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很及时 作品
第1540章 足迹鉴定(第2页)
两人将注意力转移到足迹鉴定工作上。杨森从文件袋里取出在厨房地面发现的两组陌生足迹的石膏模型,小心翼翼地放在工作台上。这两组足迹在现场勘查时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如今要通过专业的鉴定手段,挖掘出更多关于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杨森首先使用足迹测量仪,对其中一组足迹进行精确测量。“这组足迹的步长为75厘米,步角为5度,根据足迹学的相关公式,初步推算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175厘米。”他一边测量,一边向杨林汇报。杨林在一旁认真记录着数据,同时问道:“那体重方面呢”杨森调整了一下测量仪的参数,继续测量足迹的压力分布情况:“从足迹的重压点和周围地面的受压痕迹来看,这组足迹对应的体重应该在70公斤左右。重压点主要集中在脚掌前部和脚跟,说明嫌疑人行走时重心较为靠前,步伐稳健。”
接着,杨森又对足迹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他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足迹的边缘和纹。“这组足迹的鞋底纹呈波浪状,磨损程度较为均匀,且磨损部位主要集中在脚掌和脚跟。从磨损情况来看,嫌疑人平时走路较多,可能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和行走的工作,比如快递员、外卖员或者推销员之类的。”杨森分析道。
与此同时,杨林将这组足迹的数据与张辉和王帅在窗户外面发现的足迹数据进行对比。他在电脑上打开两个足迹的三维模型,通过专业软件进行重叠比对。“杨森,你看,这两组足迹的步长、步角以及鞋底纹的特征高度相似,相似度达到了85%以上,可以基本确定这就是犯罪嫌疑人的足迹。”杨林兴奋地说道。
两人又对另一组足迹进行同样的鉴定分析。经过测量和比对,发现这组足迹与第一组足迹出自同一人,只是在步伐和着力点上略有不同,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因紧张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