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章 失踪人员比对(第2页)
他让小林记录下所有校准参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最关键的是胃内容物的消化状态,”他再次观察显微镜下的肉类纤维,“横纹尚清晰,说明蛋白质的分解程度有限,结合18c的肠道环境,消化速度比37c体温下慢50%,原本4-6小时的消化时间,在死后低温环境下会保持更久的形态,这反而让我们能更精准地锁定进食到死亡的时间窗,为整体死亡时间推断提供锚点。”
当小林把修正后的死亡时间“7月18日晚8点至7月19日凌晨2点”写在解剖记录上时,张凯正用探针挑起一缕肠系膜的脂肪,在紫外线灯下,脂肪的荧光强度比标准样本弱10%,这是低温导致脂质氧化减慢的直接证据。“这个时间范围已经把温度影响考虑进去了,”他盖上解剖记录的笔帽,金属碰撞声在寂静的解剖室里格外清晰,“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停车场的监控时间线和这个区间对应起来,看看7月18日晚上,那辆白色哈弗h6到底在不在场。”
解剖再继续。
“综合多种指标来看,”张凯的解剖刀停在心脏位置,腐败的心肌呈煮肉状,但心外膜下的出血点仍清晰,“死亡时间推断为7月18日晚8点至12点,依据是:胃内容物消化程度、腐败静脉网分布、尸僵缓解情况,以及结合停车场的环境温度校正。”他指着右颞部的骨折线,“死亡原因是钝器打击导致的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休克,颈部的皮肤缺损可能是死后动物啃咬或拖拽摩擦形成,不是致命伤。”
毒物化学分析的结果在凌晨3点传过来,小林拿着报告跑进解剖室时,张凯正在缝合尸体。“心血中未检出常见毒物,”她的声音带着疲惫,“但胃内容物中有微量的柴油成分,浓度0.8ug/mL,可能是死后污染,与停车场的环境一致。”张凯点点头,摘下手套的瞬间,橡胶发出清脆的响声:“把所有样本标记清楚,尤其是指甲缝的dnA和右颞部的骨折线参数,明天和现场勘查的钢管做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