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担得起(第2页)

“我跟几个老乡商量了,过完年,我就不往南方跑了,先去县城那几家厂子碰碰运气。离家近点,好歹能常回来看看您和我娘,也能帮衬桂香一把。”

他这话一出,陆江河心中便有了数。许家强口中提到的那几家县城家具厂,正是他计划中,用来初步承接李发成那边新上马的现代化家具厂部分低端业务的“试验田”。

这些本土小厂,规模不大,设备也相对陈旧,但胜在有一批熟练的本地工人,而且经营成本较低。

按照陆江河的设想,先期通过订单分包的方式,让这些小厂子逐步消化一部分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

既能缓解李发成新厂在投产初期可能面临的产能磨合压力,也能让这些本土企业在实践中提升工艺水平和管理经验,为将来更深层次的产业链配套和产业升级打下基础。

如此一来,扩招工人,提升产能,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也算是在正式的大项目落地之前,先进行一次小范围的“压力测试”和“人才储备”。

陆江河微微颔首,对许家强说道:“家强兄弟,你能有这个想法,很好。你得到的消息也基本属实,县里面确实在积极推动本地现有的一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

“这些年,咱们明阳县的年轻人,往外流失得比较严重,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留不住,这是个大问题。”

“我们现在下大力气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方设法把产业链条给建立起来,把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创造出来,让咱们明阳的年轻人,能够在家门口就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拿到不比外面差的薪水。”

“毕竟,‘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在家门口务工,离父母妻儿近,总好过跑到外地去人生地不熟,受人家的闲气,看人家的脸色。”

许家强一听这话,像是遇到了知音一般,原本还有些拘谨的神态顿时放松了不少,话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