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关于人脉(第2页)

李发成听着老老板的话,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的疲惫被一股决然取代:“放心吧,老哥。我知道该怎么做。生意要谈,但腰杆,不能弯得太低。”

李发成那边如何苦苦支撑、最终定计,暂且按下不表。

此刻,在这风起云涌的羊城地面上,要说最气定神闲的人,恐怕非陆江河莫属了。

当然,这份轻松惬意,并非源于将李发成那帮在羊城呼风唤雨多年的老江湖逼到墙角的快感。

陆江河还没那么浅薄,他此刻的心情舒畅,是因为通过沈文静这根线,他的关系网,又悄然向外延伸了一大截。

沈文静在省报的关系确实不是盖的,其中几个相熟的资深记者,手里都捏着不少各行各业的人脉资源。

几番电话往来,加上沈文静亲自出面吃了顿饭,事情就这么搭上了桥。

省报的记者又通过自己的关系,介绍了几个在羊城海关系统里,说话有些分量的朋友给陆江河认识。

于是乎,接下来的两天,陆江河几乎是连轴转,穿梭于羊城各大酒店、茶楼的饭局酒桌之间。

人脉,这玩意儿就是这么回事。

你敬我一杯,我回你一盏,话赶话,事赶事,就把彼此的朋友圈子互相介绍、渗透。

今天你帮我引荐个领导,明天我帮你搭个线,后天他再帮你递句话。

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讲究的就是个礼尚往来,人情互换。

你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也有求于你的关口。

一来二去,人情欠下了,也就意味着关系到位了,下次有事,自然就好张嘴。

李发成他们厂子遇到的那点小麻烦,海关查验率骤增这记狠招,根子,其实就在这两天的饭局里。

沈文静需要省报帮忙造势,或者说维持良好的媒体关系,这是她的本职工作需要。

省报那边呢,也乐于和沈文静这样既有官方背景、消息又灵通的人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有无。

为了巩固这份关系,或者说,让沈文静欠下点实实在在的人情,省报的朋友自然愿意帮忙牵这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