很热情,便跟各位士兵都聊了起来。
“说起来,我看云城的确跟旁的地方都不同,此地风俗也截然不同,大家都很有礼貌又热情,云城也很是繁华,不比京都差……”
他想起来前见过的那些献殷勤的少年少女们,感慨不已。
闻言,众人面面相觑,有几个老兵甚至忍不住笑出了声。
“小兄弟,怕是头一回来边疆吧!”有士兵古怪道。
“是啊。”姜青檀挠了挠头,老实点头。
“难怪了。”众人见怪不怪。
姜青檀不解众人的反应,扭头看向谢知刚,就见他笑了笑:“老赵,你来给阿檀讲讲咱们谢家军的来历吧。”
“是。”被称为老赵的士兵放下碗筷,神情变得郑重,“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蛮族时常越境侵扰,百姓苦不堪言。”
“那时候,朝廷派了好几任将军来镇守,却都收效甚微。此地长年湿热,瘴气弥漫,且民风彪悍,各族杂居,根本不服管教。”
“来此戍边的人,既要适应恶劣气候,还要应对当地氏族的抵触,日子苦不堪言啊。”
“后来是咱们开国那位国公爷自请来此镇守,那位老国公爷来时,带来的不过一万人马,面对的却是数万蛮族和无数不服管教的土著。”
“更要命的是,这里的气候对中原人来说简直是要命。”
“要命?”姜青檀微讶。
“小兄弟,你现在看到的云城繁华安定,可当年的情形你根本想象不到。”另一个年长士兵接话道,“我曾经听以前戍边的老兵提过,据说最初的云城,瘴气横行,毒虫遍地,稍不留神就会中毒身亡。”
“而且这里的雨季能连下三个月不停,山洪暴发时道路断绝,粮草都送不进来。”
“是啊,最可怕的是当地各部落的百姓。”老赵颔首道,“他们根本不信朝廷,不服王法,各族之间也世代仇杀,更是把咱们当成入侵者。老国公爷刚来时,手下兵士每天都有人莫名其妙死去,不是中了蛊毒,就是被暗处的冷箭射死。”
姜青檀听得心惊胆战:“那后来呢?”
“后来啊,老国公爷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先求立足。”谢知刚接过话头,“他深知此地情况复杂,便下令军队先不急着扩张,而是在现在云城的位置扎下营寨,一面防御,一面潜心了解当地情况。”
“了解情况?”
“对,了解各族的习俗、语言、世代纠纷,甚至学习他们的蛊术和药理。”老赵点头道,“老国公爷常说,要想治理这片土地,首先要懂得这片土地。他甚至亲自学会了好几种当地的方言土语。”
“老国公真是厉害。”
“是啊。”谢知刚提起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我父亲就是按老国公爷留下的法子训练出来的。要在这片土地上立足,光有武力远远不够,还得懂得这里的一切门道。”
“那些当地人后来为什么愿意归附了?”姜青檀追问道。
老赵沉吟片刻,缓缓道:“这就要说到老国公爷的智慧了。他发现各族之间的仇杀,其实大多是为了争夺资源——水源、盐矿、好的耕地,大家都在抢。于是他就想了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