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很及时 作品

第1805章 寻找死者身份(第2页)

当尸体被送入冷藏柜时,张凯的解剖报告已经初步完成:“死者系被他人扼颈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死亡时间为9月10日晚8点至12点,死前有明显搏斗抵抗过程,死后被抛入安居小区3号楼水箱内藏匿。”小林整理着提取的检材,包括血液、胃内容物、指甲缝残留物、衣物纤维等,这些都将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

解剖室的消毒水气味渐渐盖过腐败的气息,张凯摘下手套,指尖的凉意久久未散。那个被藏在水箱里的生命,在解剖刀下逐渐暴露了死亡的真相——一场激烈的搏斗,一次残忍的扼颈,最后被匆匆抛入冰冷的水中。而他的身份,以及嫌疑人的动机,依然像笼罩在安居小区的迷雾,等待着更多的证据来揭开。张凯看着窗外的夜色,知道解剖结果将为下一步侦查提供关键方向,找到凶手的希望就藏在这些冰冷的专业数据里。

刑侦支队信息研判室的日光灯管在午夜时分发出“嗡嗡”的低鸣,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又瘦又长。张辉把第九杯速溶咖啡的包装袋揉成纸团,精准投进垃圾桶,纸团撞击塑料桶壁的闷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屏幕上的失踪人口信息像条没有尽头的河流,姓名、年龄、特征在蓝光里浮动,已经滚动到第876条,鼠标滚轮的摩擦声听得人太阳穴突突直跳。

“我说头儿,这破系统是十年前的吧?”年轻警员小林揉着发红的眼睛,指节在太阳穴上打圈,屏幕蓝光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查个‘男性,35-45岁,身高175cm左右’能跳出九百多条,照片糊得跟马赛克似的,五官都分不清,怎么比对?”他把鼠标狠狠戳在“排除”按钮上,界面弹出的确认框像个嘲讽的笑脸,“这条‘王建军’,左脸有疤,死者脸上光溜溜的,又得排除。”

张辉的指尖在键盘上悬着,烟灰缸里的烟蒂已经堆成小火山,最上面那根还冒着袅袅青烟。“再核对一遍法医给的特征库,”他的声音带着咖啡和尼古丁混合的沙哑,“男性,身高175±2cm,年龄38-42岁,右手食指指甲断裂,穿蓝色涤纶工装,从事体力劳动(手掌有老茧),失踪时间在9月10日前后。”这些关键词在屏幕顶端的搜索框里闪着白光,像串永远解不开的密码,把人困在这片数据的泥沼里。